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台北、「友感」設計 – 市民參與友善餐廳服務設計的發表論壇大會於 12/21 下午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由众社會企業主辦說明這一年有關於推行友善餐廳的成果,以及協助配合推廣友善餐廳的相關單位來分享心得。
- 什麼是友善標章?
家裡的老人家、坐輪椅、有嬰兒的朋友們,他們也很想要能在舒適的餐廳與朋友及家人一同享用美食,但是常常一個「門檻」卻成為讓他們卻步及阻礙的原因,讓他們與許多美食餐廳無緣甚至降低想外出用餐的想法。為了能重視這群人們的需要,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推出了「友善台北好餐廳認證」,讓身障朋友做為「愛的特派員」接受訓練後,由他們前往餐廳用餐並做評鑑,也像一般美食部落客般提供現場照片及文字記錄,替餐廳做評比提出建議讓餐廳能變得更友善。
餐廳想要獲得友善台北好餐廳標章需要經過以下步驟:
其中所評比的標準有以下四大條件:門口要平坦、走道要平順、桌椅要平穩以及服務要平等,看起來好像很簡單的條件但卻是許多餐廳無法達到的要件。
今年度通過的餐廳共有 101 家次,其名單可以在官網的『[ 認證名單 ] 2015 友善台北好餐廳』查詢,也可以下載友善 APP 找到附近那兒有友善餐廳唷!
- 「友善 APP」替身障朋友量身打造的專屬 APP
愛的特派員除了替餐廳做評鑑之外,也替友善 APP 設計了許多友善資訊。這個 APP 反而不是從美味的角度做出發點,而是從使用者的角度設計內容,包括介面由友善類型導入,接著顯示所在地區及餐廳簡介,而餐廳簡介內顯示了友善指數、有無設置相關無障礙設施以及特派員實際到餐廳發現到的友善空間、環境的圖片,能讓身障朋友看了 APP 後放心到店裡用餐。
- 與美食社群合作,讓友善成為全民運動
靠著這些努力的愛的特派員推廣能力是有限的,但是讓友善變成全民運動,就可以增加台灣地區友善的速度。众社會企業與美食平台「愛評網」合作,在今年 10 月推出一系列的「友善餐廳」口碑卷讓美食部落客兌換並利用網路的力量將友善的概念推出去給更多的人知道,就像愛評網的副執行長 Erica 於本次論壇說的,讓友善從小眾社群推廣到大眾群體,靠著社群的力量讓友善變成大家習以為常會注意的觀點,更能推動餐廳業者注重友善服務。連 Mr.Onion 的董事長特助石文炳也大力支持友善餐廳的推行,他也提出其實餐廳著重在味覺得美味,不比讓客戶有好的用餐感覺來的重要,味覺的美好是一時,好的感覺是一輩子,才是能讓餐廳留住客戶的最佳方式。
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我們身邊也有著身體不方便的好朋友或是怕吵而放棄帶著嬰兒上餐館的爸媽,但是大家都有享受美食的平等權利。所以<去餐廳只會看菜單?要遠離食安風暴 請先學會看餐廳標章> 之外,也多多支持友善餐廳讓他們更有努力下去的動力。再來友善台北好餐廳只是個開始,友善的構想未來還會推廣到友善捷運友善住宿等,讓我們期待更多的友善設計!
(圖片來源:Massachusetts Office of Travel & Tourism,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