激進組織「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ISIS)20 日再度透過網路播出人質遭挾的影片,要求日本政府於 72 小時內付出 2 億美金的贖金,否則將處決兩名日本人質。
日前美國中央司令部官方的 Twitter 和 YouTube 也都分別被駭客入侵,Twitter 的照片被換上了聖戰士圖片,上面還寫著網路哈里發 Cyber Caliphate(哈里發為伊斯蘭教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的字樣,同時發布了數則恐嚇的動態訊息。
誇張的還不只如此,猶記得數年前,還有恐怖組織在網路上發行首部英文雜誌《Inspire》,內容主要在唆使他人從事恐怖行動,企圖向西方國家示威、洗腦。
這些情節、畫面看來總覺得似曾相識,過去恐怖組織利用網路放話、甚至公布行刑過程的案例實在不算少數。不可否認的是,網際網路已成為恐怖組織打心理戰、宣揚理念的重要媒介。這也再次證明了,網路媒介只是個工具,且是雙面刃,端看使用者如何運用,它可以讓溝通無疆界,也能夠讓恐怖的蔓延無國界。
激進組織暴虐的作為,固然不能認同,但當我們心生恐懼與憤怒的同時,也別忘記用更廣的角度省思。網路是你我生來就熟悉的產物,我們受惠於網路已成為一種生活常態,舉凡學習、工作、休閒、社交都須透過網路,甚至能夠靠社群動員可以打贏選戰。
但當網路提供的內容,和既有的價值衝撞,我們能否辨別,進而決定是否要受其影響?畢竟,看似無形的網路力量,對於思想、觀念的震撼力著實不容小覷。恐怖組織之於網路的呈現只是個顯見的例子,漫天的謠言、負面訊息,是否也常干擾我們的思緒,不知不覺中,我們已成了被動接收訊息,進而被影響的「訊息接收機」而不自知?
當心網路媒介的反噬,小心在享受網路帶來的便捷的同時,也讓自己陷入了不必要的恐慌或似是而非的價值之中。媒體識讀力,你有嗎?
(圖片來源:Day Donaldson,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