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一個暑假,筆者和台南同學結伴旅遊,忘了是搭乘台南客運、還是興南客運,一同在台南東面的淺山地帶,漫無目的的遊蕩了數日。
鄉間純樸、清新的風土民情,不在話下,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各式各樣的古怪的地名,大腳腿、小腳腿、茄拔、角秀、果毅後‧‧‧。往楠西、大內的方向,地名更是離奇,那拔林、摔死猴、芋匏、龜殼、貓兒干、鹿陶洋‧‧‧︙,當時見識淺薄,只是覺得新鮮有趣,並不知道此地是台灣地名的藏寶庫。
新化是台南東邊最大的城鎮,我們常在新化老街的客運車站出發或者轉車。新化如今以老街洋樓聞名,可當時並不覺得老街洋樓有甚麼稀罕的,反而車站內外,叫客的出租車司機扯著沙啞的嗓子嘶喊:「柳營、新營、林鳳營‧‧‧楠西、玉井、拔仔林‧‧‧」,像是街頭小販叫賣商品的順口溜,生動合韻,鄉土味十足,吸引了我的注意。現在回想起來,這些出租車司機拉客的順口溜好像是七十八轉的黑膠老唱片,既沙啞又甜美。
當時剛在電視上看過好萊塢老片「柳營笙歌」,因此對柳營這個地名印象特別深刻。台南同學告訴我柳營又叫查某營,是鄭成功時代留下來的地名。真是太有意思了,難道鄭家軍中也有女兵? 像是當時從是反共宣傳的「女青年工作大隊」?
經過那次行程散漫的客運之旅後,我開始留心旅途中看到的小地名。後來,漸漸發覺到鄭成功的軍隊在台南、高雄地區,留下了深刻的足跡,不僅是鄉鎮級別的大地名,如新營、下營,官田、左鎮、仁武、燕巢、左營、前鎮等和他們有關,鄉間相關的小地名,更是數不勝數,多如繁星。
文獻上說,鄭成功攻下赤崁城後,鄭成功便將大軍派駐各地,實行屯田兵制,以解決軍糧嚴重不足的問題。鄭成功實行的屯田兵制,對台灣歷史及其自身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鄭成功繼承了父親的事業,但他面臨商貿貨源被清政府封鎖的窘境,大軍難以支撐,只得轉向台灣建立新的根據地。收復台灣之後,為了解決軍糧問題,他將軍隊分散到各地,從事屯田。此舉不但改變了鄭家軍的本質,也改變了台灣的歷史走向。
鄭家軍原本是海盜、走私商人、傭兵的混合體,來到台灣之後成了農業大軍,專注於農地的開發。軍隊任務性質的轉變不但改變了鄭氏小朝廷的政權屬性,也改變了台灣的土地面貌。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三十八年,主要經營項目是轉口貿易,對土地開發不甚留意,後期雖然開始重視蔗糖輸出,但甘蔗田多在赤崁近郊,且委由漢人經營,影響有限。鄭家軍如水銀瀉地般的向台南、高雄鄉間開拓農地,一下子便將漢人在台的生活空間擴展開來。
當時兩岸還處於對峙狀態,農業移民無法大量增加,農地開拓也還屬於屯田的性質,但這對為未來台灣漢人社會的拓展,卻有如種子般的重要。史料記載施琅平台後,為除後患,清政府將鄭家軍全數遣回大陸。但從鄭家軍屯田地點,大量的地名以原軍隊番號的形式保留到今天,就可說明這個政策是毫無成效的。
即使屯田兵真的全數被遣回大陸,可想而知,這些人在老家的生活也是毫無出路,最終還是會偷渡回台灣,回到曾經開墾的地方尋找生路。更多的情況是不但自己偷跑回來,還把全家帶來,甚至連鄉親鄰里也一起跟來。當然逃兵的、開小差的一定大有人在,等情勢穩定後,又大大方方的回到屯田區繼續生活。總之、這些古老的地名不僅表明開拓者的來歷,也說明了綿延不絕的承傳。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在談談柳營這個地名。
一九二○年之前柳營的正式地名是「查畝營」,並非「查某營」。「查某營」是鄉人的俗稱。兩個不同的地名自然會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查畝營」之說,是鄭家軍負責清查田畝的部隊屯駐在此,故稱「查畝營」。
另一種說法是,此地屯駐的是鄭家軍二十八宿中的「女宿鎮」,此鎮俗稱「查某營」,所以此地便以「查某營」為名。學者似乎傾向於前一種說法,當地文史工作者似乎也比較喜歡「查畝營」這個地名,而我對此一說法則持保留的態度。
《台灣通史》也是持查畝營的說法,連橫在書中〈鄭氏各鎮屯田表〉對查畝營庄只有簡單的解釋:「今嘉義鐵線橋堡,為清查田畝之地。」我無法確定連橫的說法出於何處,但是如果稍稍比對〈鄭氏各鎮屯田表〉表中各屯田部隊的番號與屯田地地名之間的關係,會發現「查畝營」不論是作為地名,或是部隊番號都可以說是一個特例。
鄭家軍屯田之地所遺留下的地名,我歸納分析之後,得出以下幾個命名規律:
1. 以屯田部隊原番號為名:如前鎮、仁武、援剿〈後誤為燕巢〉、左鎮〈宣毅左鎮〉、角宿〈角宿鎮〉等。
2. 以部隊首長為名:如林圯埔、林鳳營等。
3. 以次級單位為名:如左營、中營、後營、下營、中協、前鋒、右先鋒等。
4. 以屯田部隊新舊住地為名:如新營、舊營等。
5. 以屯田部隊駐地方位為名:營前、營後等。
查畝營不在這幾個命名的原則之中,算是一個較特殊的孤例,而且我也懷疑是否真有「查畝營」這個編制的存在。
理由之一,鄭家軍下放屯田基本上是各自求活的應急之舉。當時因為嚴重缺糧,連熱遮蘭城還未攻下,鄭成功便迫不急待的實施屯田政策。查畝營是個吃閒飯、惹人煩的腳色,除非是為了徵糧、納稅,依當時制度還處於草創的階段,其實沒必要專門設立這麼一個專門清查田畝的單位。
其二,如果真有這麼一個單位,似乎也不太可能駐在當時算是偏遠地區的柳營,最可能的駐地應該在府城東寧。駐防柳營只能說是為了屯田,既然是為了屯田,哪裡還有時間去清查別個單位的田畝? 此一說法顯然不通。
反之,「女宿鎮」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單位,《台灣通史》記錄過這支部隊。 不過《台灣通史》所記錄的鄭家軍番號可能是全盛時期,或是歷年曾經組建的部隊番號。撤退來台後,鄭家軍是否還有這麼多的番號,實在是個大問號。
其三,台南延平郡王祠的西廡供奉有「女宿鎮」將領毛興的牌位,奇怪的是《台灣通史》卻獨缺這個牌位的記載,是否因為如此,使得連橫將查某營理解為查畝營呢? 不得而知。
鄭家軍渡海來台時,女宿鎮的建制可能還在,所以也極可能加入屯田的行列。果真如此,鄉人將女宿鎮戲稱為查某營,其實也未嘗說不通。二十八宿中除了女宿之外,得以來台的可能只剩下角宿、參宿、畢宿、斗宿等少數番號。角宿、畢宿都在高雄、台南留下地名。參宿、斗宿鎮帶兵官的神主牌位也都可以在台南延平郡王祠中,東、兩廡找到。
我認為「查畝營」之名不但拗口,而且這個單位是否真的存在也頗有疑問,而女宿鎮倒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番號,鄉人將他戲稱之為查某營,雖然不經,然亦不失為一說。
不過無論何者為真,似乎也不那麼重要,反正都是鄭家軍,而且不論何者為真,應該都和「女青年工作大隊」無關。
【鄭家軍各鎮屯田相關地名】
參 軍 / 參軍陳永華所墾,路竹區甲北里
前 鎮 / 中提督前鎮所墾,前鎮區
前 鋒 / 前鋒鎮所墾,岡山區前峰里
後 勁 / 後勁鎮所墾,楠梓區後勁
後 協 / 先鋒鎮後協所墾,岡山區後協路一帶
右 衝 / 右衝鋒鎮所墾,楠梓區右昌
中 衝 / 中衝鎮所墾,岡山區
畢 宿 / 畢宿鎮所墾,今高雄橋頭區筆秀里
角 宿 / 角宿鎮所墾,有兩處,一是高雄燕巢區角宿里,另一處是台南六甲區角秀
援剿右 / 援剿右鎮所墾,燕巢區安招里。
援剿中 / 援剿中鎮所墾,燕巢區中華、中興路一帶
中 權 / 中權鎮所墾
仁 武 / 仁武鎮所墾,仁武區仁武里
北領旗 / 侍衛領旗協所墾
三 鎮 / 戎旗三鎮所墾
左 鎮 / 宣毅左鎮所墾
營 前 / 高雄路竹區甲北里營前
營 後 / 高雄路竹區甲北里營後
五軍營 / 五軍戎政所墾,今台南柳營區大農里五軍營
查畝營 / 台南柳營區士林里
果毅後 / 果毅後鎮所墾,今台南柳營區果毅村果毅後
新 營 / 台南新營區
舊 營 / 台南鹽水區舊營里
中 營 / 台南下營區中營里
後 營 / 台南西港區後營里
下 營 / 台南下營區下營里
右武衛 / 台南下營區營前里
大 營 / 台南新市區大營里
二 鎮 / 台南官田區二鎮里
左 鎮 / 折衝左鎮所墾,今台南左鎮區
中 協 / 右先鋒鎮中協所墾,今台南官田區官田里中脇
本 協 / 台南後壁區嘉苳里本協
林鳳營 / 參軍林鳳所墾,台南六甲區中社里林鳳營
林圯埔 / 參軍林圯所墾,南投竹山鎮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從古地圖洞悉台灣地名的前世今生》,由 遠足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wikipedia。)
tom wedges
hermes china
ray ban tech
mulberry tree
ray ban aviators 3025
prada sport shoes
borse hogan prezzi
ray ban 4075
ray ban sunglasses wayf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