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導讀:關於民主價值,在台灣的你,怎麼想?從國際政治情勢來看,民主體制的價值,正隨著美國在全球制衡的勢力逐漸衰弱,以及中國、俄羅斯等獨裁強權國家的崛起,遭受冷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挑戰。蘇聯瓦解後,匈牙利很快在 1990 年就開始民主體制自由投票,然而,複雜的國際情勢卻讓匈牙利的民主搖搖欲墜,曾是匈牙利民主運動倡議者的現任總理 Orban,就是摧毀匈牙利民主未來的兇手。挾著龐大經濟成長利益的俄羅斯,當然在背後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看到這裡,是不是有總似曾相識的感覺?台灣這幾年在中國強勢經濟成長的外在情勢下,民選領導人也逐漸向獨裁中國靠攏。我們一起看匈牙利的故事,思考台灣的下一步。

  • 匈牙利真的利用民主體制,「戰勝」了不公平的網路稅制嗎?

十月份十幾萬名匈牙利民眾聚集在首都布達佩斯,抗議總理 Viktor Orban 所領導的政府,公布課徵網路稅,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提倡網路流量課稅的國家。課稅方式是每使用 1G 流量,要交付 150 福林(匈牙利貨幣 Forints),相當於台幣 18.75 元,而匈牙利平均月薪約 228,000 福林,相當於台幣 28,500 元。(BO 編按:如果你的月薪 28,500 元,然後台灣政府跟你說,你每次使用網路 1G 流量,就要繳給政府 18.75 元的稅金,你會怎麼做?這幾年走上街頭的經驗還少了嗎?我想你一定是二話不說就抗議了吧。)

匈牙利民眾走上布達佩斯街頭,匈牙利政府主要政黨 Fidesz 宣佈折衷方案,將擬定不同的收費上限,且法律規定網路業者不得將政府加諸的稅,轉嫁給消費者,問題是政府如何判定業者有無轉嫁之嫌?這個方案舉國譁然,連屬偏右派的記者跟議員都反對這項計畫,最後 Orban 宣布撤回方案,於一月重新徵詢各界對於網路規範的意見。

這個新聞事件,突顯匈牙利近年來站在民主懸崖邊的一個徵兆。一般分析認為,網路稅的課徵固然民眾譁然,但抗議民眾的情緒中,也夾帶著對近年來 Orban 領導的政府,傾向強人政治,集權統治的手段感到不滿。

但筆者仍要提醒,大多分析著眼在匈牙利偏離民主政體的批評,是奠基在西方所推崇民主自由價值,因為匈牙利內部些許官員或評論者,是不以為然,認為西方媒體是從外在看問題,而非真正了解匈牙利發展歷史。

  • 從匈牙利的歷史看民主價值:脫離蘇聯控制、追求自由與主權

匈牙利是受前蘇聯控制的國家之一。蘇聯解體後,外界視美國為首的民主價值勝利,受蘇聯控制的國家紛紛展開選舉,匈牙利 1990 年舉行第一次自由投票,而現任總理 Orban 正是其中的倡議者。

前一年,1989 年 6 月追思前總理 Imre Nagy,在對抗莫斯科失敗後,遭到吊頸而死,這場追思會是在德國柏林圍牆倒塌前五個月所舉辦的,當時的歐洲瀰漫一股轉變,而正值 26 歲的法律畢業生 Orban 大聲疾呼爭取民主選舉跟要求蘇聯軍隊撤出,有強烈的反共意識形態。

大多數前蘇共國家(中歐、東歐)民眾以為,只要擁抱民主自由,就可帶來工作跟希望,但往往在轉型過程中,會發現比之前過得更苦,而匈牙利也不意外。Orban 就在 1998 年這樣的氛圍下,跟他的政黨 Fidesz 上台了。

匈牙利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跟著西方國家支援科索沃遭入侵,並反對當時的俄羅斯立場,並於 2004 年加入歐盟。不過 Orban 在第一任任期期間,因太著重於國家主義的意識,2002 年連任失敗。

他很快地記取教訓,掌握國家財政大權,控制媒體,對於批評的言論一律打壓,透過修改憲法,讓最高法院三分之二的法官效忠於他。將公共媒體成為政府的宣傳機器,對於嚴厲批評政府的媒體,用查稅達恐嚇效果。

對非政府組織強力打壓。對私有銀行,透過國有化,從奧地利及義大利人所持有的銀行中,奪回 50% 股權的控制。另外,給外國人租賃超過 20 年的土地,通通收回。一系列所採取的政策,卻沒有降低他的聲望,反而在第二任連任時(他的第三任任期),國會獲三分之二的多數,在五月歐盟議會的選舉及地方選舉中,屢屢獲勝。

  • 前民主鬥士、現在的匈牙利總統:自由民主正在沒落,我們該讚揚獨裁強權

烏克蘭危機所造成的俄羅斯與歐美國家關係緊張,Orban 卻於一月份秘密前往莫斯科與俄國總統普丁見面,確保 62 億英鎊的貸款,以建核廠合約交換獲得。於九月時,更拒絕配合歐盟要求,從匈牙利輸送天然氣到烏克蘭,確保烏克蘭能源供應。

今年夏季演說中,他也明確地說自由民主正在沒落,並讚揚非民主自由的強權統治,舉土耳其、中國、新加坡及俄羅斯為例。

他認為從 2008 金融海嘯後,西方價值的政體已無法長久,他將打破過去在匈牙利紮根的西方價值,建立「新匈牙利」,具備全球競爭能力的國家,因此必須採許嚴厲手段打擊非政府組織、歐盟及外國領袖跟投資者。諷刺的是,他卻曾經是一位高呼民主的倡議者,在 2008 年前更大力批評普丁,但現在的他,卻是擁抱強權跟民粹主義者。

歐美國家對一個是歐盟裏也是 NATO 的成員之一的匈牙利感到頭痛。歐巴馬政府官員罕見的批評匈牙利政府,打壓異己,破壞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跟限制公民社會,列舉十位總理核心的匈牙利官員不准入境美國。

Orban 政府打壓國內非政府組織也惹怒挪威政府,挪威政府金援 1 億 5 千 3 百萬歐元給匈牙利的一個環保非營利組織,主要用於中歐跟東歐公民社會援助計畫。但匈牙利政府要求管控資金花費,遭奧斯本當局拒絕,因此匈牙利用司法單位以不當用途等罪名,加以調查,讓挪威政府要求歐盟必須介入,並舉 16 國家的計畫均無問題,唯獨在匈牙利遭到調查,加以反駁。

有人認為,在 Orban 眼裏,政治是零合遊戲,贏的人都要全拿,在六月勝選時,他說若沒有邪惡的反對勢力襯托他們的好,如何達到勝利?他反而更感謝反對力量。雖然在歐盟的眼裡,匈牙利的確處在邊緣地帶,而 Orban 直到 2018 年前也不受選舉挑戰,但他也非萬人且受擁戴的政治人物,網路稅的遊行抗議的確帶給他與他的政黨不少衝突。

不過若將匈牙利放置國際權力結構中,普丁在歐洲也並非孤苦零丁。正當西方國家在澳洲舉辦的 G20,刻意營造俄羅斯普丁被孤立的氛圍時,普丁依舊透過能源手段,持續在中亞、西亞、中國佈局。而歐洲除匈牙利外,賽爾維亞政府及捷克也再度親俄。

於十月中,普丁在賽國首都貝爾格勒(Belgrade)參加閱兵典禮,上空也會加入俄國的軍事戰機,普丁用新法西斯崛起的論述,反擊西方批評大俄羅斯主義的論述。捷克部分民眾不滿政府親俄,於 25 年紀念革命推翻共產時,舉紅牌和丟雞蛋表達抗議。

所謂的民主發展在不同地區發展不同性態,如拉丁美洲的民主發展,始終在貪腐與派系中掙扎。而北京共識與華盛頓共識的發展模式,也悄悄地競逐。而後蘇聯國家面對民主轉型的掙扎期,亦非輕易抹去,烏克蘭即為活生生的例子,其他像波蘭、匈牙利、捷克等中東歐國家,正徒步在兩大強權的地緣政治中,夾縫中生存。原來,後冷戰累積的歷史教訓,得來不易的和平,仍是脆弱的。

(文章來源: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原文標題〈從網路稅看民主掏空的匈牙利〉,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圖片來源:European Parliament,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