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來到尾聲,洞見繼 2013 年之後,再度推出團隊精選的 2014 洞見十大國際新聞。回顧過去一年,我們面對著不同的挑戰,有些是舊有情勢的 發展,有些則是新的變化。有的事件衝擊的是區域的權力平衡,有的則因泯滅人性而讓人傷心。洞見團隊除了沿用過去有如「盲飲」的分組評分方式外,也由於團隊 力量的擴充,強化了資訊圖表的設計。我們將這個專案作品視為洞見的年度成果發表,與讀者分享,也希望為台灣的國際事務報導、公共議題討論、社會人文關懷注 入活水。
- 2014 年全球局勢發展趨勢
2014 年的全球局勢發展有三大趨勢:(1)亞太地區出現重大政治變革,除了各國國內的政權更迭、既有政權受到挑戰,國際之間也有新的合縱連橫趨勢;(2)有別於 2013 以政變為國際新聞主軸,2014 年的主題是「獨立」,這未必是獨立為新的國家,也可以是尋求更多自主,包含了尋求獨立的蘇格蘭、 尋求脫離俄國影響的烏克蘭、獨立建國的伊斯蘭國、尋求更多自主權的香港;(3)大國藉由國際事件進行博奕,不管是美國透過烏克蘭事件與能源科技革新,試圖以經濟制裁重擊俄國、安倍受美國支持解禁自衛權、中國試圖趁美國無暇專注於亞太,加快在南中國海的腳步。
- 成績總表
在經過一整年持續每週整理國際新聞、撰寫評論之後,洞見團隊從過去資料當中篩選出十 大國際新聞議題候選名單。而這次計畫的評分方式,則是將評審委員分為三個獨立的小組,:國際結構組(40%)、國際社會組(40%)、台灣影響組 (20%)。各組之間不交換意見,僅專注於自己負責的評分項目,各組的給分在加權比重之後加總,依照排名列出前十名,即是各位目前看到的這張表格。這樣的 設計目的是確保這三個因素都能被照顧到,以避免結果太過主觀偏頗。十大新聞評分說明
以上十大國際新聞,洞見團隊都製作了完整的新聞整理、分析評論、未來預測。將分三次陸續在本週推出,敬請期待。
遺珠之憾
正因為每年發生的重大國際事件實在太多,我們無法全部入選,否則便失去了評選的意義。這次的評選仍然堅持各組分開評分的作法,使得結果一出,許多參 與評審的委員也都有些意外,而這正是這份名單有趣的地方。每個人都有心目中最重要的十大,而洞見用一套評分架構,設法讓結果能夠符合洞見所關心的重點:國 際趨勢、人文關懷、台灣出發 。
在所有遺珠當中,最飲恨的就是香港佔中行動,這個新聞事件在評選結果中,以第十一名高分落榜,主要原因在於「國際結構」這個層面上,此事件影響對國際影響非常有限。儘管如此,若從社會人文的角度,以及對台灣影響的角度來看,這個事件仍是值得關心的。若對香港佔中有興趣,歡迎利用洞見的搜尋功能,查找 洞見出品的一系列專文。
另一個遺珠,則是眾多過去一年發生的經濟事件。相較於去年,2014 年幾乎沒有任何國際經濟的事件入選,這或許反應了 2014 年在國際經濟上,更多是過去情勢的延續,而缺乏新的重大發展。儘管如此,我們仍值得注意美國停止量化寬鬆後對國際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中國成長放緩對新興國家市場的影響、歐盟 經濟陷入緊縮風險的影響。
最後一類遺珠,則是發生在今年的許多國家大選,這包含了印度政黨輪替,由右傾的印度人民黨執政;也包含了巴西總統大選、印尼的大選;還有就是美國才 結束的期中選舉。這幾個選舉當中除了巴西總統大選之外,都帶來了權力的更替,印度換黨執政以後,對外政策出現重大變化,儘管尚未帶來顯著影響,卻也的確值 得關注。印尼總統則由木匠家庭出身的佐科威當選,凸顯了民眾對官僚貪腐、社會福利不足的不滿。美國執政的民主黨則在國會期中選舉中失去參議院的多數黨席 次,使得國會參眾兩院皆落入共和黨手中,未來政策推動恐怕更加困難。
我們並不認為,哪一件國際事件在本質上比其他件更加重要,因為他們都或多或少影響了某些人的生命,但是因為視角不同,為了同時考量國際結構影響、人文社會關懷、對台灣的影響等因素,我們仍做出了選擇。
這些精選的內容呈現給讀者,是洞見的成果發表,也是送給讀者的年終禮物,同時我們也希望,台灣的公共議題討論品質、對國際社會的關懷,都能夠因此而有些改變。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