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書是:《少,但是更好》
1. 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本書?
現代人每天被工作和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總覺得「事事都重要」、「想做好所有事」,不管什麼請託、要求都攬在身上,結果就是自己愈繃愈緊,焦頭爛額,反而工作生活兩頭落空。
如何改善目前這個忙到分身乏術的生活?如果你只想知道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完成最多事情,這本書沒有教。但如果你想知道的,是如何選擇只做「正確的事」、如何在個人和專業領域中,變得更有效率、更有生產力和更有影響力,那這本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2. 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總覺得工作過度但又未能充分發揮實力、發現自己專做不重要的事、忙碌不堪卻缺乏生產力的朋友,這本書一定要看下去。
3. 推薦指數:★★★★☆
本書書摘:〈創造專注用的空間〉
我認識一名主管,人很聰明工作又拚命,可是卻經常分心。只要一有時間他就會同時在 Twitter、Gmail、Facebook,以及好幾個即時通訊軟體上聊天。為了努力營造出讓人心無旁騖的空間,他還曾經請行政助理拔掉電腦上的網路線。但他還是找了許多方法上網。因此,當他努力要完成一個特別的大案子時,他使出了非常手段。他不帶手機,撤走電話,住進一間無法上網的汽車旅館。在幾乎單獨監禁了八週之後,他總算完成了那個案子。
對我而言,這名主管被逼到使出這種手段還滿令人感傷的。但儘管他的做法稍嫌極端,他的意圖卻無可爭辯。他知道,想在工作上做出最高程度的貢獻,就必須創造出不妨礙思考的空間。
想想牛頓。他把歷時兩年的研究寫成了《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這本書,這是他探討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的知名著作。事實證明,這段近乎單獨監禁的期間,在獲得真正的突破上至關緊要,而這項重大進展也形塑了後繼三百年的科學思維。
理察.魏斯特福(Richard S. Westfall)曾寫道:「牛頓在聲名大噪的時期,曾被問到他如何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他的回答是『透過不斷地思考』.. 想到什麼,就不斷地想下去。也就是說,其餘的一概不想,或差不多只想一件。」換句話說,牛頓創造出讓人全神貫注的空間,而這個不被打擾的空間能讓他探索宇宙的基本要素。
受到牛頓的啟發,我也採取了類似(也許沒那麼極端)的方法寫這本書。我每天空出八小時寫書:從清晨五點到下午一點,每週五天。基本規則是下午一點前不回電子郵件,不接電話,不排約會,不受打擾。我不見得都能做到,但這個紀律大有影響。我設定了電子郵件的自動回覆功能,它會向寄件者解釋我正在「閉關」,直到新書寫完為止。我用這種方法獲得了多少自由實在很難以言語形容。透過為了探索、思考和寫作而創造空間,我不僅更快把書寫完,還能控制自己要怎麼度過剩下的時間。
這個道理似乎顯而易見,可是你上一次從忙亂的日子裡抽出空來坐下思考是什麼時候?我指的不是你上午通勤時用來編寫待辦清單的那五分鐘,或是你心不在焉地想著如何處理手頭上的另一個專案時所出席的那場會議。我講的是在讓人心無旁騖的空間裡,刻意挪出讓人心無旁騖的時間,除了思考之外什麼也不做。
在充滿小玩意兒又受到過度刺激的世界裡,今天這麼做當然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困難。一名 Twitter 的主管便曾問我:「你還記得無聊是怎麼回事嗎?它再也不會發生了。」他是對的;才不過幾年前,假使你困在機場裡等候延誤的班機,或是在醫生的診間外面候診,你大概就只是坐在那兒,兩眼放空,感覺無聊而已。可是今天每個在機場或候診室裡等候的人,全都黏在他們選擇的科技用品上。當然啦,沒有人喜歡無聊。但消滅任何可以感到無聊的機會,卻使我們失去了以往用來思考和處理訊息的時間。
這裡要再提出另一個悖論:事情愈是快速忙亂,我們就愈是需要排定思考的時間。事情愈是喧囂擾嚷,我們就愈是需要打造能讓自己安靜省思和真正專注的空間。
無論你認為自己有多忙,你都能從平常的工作日裡切出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比方說,LinkedIn 的執行長傑夫.韋納(Jeff Weiner)每天都會在行事曆裡預留兩小時的空檔。他把它們分成三十分鐘的追加時段,卻不排進任何事情。這是當連續不斷的會議使他無暇處理手邊的事情時,他逐漸養成的簡單習慣。起初,他感覺像在放縱自己或浪費時間。但最後他發現這是他最具價值的生產工具。他將之視為能確保是他在掌控自己的一天,而不是任人擺布的主要方法。
就像他向我解釋的:「我確實記得一個特別的日子,由於情況使然,我不是在電話會議上,就是朝五晚九馬不停蹄地開著會。那天結束時,我想到自己無法控制當天的行程表,反而是它在控制我時,我感到多麼的沮喪。然而,考量到那是我在接下目前的職務後唯一能記起那種感覺的一天,我的挫折很快就被感恩的心情所取代。」
在這個空間裡,他可以思考必要的問題:公司在三到五年內會是什麼光景;想改善一個廣受歡迎的產品或應付一個未被滿足的消費者需求的最佳途徑是什麼;如何擴大競爭優勢或縮小競爭差距。他也利用他創造的這個空間為自己的情緒充電。這能讓身為領導者的他在解決問題模式和教練模式之間進行
對傑夫來說,創造空間不只是練習而已,而是更廣泛的人生觀的一部分。他已經在組織中和主管生涯中見識到「毫無紀律地追求更多」所造成的影響。因此對他而言,這不是一句口號或流行語,而是一種人生哲學。
– 文字摘自《少,但是更好》
關於本書作者葛瑞格‧麥基昂 Greg McKeown:
擁有史丹福大學 MBA 學位,身為專準主義(Essentialism)的奉行者,葛瑞格在全世界巡迴演講、教授,以及寫作關於在生活及領導方面實行專準主義的重要性。曾受邀至著名企業如蘋果、谷歌、Facebook、LinkedIn、Salesforce.com、賽門鐵克,以及 Twitter 演講。他同時也是《哈佛商業評論》最受歡迎的部落客。葛瑞格在史丹佛大學與人合開「設計精簡生活」(Designing Life, Essentially)課程,並曾獲世界經濟論壇任命為「青年全球領袖」(Young Global Leader)。
(資料來源:天下文化,圖片來源:Jeff Hester,CC Licensed)
timberland boots for men
ray ban wayfarer sale
hermes belt men
scarpe hogan
borsa alviero martini
louboutin for men
alviero martini borse
ray ban g15
prada handb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