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孤獨不是一種症狀,還是一種疾病

外媒稱,由於孤獨常伴隨著抑鬱以及多種心理與生理問題,因此孤獨是科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在通常情況下,研究人員把孤獨歸類為更嚴重疾病的症狀。

然而,一項新研究推翻了這個結論,認為孤獨不是一種症狀,而是一種疾病。

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 11 月 30 日報導,這份研究報告的聯合作者之一約翰·卡喬波是社會神經科學領域的先驅,他此前的研究成果改變了人們對孤獨的認識。例如,我們從他的研究中得知,孤獨感的存在與一個人有多少社會關係無關。

卡喬波為孤獨研究提供了嶄新的視角。最重要的是,最新研究表明,孤獨的大腦和不孤獨的大腦之間具有結構上和生化上的差異,這些內在差異不僅是症狀,還是其他問題的源頭。

卡喬波團隊發現的一個重大差異是,孤獨的大腦對積極刺激作出的神經反應受到抑制。積極的影像和事件會在不孤獨的大腦裡留下印象,在孤獨的大腦裡則不會。例如,與朋友或家人交流的想法會在大多數人的大腦裡激發明顯的活動,而孤獨的大腦對此的反應會減弱。

此外,在試圖預測他人想法時,孤獨的大腦的活動也較少。

孤獨常常伴隨著許多不健康狀況,因此我們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研究認為,無論孤獨的初始原因是什麼,孤獨會令大腦發生顯著變化,而這些變化可能引發一連串其他問題。

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美國《心理學通報》月刊上。

  • 【延伸閱讀】日本高齡女性盜竊案件增多孤獨感和寂寞是主因

日本 11 月 14 日發布的《2014 年版犯罪白皮書》稱,日本 65 歲以上高齡女性的盜竊再犯率在分性別的各個年齡段中最高。

據日本經濟新聞 11 月 18 日報導,據白皮書統計,2013 年的普通刑事犯為 26 萬 2486 人,其中再犯者為 12 萬 2638 人,再犯率高達 46.7%。再犯率從 1997 年開始持續上升,每年都創出歷史新高。

除此之外,白皮書對 2011 年 6 月因盜竊而被判有罪的日本全國的 2421 人進行了跟踪調查。針對沒有前科,在店舖等處盜竊商品的 546 名盜竊犯,調查了 2 年之後的再犯率,結果為 24.9%。

比率最高的是 65 歲以上女性,達到 37.5%。另一方面,65 歲以上男性為 14.3%,在分性別的各個年齡段中比率最低;40 多歲為 31.8%,在男性中比率最高。

分析盜竊的原因發現,對於高齡女性來說,“近親屬患病和去世”為 26.5%,“與家人疏遠、沒有依靠”為 20.6%。另外,“與配偶等發生紛爭”與“收入減少”並列,達到 14.7%。

在女性中,各個年齡盜竊多因家庭內部糾紛。對於男性來說,“懶惰”和“就業困難”等因素較為突出。

發表白皮書的日本法務省法務綜合研究所稱,“可以看出老人的孤獨感和寂寞對犯罪行為產生了影響”。在此基礎上指出,“錯誤認為盜竊是輕微犯罪的人很多”。日本法務省指出,防止整體再犯率偏高“需要加強社會支持,防止再犯”。

(文章來源:觀察者網,原文標題〈研究發現孤獨是一種病或引發一連串問題〉,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圖片來源:►▲▲ / Cyril,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