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貨幣寬鬆已經沒有回頭路

people-400818_1280-600x397

日本在 2012 年底,由安倍所提出的「安倍三箭」,試圖透過日圓貶值和量化寬鬆的作法,振興日本長期以來低迷不振的經濟。但兩年過去了,現在回頭檢視安倍三箭的成效,基本上是「不如預期」,日本景氣低迷的最大指標,就是通貨膨脹率一直在 0% 附近擺動,這是通貨緊縮的最佳證明。因此安倍經濟學的最終目標,就是想要把通貨膨脹率拉到 2%,才能夠反證通貨緊縮的結束。

但是,日本第三季的 GDP 表現,年增率為 -1.6%,第二季年增率則是 -7.1%,已經呈現連續兩季的衰退。這樣的經濟表現,使得日本央行和安倍政府都雙雙陷入困境,所以在 10 月底,日本央行宣佈將進一步擴大量化及質化寬鬆 (QQE),而原本每年基礎貨幣的貨幣刺激目標是 60-70 兆日圓,在 QQE 之後,將會擴大到 80 兆日圓。

同樣的,安倍政府不得不在本週二宣佈延後原定 2015 年 10 月開始第二波消費稅綠調漲到 10% 的政策,因為今年 4 月將消費稅由從 5% 增加到 8%,目前是預計延後到 2017 年 4 月再實施。

Shinzo_Abe-507x600

由上可知,日本的經濟在未來一年,應該是無法抱持著樂觀的態度,否則日本央行就不需要加碼推出 QQE,安倍政府也不需要延後第二波提高消費稅率;換言之,安倍政府要在短期內消除不利於經濟的變因,而讓央行的 QQE 政策能夠發揮效果。

對台灣來說,QQE 的最大作用當然是推升日圓的進一步貶值,日圓近期已經貶到了 117 兌 1 美元,兌新台幣也貶到了 0.26。可以預期之後日圓的走勢應該還是偏向貶值的方向,但是要注意的是,日圓的持續貶值,是否會連帶造成韓圜、新台幣的連動,因為日韓、台韓在個別產業的屬性與位階上有競爭性,其中一方貨幣的大幅度貶值,極有可能引發其他貨幣的連動。

  • 中國大陸:穩定發展

Bank_of_China_building_Beijing-600x450

中國大陸第三季的 GDP 年增率為 7.3%,雖然創下五年多來的新低,但是從官方的發言來看,此一表現仍在可接受的範圍當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說:只要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居民收入繼續增長,質量效益不斷提高,經濟增長比 7.5% 高一點、低一點都可以接受。

雖然今年以來中國大陸遭受信託理財商品、公司債剛性兌付的違約風險影響,但基本上中國大陸的整體經濟相對於其他經濟體,顯得相對穩健許多。雖然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在年底才會召開,但從目前的相關經濟表現來看,中國大陸其實並沒有值得擔憂的潛在危機,所以在經濟工作會議之後,我們只要抓一下會議重點,還有對於明年的經濟成長預期、跟 CPI 調控區間即可。

  • 台灣:相對穩定,看你跟誰做生意

101-600x400

對台灣來說,既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大陸的經濟可以保持平穩,而且美國未來一年是呈現緩步增長的態勢,那麼台灣在這個大的經濟結構之下,自然可以預期也會是表現穩定。但對於個別產業或是企業來說,如果是以歐洲或是日本為主要市場,則應當會特別感受到這兩個地區景氣不振的氛圍,相對也會影響到該地區的消費力道。

至於對於各別投資人來說,既然美國和中國大陸的景氣相對穩定,這就是比較有穩健投資的價值,特別是在美國 QE 結束後,美元的持續走強,這正是資金回流美國的最佳證明;至於中國大陸的相關金融資產,在滬港通本週通車之後,北上流入上海股市的資金遠超過南下香港的資金數量,這可見得國際資金是偏好或是看好上海股市的未來表現。

對於台灣投資人來說,美國與中國大陸這兩個金融市場,都是可以多加關注的;比較能擔風險的人,或許可以考慮高收益債或是美股、滬股方面的投資。至於對於歐元區和日本的投資,恐怕是比較具有不穩定性,而且這兩個地區對於貨幣公據的使用,將會帶動歐元或是日圓的續貶,如果是要到該地旅遊,在匯率上應該是可以有利可圖,但如果是要進行投資,則需要考慮「匯損」的可能。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