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取自Taipei Zoo 臺北市立動物園。
文/摘錄自《動物數隻數隻》
初春某個「好日子」的早上,同事小擎走進我辦公室,手上捧著一盒喜餅,後面跟著獸醫室的獸醫傑希。我訝異萬分地輪流看著他們兩個人以及那盒喜餅,忘記我正在講公務電話,驚訝地問︰「是誰要結婚?不會是你們兩個人吧!我怎麼一點都不知道你們有在交往?」
在他們婚宴前的動物園週報上,動物組刊出了曾姐寫的消息︰「……在動物的保育繁殖工作上打前鋒的傑希,結婚後可得身體力行喔!在小孩的命名上也完全不用傷腦筋,第一胎若是生女的就叫擎梅、生男的就叫擎忠。然後女的按蘭竹菊;男的依孝仁愛信義和平排列,生再多也不怕了……」。
事實上,這就是動物園最普遍的命名法。在有 DNA 鑑定之前,動物園裡面出生的動物,大多只能確定牠們的媽媽是誰,所以命名都是從母「系」。按照出生動物的性別,只要在媽媽的名字後面加上四季、四君子或是四維八德,就可以命出一個既知性別、又知排行及祖宗八代的名字。
在我還不知道這種命名規則之前,經常會對著黑猩猩的名字皺眉,覺得命名者真是沒有美學觀點,怎麼會把小母黑猩猩的名字取成「曼莉春」。而剛出生的小公河馬「娜孝忠」的名字也是頗為拗口,既不好記又不容易親近,也就不容易「打知名度」。但是在懂得命名原則之後,就知道曼莉春的媽媽是曼莉、娜孝忠的媽媽是娜孝,我原先的看法完全出自無知,居然還敢大放厥詞地亂放炮,還好動物園裡的大人有大量,由得我亂說而不見怪呢!
可是等一下,「孝」字輩不是雄性的排行嗎?原來河馬在小時候的性別是很難判別的,所以一個不小心,娜孝的性別就被誤判,「陰錯陽差」地有了個男性的名字。
當然,動物園內所有的動物都是有「身分證字號」的(現在還打上晶片)。但是只要是喜歡動物的人,沒有人會對著自己的「朋友」叫號碼,於是就出現了依管理員的不同,看見黃牛就隨口叫小黃、管乳牛叫小白或小黑的情形出現。有時基於「尊師重道」的原則,也會用管理員或是長官名字中的一字來替動物命名。
有一些不是園內出生,而是後來因為各種緣故而被送到動物園來的動物,就經常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替動物命名,以示紀念或「教訓」。名叫「皇家一號」的孟加拉虎,原來是皇家馬戲團的成員;而牠的配偶「新店六號」,則是由新店的居民捐贈給動物園的。另外,有一隻臺灣黑熊被取名「小三」,那是因為牠的一隻腳被陷阱給夾斷了,四肢只剩下三肢。
還有為慶祝節慶而命的名,如長臂猿「春喜」出生於農曆春節、白手長臂猿「九九」則是 1999 年出生的。也有懷抱著眾人期望而命的名,如首度繁殖成功的大長臂猿名叫「大喜」、小馬來熊「伍安」的媽媽是小伍,這個名字就是「希望小伍的寶寶能夠平平安安」。來自澳洲的無尾熊派翠克、哈雷、愛克遜、夏娃、麗琪,名字是英文名的音譯;金剛猩猩黑皮也是外來種,原名是「Happy」呢!
在大貓熊還沒來到臺灣時,最受歡迎的動物就是企鵝跟無尾熊。而其中名氣最響亮的明星動物,是經由臺灣「全民運動」而得名的企鵝寶寶「黑麻糬」莫屬。在這種請大家票選名字的場合,其實都是先在動物園內經過一場腦力激盪,想出幾個好聽、好記、又有紀念性的名字,再讓民眾公開投票的。
就像動物園曾經有過一隻在「出袋」不久,便不幸早夭的小無尾熊寶寶,其實也像人類在寶寶生下來之前,就已經列出一長串的名字,等著入圍決選、命名。候補的名字有「吳小熊」,是姓「吳」的小小無尾熊;有「夏克」或「愛娃」,表示是爸爸愛克遜和媽媽夏娃的愛情結晶;有「法克」,因為小無尾熊第一次曝光時伸出了一隻酷酷的手指頭(這是超級內幕,因為就算小無尾熊真的要公開徵名,這個名字也太不登大雅之堂了);而我最喜歡的名字則是候補的「娃貴」(「夏娃」的孩子很寶貴),名字既有意義,又和臺灣著名的小吃碗粿諧音,和黑麻糬有異曲同工之妙,保證讓碗粿因熊而貴。可惜後來這一切期待都落空了,唉,真是太令人惋惜呢!
最後呀,巫婆我也要吹一下牛,因為我在小貓熊的命名上也多少盡了一點力。這對一公一母的小貓熊,是東京都多摩動物園送給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禮物」。由於牠們原本的日本名只有片假名沒有漢字,所以在把名字譯成中文時,巫婆還真像是爸爸、媽媽在替小孩命名時一樣的,又算筆劃又想意義的,才把名字給定成「暢暢」和「小堇」呢!
(本文經遠流出版授權刊登,不得轉載;首圖來源:取自Taipei Zoo 臺北市立動物園。)
mcm clutch purse
handbags online
outlet prada
ray ban wayfarer 2
mulberry handb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