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搭捷運時
隔壁坐著一對歐巴桑
我無意偷聽
但她們討論選舉實在很大聲
其中甲對乙說
台北市實在是太老舊了
需要都市更新
所以一定要投連勝文
因為他才有政黨資源去做整合
乙聽了連忙稱是
嚷嚷著也要叫親戚都投給連
不要投給柯文哲
說到這裡她們就到站下車了
我繼續思考她們的對話
暫且拋開她們的政黨色彩
我將其當做是市民的需求來看待
結果我發現追根究柢
她們只是單純需要都更
但是需要怎麼樣的都更型態
沒有細講
只將連與柯二分法
有黨派 / 沒黨派
有資源 / 沒資源
能都更 / 不能都更
因此決定投給連勝文
可是好笑的來了
如果有黨派 = 有資源 = 能都更
試問
郝龍斌過去八年在幹嘛
馬英九又在幹嘛
為什麼台北市的都更效率不彰?
難道馬與郝手上沒有政黨資源嗎?
顯而易見
有黨派並不是成效的保證
尤其是國民黨
黨紀時常被拿來束縛黨員的意志
不杯葛者,黨紀處分
不投票者,黨紀處分
不配合甲級動員者,黨紀處分
造成民生法案停滯不前
這都已經不是新聞
台北市已經被
有豐富政黨資源的國民黨
把持太久了
然而台北市的馬路平了嗎
台北市的市容美了嗎
台北市的都更高效率了嗎
我相信不只是我
大部分的台北市民
都不敢對上述的問題
持正面觀感
也許是時候醒悟
大黨不是萬靈藥了
相反地
很多時候政黨反而成為阻礙
成為綁手綁腳的豬一樣隊友
更成為只看顏色時的為反而反
除非黨產可以還給國家
不然大黨的資源
你看看就好吧
畢竟
我們需要的是能做事
而沒有包袱的市長
(轉載自謝東霖 Hsieh Tung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