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輕羅小扇抓書蟲~閱讀就是張著眼睛做夢。一起分享一個句子、一本書、一個作者、一段書蟲評論。我們要抓到很多書蟲坐在一塊啃書,啃食文字裡的經典不朽和新鮮知識~啪(一個抓到書蟲的狀聲詞概念 lol)

今天要介紹的書是:《荷包失血的思考謬誤》

218642096_4aa165f917_z

一、為什麼我們推薦這本書?

現在錢難賺,薪水扣掉房租、交通和餐費後,根本所剩無幾。如何「省的聰明」,是每個人的必修課程。

首先,先回想一下自己的每一天是不是這樣開始的:

早晨一睜開眼就開始滑臉書、逛正在折扣、免運費的購物商城,走到轉角的便利店買一份便宜 10 塊錢的早餐組合、外加一份拿鐵不加糖 ,啊!第二杯打八折,三天內再兌換就好,那就買兩杯吧。

小心!你覺得正常不過的這些行為和動作,其實常常都是 不 理 智 的!它有可能讓你的荷包一不小心就大縮水。如何辨識潛藏日常生活中的消費陷阱、避免花下無數的冤枉錢?本書的 59 個荷包大補血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二、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有富爸富媽養、覺得錢太多用不完、不愁吃穿的,這本書你大可略過;錢包裡的錢總是不夠花、帳戶的存款總會悄悄蒸發的,想存錢實現創業、留學、買屋夢的你,這本書絕對要拿來翻一翻!

三、推薦指數:★★★☆☆

DENKFEHLER

  • 本書書摘:〈無限美好的往日時光 ── 美化偏見〉

文 ‧  Winand von Petersdorff

二○○一年在科隆樂團布林斯(Brings)推出〈美好的往日時光〉(Superjeile Zick)這首歌曲後,便成了舞會的必點歌曲。不只是在嘉年華,在各種場合都能聽到。人們隨著這首以科隆方言演唱的歌曲悠然起舞並大聲合唱,直至曲終人散,最後滿足地坐在吧台旁,聊起不同度假地點的優劣與房價的發展。

不,那曾是一個什麼都無限美好的時光,我時常噙著淚水頻頻回顧。

這首歌甚至可以觸動過去未曾擁有美好生活的那些人的內心。人類傾向美化過去,正面的回憶會蓋過現實。

早在一九九○年代中期,心理學家們試圖解開這個謎。他們詢問民眾對於自己假期行程的評價:歐洲旅行、感恩節的周末之旅和為期三周的加州自行車之旅等等。訪問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出發前、旅途中和結束後。調查結果顯示,事前的期望通常比度假期間的經驗與評價來得高。然而事後回顧時,假期不僅會再度重拾魅力,受訪者也會覺得旅費顯著地比旅遊前的預估更便宜。

在出發前或結束後,旅程都是愉快的,但在旅行當下正好相反。可能的解釋是:令人不悅的特殊回憶,會隨著時間逐漸淡化,留下來的都是美好回憶。唯一的例外是創傷或極度緊張的經驗,會依循自己的機制深植我們心中。

研究人員除了在三種假期模式中都得到這個結論,還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在旅遊結束後數天,「美化」效應就會開始運行。

學術界把此現象稱為「美化偏見」(rosy view bias),並把這個理想化傾向區分為「美化觀點」(rosy perspective)和「玫瑰追憶」(rosy retrospection)。人類也許該感謝大腦額葉,它除了幫助遺忘小煩惱外,還會樂觀地建構世界:它讓我們相信自己是技術高超的司機、聰明的人和具洞察力的公民。這種優越感再結合美化的回顧,使得我們能夠將自己的人生視為精心策劃與審慎思量的結果,卻忘記事實上我們在生命中也曾不小心跌倒。

有人可能會問:那又如何?樂觀看待事物有什麼不好呢?這是一個很好的反駁。也許樂觀是為數不多但利大於弊的思考錯誤之一。首先,美好的回憶和期待會令人振奮,好心情也會讓我們更容易戰勝平淡無奇或令人萎靡不振的現況。

問題是,樂觀的看法是否會導致永久性的錯誤決策?難道我們還要甘冒著高度風險,美化那小蟲亂竄的旅館、不友善的青年旅舍管理員、在惡劣天氣中橫越法國的經驗,然後讓噩夢再重現一次嗎?我看還是算了!相信許多人都有過相同的經驗,我們的看法會逐漸趨於現實。每一個美化的事件隨著一次次地重複後,會一步步地重拾現實。假設你曾經有過難忘的義大利短期語言留學經驗,明年若再舊地重遊,只能稍稍喚回最初的激動。甚至連隨著行李一起回來的葡萄酒,喝起來也比不上在異鄉有滋味。

  • 懷舊,反而會讓我們混淆過去的一切

看來這個思考錯誤倒也不是完全無害。企業當然熟稔懷舊的混淆力量。廣播公司以「還我美好的年代」口號來招徠財力雄厚的嬰兒潮一代;汽車製造商則以經典不敗車款,例如福斯(Volkswagen)的金龜車、雪鐵龍(Citroën)的鴨子來喚回消費者。他們顯然都想利用人類的美化傾向。

美國認知科學家唐.諾曼(Don Norman)曾經做了一個有趣的觀察。他請實驗說出特定汽車、一支智慧型手機或宜家家居(IKEA)的優缺點時,得到的結果出奇地簡單但清楚:受試者僅說出優點,對缺點卻隻字未提。

即便是非常流行的品牌,客訴名單往往還是一大串。例如在宜家家居被迫走遍整棟建築物才能找到所需的家具、很難找到店員來幫忙包裝、回家後組裝經常困難重重。還有那扇裝歪的櫃門,每天都在提醒我們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但在記憶中,逛宜家家居似乎是件有趣的事:我們對親手組裝書架的情感,遠高於其他書架。因此,顧客不斷地回流,甚至包括那些親手組裝家具後,發誓絕對不再踏入店裡一步的人。

只是負責這些事的大腦額葉不僅是個美化回憶的畫家,偶爾也會虛構一些事情。心理學家對這個現象早已不陌生。在一個廣為引用的實驗中,受試者堅持曾在迪士尼樂園(Disney World)看到著名的邦妮兔(Bugs Bunny),但邦妮兔並不是迪士尼人物,所以幾乎不可能出現在樂園裡。至於為什麼記憶中會出現這個人物,並不是這裡討論的重點。但可以肯定的是,錯誤記憶與正確的記憶同等重要。

  • 美化偏見

思考謬誤: 回憶會使人高估曾經發生過的事,只要此事件沒有造成精神上的創傷。

荷包危機: 企業利用人類的美化偏見傾向,誘騙消費者做出冷靜思考時絕對不會採取的購買決策。

破解之道: 在進行購買決策時,若聞到淡淡的懷舊香氣時,就要提高警覺。當然不必因此畏懼下決定,但在這短暫的清醒時刻你要明白,有部分付出的錢買的只是美化過的追憶罷了。

– 文字摘自《荷包失血的思考謬誤

  • 關於本書作者 Patrick Bernau & Winand von Petersdorff:

1. Patrick Bernau:

《法蘭克福匯報》(FAZ)網路版的商業暨金融部門主管。在德國科隆大學(Universität zu Köln)就讀政治經濟學後,轉讀新聞學院。在《法蘭克福匯報》前五年負責撰寫周日報紙的科技、市場與經濟研究專欄,並於日前推出最新著作《歐元海嘯:被錢淹沒的歐洲》(Euro-Tsunami: Europa wird im Geld ertrinken)。

2. Winand von Petersdorff

1991 年獲得哥廷根大學(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的企業管理學位後,隨即進入《法蘭克福匯報》(FAZ)負責區域性經濟相關議題,2002 年轉到當時甫成立的《周日法蘭克福匯報》,目前擔任經濟與財金版副主編,熱衷撰寫能源經濟與全球議題等類型文章。

(資料來源:商周出版,圖片來源:R4vi,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