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輕羅小扇抓書蟲~閱讀就是張著眼睛做夢。一起分享一個句子、一本書、一個作者、一段書蟲評論。我們要抓到很多書蟲坐在一塊啃書,啃食文字裡的經典不朽和新鮮知識~啪(一個抓到書蟲的狀聲詞概念 lol)
今天要介紹的書是:《壞公主寫歷史》
一、為什麼我們推薦這本書?
歷史,留下的絕大多數是男人的名字、男人的故事。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武則天和慈禧太后,難道沒有別的、有一番作為的女人了?
對於女人,歷史並不誠實,也不公正。曾任職 CNN 的本書作者,根據考古文獻、交叉比對正史與民間傳說, 在本書還原了那些改變世界歷史、翻轉人類命運, 但歷史課本沒提過、甚至醜化的 30 位女戰士、女皇與公主。
看完這超過 50 則的真實故事,你也才發現,女人啊,可不像白雪公主那麼的乖順甜美,也非《步步驚心》的若曦那樣纖細柔弱呢!
二、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如果你身邊還有這種:「覺得女人就是要在家相夫教子」、「女孩好好找人嫁了就好,何必繼續念書 / 工作?」的老古板,千萬千萬,買這本書去送他!讓他了解一下,從他還沒出媽媽肚子的時候,就有這樣的女人 ── 把整個國家滅掉的、變成商業大亨的!請他別再繼續老古板下去惹。
三、推薦指數:★★★☆ ☆
本書書摘:〈龐克王妃葛羅莉亞 ‧ 活著我就盡全力,不論玩樂或做生意〉
一九六○年,德國
一九八六年,騰恩與泰克西斯的約翰尼斯王子(Prince Johannes von Thurn und Taxis)斥資百萬舉辦六十歲生日派對,前後進行好幾天了,到場慶賀的來賓在宴席上舉杯祝他身體健康:一次是賓客盛裝出席的龍蝦魚子醬晚宴、一次是龍蝦雉雞午宴,還有一次是龍蝦烤豬晚宴。
不過最後一晚的娛樂,奢華程度尤甚之前:一場長達十二小時、從晚到早,主題怪異的十八世紀化妝舞會,連奢靡炫異都不足以形容。
擁有五百個房間的聖埃默蘭堡(Schloss St. Emmeram)聚集大批名流,像是搖滾歌手米克.傑格(Mick Jagger,「滾石」主唱)與女友瑞莉.霍爾(Jerry Hall),以及在那個「貪婪是美德」(greed is good)年代成名的沙烏地軍火販子卡修吉(Adnan Khashoggi)。
賓客全都盛裝打扮,像是法國大革命前的法國貴族。客人來到城堡的庭院,發現僕從都是農人裝束,正在拔雞毛、點營火;他們穿過燈光與明鏡的迷宮,最後在「火槍廳」裡落坐,樑柱綴著一串串的香腸裝飾,席上龍蝦堆積如山,香檳酒湧如噴泉,蛋糕上插著六十支杏仁糖霜做的陽具,充作蠟燭。
最後由騰恩與泰克西斯的葛羅莉亞王妃(Princess Gloria von Thurn und Taxis)進場,她當然打扮成法國大革命被砍頭的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王后,身穿價值一萬美元的粉紅色訂製晚禮服,頭戴兩英尺高的撲粉假髮,連王冠都是瑪麗戴過的珍珠后冠。
稍晚,她從一片金光閃閃的假雲朵上面,高唱「生日快樂歌」送給摯愛的丈夫,一旁伴唱的是慕尼黑歌劇團。可惜好時光總是過得快,葛羅莉亞王妃註定要從天上跌落人間。
一九八○年,葛羅莉亞嫁給約翰尼斯王子,成了王妃──婚後的正式全名叫做騰恩與泰克西斯的瑪莉耶.葛羅莉亞.費迪南妲.葛爾妲.夏洛特.妥托妮雅.費蘭茲斯卡.瑪格瑞特.佛瑞德里克.席蒙.尤翰娜.喬琪瑪.約瑟芬.威廉米妮.胡柏塔王妃(Mariae Gloria Ferdinanda Gerda Charlotte Teutonia Franziska Magarethe Frederike Simone Johanna Joachima Josefine Wilhelmine Huberta Princess von Thurn und Taxis)。
當年王子五十三歲,認識了慕尼黑的這位十九歲酒吧女侍,兩人一見鍾情,不到一年就結婚了。約翰尼斯王子個性寬厚,毫不隱瞞對男女都感「性」趣。王子喜歡對沒有防備的朋友惡作劇,譬如在宴席中下瀉藥,或是往女人的衣裙裡塞鯡魚。
這個愛開玩笑的雙性戀者,也是德國最有錢的貴族兼土地最多的地主(雖然一九一九年威瑪共和政府取消德國的貴族階級,但原來的貴族仍保留頭銜與錢財)。
約翰尼斯王子家族的財富,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紀的倫巴第(Lombardy),當時這家人經營神聖羅馬帝國的郵政業務,姓氏「泰西斯 」(Tassis)源自義大利文,意為「獾」,靠經營當地的郵遞業務致富。到了一四八九年,法蘭茲.馮.泰克西斯(Franz von Taxis)成為帝國官派郵政局長,等同獨家壟斷事業。
一五一二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麥克西米倫一世(Maximilian I)授予泰克西斯家族貴族身分,到十七世紀時,這個家族又在姓氏上多加了「騰恩」(Thurn)一字,源自老祖宗托瑞安尼(Torriani)公爵(說實話,這麼做只是為了在家族徽章上,多放一座塔在獾的旁邊)。
總之,騰恩與泰克西斯家族歷經七百年經營,擁有多家銀行、鋸木廠、釀酒廠、私人森林,據說約翰尼斯王子的身價高達三十億美元。
儘管葛羅莉亞本身也是貴族,生來就是女伯爵,但是家族並不富有。成長過程中缺乏金錢,並沒有減損她後來花錢的能力,葛羅莉亞和丈夫買下數量龐大的藝術品,到全世界各地去旅遊,成為全球小報和雜誌經常追蹤報導的對象。
他們舉辦長達數日的狂歡派對,而王子的六十歲生日宴會,只是夫妻倆在那座巴伐利亞城堡裡所舉辦的眾多派對之一。葛羅莉亞有一次說,這處富麗堂皇、規模驚人的建築「讓白金漢宮相形失色,簡直像座茅屋」。
一九八五年,《浮華世界》雜誌(Vanity Fair)記者給葛羅莉亞取了個綽號「炸藥王妃,火爆名媛」(Prince TNT, the dynamite socialite ),此後這個名號就牢牢黏著她,而她也不負此名。
葛羅莉亞上美國脫口秀節目「萊特曼深夜秀」(Late Night with David Letterman)時,像惡狗一樣當場咆哮;在慕尼黑機場還因為持有麻醉藥品而遭到逮捕。她穿著成串泰迪熊裝飾的毛衣,頭戴巫婆帽在教堂領聖餐。
她把頭髮染成五顏六色,然後做成兩側低、中間高或孔雀開屏的造型,於是贏得「龐克王妃」的綽號。葛羅莉亞騎哈雷重機車也騎馬,和歌手「王子」以及其他真王子們同樂,穿名牌亮片洞洞裝在桌子上跳舞,也在化妝舞會上打扮成牛仔女郎。
五億七千六百萬美元的學費,大徹大悟
然而飲酒狂歡的八○年代結束之後,宿醉難熬的九○年代緊接著來臨了。
一九九○年十二月丈夫過世,葛羅莉亞的狂歡派對戛然而止──愕然發現負債五億七千六百萬美元,其中至少八千萬美元是遺產稅,而經濟衰退與投資失利則造成其餘債務。葛羅莉亞的三個孩子都不到十歲,八歲的艾伯特王子(Prince Albert)要等到滿十八歲,才能繼承父親的財產與債務。
如果想要保有家族財富,這位龐克王妃就必須進行重大改變,誠如她對倫敦《每日電訊報》記者所說的:「我的童話故事已經結束了;童話裡的仙子可不必付帳單。」於是粉紅色頭髮不見了,許多家族珍藏也拋售求現。
葛羅莉亞幾乎是立刻和巴伐利亞邦達成和解,用價值三千萬美元的藝術品、工藝品償還積欠的稅金。家裡本來有二十七輛車,她賣掉二十四輛,又遣散了在家族六座城堡裡工作的僕從,還賣掉一些用不到的房地產。
然後她找蘇富比拍賣公司處理掉更多家族財產,進帳一千三百七十萬美元。隔年,葛羅莉亞舉辦第二場拍賣會,拍賣品包括七萬五千瓶葡萄酒,淨值達一千九百萬美元。
然而葛羅莉亞如此精打細算,並沒有得到先夫家族的諒解,他們阻礙她拍賣兒子繼承的遺產,質疑她無權這麼作。夫家的一位叔伯輩埃默蘭神父(Father Emmeram)高齡九十一歲,是天主教本篤會的隱士,出面譴責王妃是「無情的蕩婦」。
不過葛羅莉亞是個務實派,清楚家族金庫裡的某些東西更貴重,她說:「艾伯特什麼時候有需要,什麼時候再去買個新的附蓋大瓷盤都行,但是他很難再出去買一座森林。」可惜葛羅莉亞很快就明白,出清家裡所有的銀器,也不足以讓家族財務逃離赤字,於是她深入檢討家族投資組合,砍掉效益差的投資項目,賣掉幾間不賺錢的銀行。
此外,她的作法也別出心裁:數百年來作為私人宅邸的城堡,現在開放給大眾觀光。葛羅莉亞也銷售自己鮮明的形象,吸引更多觀光客。
她在二○○六年指出:「到頭來,我那頭綠色、藍色、黃色交織的頭髮使我更有趣味,讓這個地方更有意思。每年有十五萬個觀光客前來,不僅是想看騰恩與泰克西斯的歷史,也想見識葛羅莉亞住的地方。」城堡有某些部分也分租出去,作為辦公空間。
龐克王妃花了十年時間自學公司法和經濟學,亮片洞洞裝被香奈兒套裝取代。過去那些小報,每次發現王妃換了髮色或打扮怪異,就興奮的大篇幅報導,如今王妃在這些版面上幾乎消失。
二○○六年她告訴《浮華世界》雜誌:「我不和任何人社交,因為到了晚上已經筋疲力竭。不過我了解了所有企業,學會判斷問題,並且能夠做出決策。」
九○年代並不好過,可是到了二○○二年,葛羅莉亞的努力得到回報。根據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報導,她的家族集團報酬率已經有百分之十。
跨入二十一世紀之後,葛羅莉亞從炸藥王妃成功轉型為傑出商業女性,以及德國貴族的代表人物,二○○一年甚至寫了本暢銷的禮儀指南:《我們的儀節:世界良好禮儀大全》,和她合作寫書的是同為貴族出身的好友波潔絲(Alessandra Borghese)。更重要的是,葛羅莉亞沒有淪為另一個八○年代貪婪文化的警世寓言。
除了敏銳的經商才幹,葛羅莉亞的新形象還有別的──她發現了上帝。過去葛羅莉亞一直都有信仰。二○○八年她對《紐約時報》說:「即使在我出入狂歡派對和高級夜總會時,也沒有忘記上教堂,只有清晨彌撒缺席。」不過有一陣子,宗教屈居末位,因為她忙著結識搖滾巨星和忙著花錢。誠如她於二○○六年對《浮華世界》的解釋:「一旦認識這些人,那層神秘感就瓦解了。可是在教堂完全相反,當我拜見教宗時,他變得比我想像的更崇高。」
葛羅莉亞的財務情況跌落谷底時,她轉向宗教尋求慰藉:「那場危機使我重新定時禱告。」一九九一年,她第一次在法國南部天主教重鎮露德(Lourdes)擔任義工,傳說一八五八年時,聖母瑪利亞向一個十四歲的農村少女顯現。葛羅莉亞前來幫助在當地尋求奇蹟靈藥的病患與垂死之人。
十四年後,一間拍賣公司賣掉葛羅莉亞一百件舊的高級訂製服,所得捐獻給馬爾他騎士團(Order of Malta)的救濟組織,這是一個天主教慈善會,專門組織信徒前往露德鎮朝聖。
整個九○年代,葛羅莉亞與位高權重的天主教領袖建立關係,讓古老貴族家庭與羅馬天主教會重修舊好。二○○五年四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逝世,葛羅莉亞是新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首批接見的教友。
一路走來,從夜夜狂歡到日日敬拜,葛羅莉亞並不感到困難,她告訴《紐約時報》的記者:「天主教是很感官的宗教,意味肉體和靈魂得以通聯。」
葛羅莉亞在丈夫的生日派對上頭戴瑪麗.安托瓦內特皇后的珍珠皇冠,恰好呼應兩人相似的處境。這位時髦的炸藥王妃和那位有名的法國皇后一樣,天性喜歡奢華,熱愛好玩的派對,不過葛羅莉亞和被砍頭的皇后不同,她勇敢面對災難,熬過難關。
你說她懷不懷念八○年代?或許有一點,但是她並不後悔那段她稱為「被寵壞的臭小鬼」時光。
二○一二年她對 W 雜誌(W magazine)表示:「當你二十幾歲時,總不願表現得像七十好幾一樣,反之亦然。」
– 文字摘自《壞公主寫歷史》
關於本書作者琳達‧麥克羅比(Linda Rodriguez McRobbie):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畢,曾為《波士頓先鋒報》、《基督科學箴言報》、《CNN Money》、《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Mental Floss》撰稿,喜愛探究各種與歷史有關的主題,從衛生紙到通靈板,在她筆下都能成為引人入勝的文章。
本書是她從波士頓遷居倫敦,成為自由撰稿人後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將不同時期、國籍的公主與王妃,那些改變人類歷史但課本沒提的女人,寫成一個個精采故事。
現與丈夫、兒子與一隻貓居於倫敦。
(資料來源:大是文化,圖片來源:步步驚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