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有幸參與 16 號位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的成長與公平座談會,聆聽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 (Thomas Piketty),中央研究院朱敬一院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前大法官賴英照先生以及雲朗集團董事長張安平先生暢談皮凱提教授的新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該書簡介可以參考筆者之前的專欄文章) 會談的主題圍繞在該書所探討的主要問題:二十一世紀各國社會日漸不平等,貧富差距擴大,究竟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這是一個大問題,不過會中的主軸討論線可以分成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教育是否是解決方法?第二個是到底要對富人課徵多少稅?
- 教育:給窮人機會,卻不能改變財富世襲結構
幾乎在場所有的人都同意教育的重要性,身為前大法官的賴英照先生甚至在他事先準備的簡報當中展示出憲法條文,並以資料佐證現今台灣的教育資源投入是多麼的不足。張忠謀先生也提出教育應當教授一些道德觀念。資源投入跟道德倫理當然都很重要,不過這些根本無助於會中所關注的解決不平等的問題。而且平等的教育機會也根本不是皮凱提書中所提的重點,重點是在於先進知識與技術的傳播。
從歷史上看來,科技的進步帶來增長,但增長也會製造新的不平等。而國內和國際間讓貧富差距下降的主要動能都來自於知識的的傳播,窮人要跟富人一樣富裕最快的捷徑是掌握和富人相同的知識和技術。
因此會中幾位與談人暢談教育的重要性的時候其實根本沒有認真解決問題,倒只是打高空而已。朱敬一院士在會後評論說得更露骨一點:
簡言之,我認為教育機會改善是貧窮子女跨代移動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教育比較能提升低出生背景者的向上機會,但是對於高所得群的財富世襲結構,卻全無扭轉能力。已經是 1% 階級的人比較喜歡強調教育的重要,他們不喜歡談累進稅、遺產稅、財富稅,因為後者是會讓他們「痛」的改變,而前者是與人為善的、展現愛心的、「大家一起走向光明」的,或者我用白話文說,是「解決不了貧富差距擴大問題」的。
傳授四書五經是教育,傳授使用 3D 列印機也是教育,但後者才能真正讓窮人富起來。筆者無意表示道德倫理不重要,也沒有說人人都得學用 3D 列印。重點在於皮凱提所謂的教育是指先進的技術和知識,而不是教什麼都可以。
但是現今台灣的教育明顯沒有達到這樣的目標,台灣的教育資源投入不足是一回事情,但教授的品質或者內容無法讓學生擁有更高階的技術和知識則是主要問題。儘管我們大學的入學率近乎百分之一百了,但會中我們仍然在討論不平等的問題不是嗎?平等的教育機會某種程度上在台灣早已實現,但台灣真正需要的是更進階的教育內容和水準。
不過教育只能解決貧者趕上來的問題,無法解決富者過富的問題,這就牽涉到第二個主題,到底該對富人課多少稅?
- 稅率:超高稅率讓有錢人想走,但效果可鑑
在談稅率之前,筆者必須說這場探討公平的論壇其實是由皮凱提書中抨擊的對象所贊助舉辦,贊助者分別為台灣金控、台灣銀行、台灣證劵交易所和台灣期貨交易所。在主辦單位印制的冊子裡面就有「製造不平等」手段的廣告。台上參與與談的人也無一是那些真正在貧富差距下受害的人。筆者認為甚是可惜,應該有社運代表,非政府組織人士或者學生上台參與對談。
關於稅制最經典的評論來自張安平先生,他認為所得稅超過 50% 他會覺得他像是在給政府打工。皮凱提教授對此回應是你的感覺不重要。到底該對富人如何課稅以及怎麼課稅?首先要說的是在該書的研究當中,當今財富不平等只有頂端 1% 的那群人主要收入來從資本利息,接下來的 9% 主要來自飛天般的高所得,其所得有時達到最低階員工的幾百倍。(主要是歐美,美國尤甚)
大概不會有人會反對累進稅率的實施,至於年薪超過多少應該課徵多少稅值得討論,筆者認為 50% 不是一個過分的稅率,這得取決於該國的社會經濟制度需要什麼樣的稅基來支持,北歐社會福利國家的最高稅率就比英美來得高。
然而書中的重點就在於單單課徵所得稅在 21 世紀已經無法抑制日益嚴重的財富不均,有必要針對那 1% 課徵所謂的資本稅,針對資本包括股票房屋土地等總值進行課徵百分之一左右的稅來抑制資本過度累積集中於少數人手上。而放到台灣最迫切的問題就在於房地產稅制不公以及房價過高。
有些 (富) 人會擔心稅率過高可能會導致富人外移,這很難說得明白。
正面來說會中提到人跟房地產是不太會移動的兩樣,因此多課點稅無妨。在皮凱提的故鄉法國近幾年就提高了對年收入超過一百萬歐元的稅率到 75%,其效果成敗台灣當可借鑒。反面來說富人可能會真的將資產移到課稅課不到的地方,這可能只有皮凱提在書中最後所提出的全球稅有辦法解決。不過會中完全沒有討論這個概念筆者認為甚是可惜。
- 後記:皮凱提來了,台灣會改變嗎?
散場之後各家媒體通通圍在張忠謀先生而不是皮凱提先生身旁採訪,說來諷刺,解決公平與增長的關鍵其實不在董事長先生身上,而是在台下的學生身上,至少也在皮凱提的新書裡頭。
台灣的不平等情況事實上比美國稍好,但嚴重於日本和歐洲。近幾年來台灣經濟有成長,但全民的薪資卻停滯了數十年。照理來說經濟成長多少薪資也當以等比例上漲才算是真的有分享到經濟成長的果實。今天我們要增加基本工資或者是針對富人課稅企業就大喊外移等,真正受苦的普通老百姓和年輕人卻是苦不堪言。
在年初國際貨幣基金會一份報告當中就指出,財富不平等其實會傷害經濟成長,而一定的財富再分配則有助於此。除了經濟增長,皮凱提書中所指向的終極目標乃是更加民主公平的社會,而財富嚴重不均將侵蝕民主的基石。Pew research 研究美國二十年來的政策發現民意完全毫無影響力,反而是財團和遊說團體在國會呼風喚雨。而近來台灣社會所痛恨的政商關係和權貴也正傷害著我們的民主和經濟。皮凱提的書或許出發於經濟分析和統計,但他所希望改變的卻深指我們所珍惜的民主。筆者希望他在台灣所造成的旋風和關注有助於解決台灣目前所遭遇的各式問題。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