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雖這麼說,但笨蛋部屬和笨蛋主管的「笨蛋程度」並不相同。
極端地來說,部屬講出笨話,其實比較無傷大雅,因為「部屬」就是為了「成長」而存在的;也就是說,以社會年齡計算,「部屬」仍然只是個小孩子,是一塊雕塑可能性極大的璞玉,在成長之前,他們耍笨的程度都在可預期的範圍內。
當然,有些人也因為部屬不聰明而吃了不少苦,而「主管」就是為了導正部屬而存在的。所謂的「主管」就是領導者,在公司裡必須負責教導部屬。
◎中間主管是夾心餅乾,要做事、又要管理
幾乎所有的組織當中,皆會依照年資與經驗給予階梯成長式的職位。也就是說,應該沒有人永遠都只為一介平凡員工,永遠都只能站在部屬的立場來度過職場人生。
當一個人工作能力提升了,就有機會能夠成為主管。就這部分看來,主管的工作能力應該比部屬來得強——然而,事實卻不然。
「原本工作能力那麼好,怎麼一當上了組長就讓人期待幻滅?」、「一當上課長,就完全不做事了!」以上這些情況,大家應該屢見不鮮。至少,許多部屬眼中看到的都是這樣的情況。
為什麼一升上主管就會變成笨蛋呢?原因很簡單,主管其實只是中間管理職,如同夾心餅乾一般。主管的上面是更高階的主管或老闆,下面是部屬,大部分的情況之下,你的主管上面有「更高階的上司」,通常會將許多難題丟給「你的主管」。
例如「設法提高商品的品質,但不可以增加成本」之類的要求,或者也常給你的主管一些奇怪的指令,例如:「好好地教你的部屬怎麼工作,但不可以讓他們加班」。也就是說,這些矛盾的目標與執行命令,常會從更高層落在你的主管頭上。
最後主管只會收到了一句:「其它你自己看著辦,交給你了」。中間主管的角色,就是擔任這種矛盾指令的執行者。
假設主管下了一個命令給部屬,就部屬的立場看來,通常以為該指令是主管指示的。但是,就主管的立場來說,他也是受命於更高層的主管,或許他也在無法認同的情況下將該命令佈達給部屬。或許你的頂頭主管,搞不好在主管們的幹部會議中還曾極力反對這項命令!
◎請記住,「讓你開心」並不是主管的工作
不過,主管自己也必須考慮到自己的飯碗,而且也有必須顧及的人際關係,所以也無法一直堅持己見,當主管下定決心之後,就不能在執行決策時說出「其實我是反對這個決策」的馬後砲。就算是違心之論也必須命令部屬執行。
想當然爾,在這種情況之下,對於部屬的說服能力當然便大大降低,無法傳達自己的熱情。行為也自然開始產生矛盾。這樣的反應看在部屬的眼裡,便成了愚笨之行為。
此外,通常一位主管會帶領好幾位部屬,而這些部屬們的利害評估方式與想法又不盡相同。只重用某幾位部屬的話,將造成其他成員怯步。因此主管必須從中取得平衡後,做出最適當的決定。這時必然有一些部屬會開始出現以下的聲音:「主管根本不瞭解我」、「主管用了陰險的招數對付我」、「主管真是個不瞭解現狀的笨蛋」。
「主管」,就是肩負著這種無奈宿命的人。
(本文:核果《主管相處,一定要學會聰明回話術:破解 34 種上司的行為模式,不必刻意討好,也能掌握他的心》授權;圖片來源:LauraLewis23, CC Licensed,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