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廷現在是陽明大學醫學系大三的學生、2015 年共生音樂節召集人、網路媒體破土創辦人、TEDx 陽明大學發起人。他成長於「被保護得很好的」家庭,接受開明的家庭教育,從高中時就對神經科學感興趣,「因為神經是自然科學與人文哲學的交會處」。2012 年 3 月士林王家的事件,打開了這個「連聽到別人離婚都覺得驚訝」的高三學生的視野。開始參與社會運動的他,在今年三月的太陽花運動,發了一則說明佔領立法院的臉書動態,並邀請大家協助翻譯,該動態最後共含 30 種語言、並被分享了 15092 次。
- 媽媽說,成績不是人生的全部
葉俊廷的家庭教育十分開明,其母親是全職的家庭主婦,曾對兩位小孩說,「我最大的成就是養出你們兩個」,並且不斷灌輸小孩「成績不是人生的全部」這概念。他的父親是大學教授,經常帶全家人出門爬山、也在陽台上種植植物,「我們平常也會背昆蟲圖鑑」。
他不避諱地表示自己成長於「既得利益的中產階級菁英家庭」,國小學過爵士鼓、豎笛、薩克斯風、鋼琴等才藝,國中加入經常得獎的大安國中管樂隊。考上建中之後,他加入生物研究社,因為同時對自然科學與人文、哲學有興趣,「而神經是自然科學跟人文、哲學最接近的地方」,因此立志要當醫生或神經學家。
葉俊廷在學測考了 75 級分,順利進入陽明大學醫學系。除了因為對醫學、神經科學有興趣之外,他還提到,在高三的時候,親眼看到自己高一時的同學,因為憂鬱症而在學校跳樓;之後葉俊廷看到提倡安寧療護的黃勝堅醫師的故事,深受啟發,便期待自己能考上醫學系,可以救人並改變社會。
他說,雖然醫生在「考試成績」上是最前面 0.1% 的人,但醫生與其他職業不一樣,醫生的工作要面對其他 99.9% 的人。因此他不斷思考,除了追求成績以外,「到底怎樣才能變成一個好醫生?」
我們不能關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去了解外面的人的生活。你如果不了解大卡車司機的生活型態,你怎麼知道他生什麼病?你怎麼知道他為什麼想抽菸?因為他工作需要提神啊,你一個醫生不管社會脈絡就要他戒菸,這很不道德。
台灣多數成績最好的學生都選擇進入醫學系,但葉俊廷卻認為,最聰明的人應該去讀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才會對人類的知識有貢獻。他對這樣的「醫生養成形式」也表示不滿,他認為偉大的醫生應該能找到人民痛苦的原因,像甘地或切格瓦拉,而不是只在意自己的成績。
曾就讀建中的他,在訪談中說了不少次「討厭資優班的學生」,因為他看到部分資優班學生判斷事情的標準,只有「這跟我的成績有沒有關係」。
我們班當時就在資優班旁邊,他們不去上體育課,就待在教室做科展報告。
- 「怎麼會有人是這樣的生活?」
當時剛考完學測的葉俊廷,在學長的邀請下前往剛被強拆的士林王家現場。一開始他將自己定位成「冷眼旁觀的人」,但他到了現場之後的想法是:
怎麼會有人是這樣的生活?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當時就像是一輩子沒看過乞丐的人,看到乞丐的時候嚇一跳。
當時的葉俊廷,是個「看到人家離婚就覺得很可憐」的高三學生,「我的世界,就是周圍都是教授的小孩。」
葉俊廷第一次與警察衝突的經驗,是在 2013 年 3 月台北華光社區被強拆時,他回憶,「我準備學測時每天都去自由廣場跑步,但就在自由廣場旁邊,中正國中旁邊的小巷子,這種精華區,竟然還有這種聚落、竟然還有這種鳥事!」他想起自己當時與其他人手勾手、坐在地上,用手機拍攝警方強制驅離學生的過程:
大家的情緒看起來很激昂、很堅強,但其實都很無助。「臨場感」很重要,就算一個人消息再靈通,還是不會有感受。
- 讓太陽花運動向國際發聲
越來越頻繁參與社會運動後,葉俊廷不斷思考「這樣到底有沒有用?到底怎樣才有用?」他很慶幸,在太陽花運動之後,有更多來自不同族群的人,例如工程師、設計師,開始參與社會運動,並利用自己的專長,「找到自己的戰鬥位置」。
在 318 當晚,葉俊廷並沒有進入立法院議場內,但他做了一件對這場運動非常有貢獻的事情。當時對於成功占領尚持悲觀態度的他,只希望能讓更多人「得到資訊」,也因為他要向美國朋友用英文解釋這件事,就發了一篇簡要說明原委的動態。他還利用新媒體的特性,邀請網友協助翻譯與分享。這篇動態最後被翻譯成包括英文、法文、印度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等 30 種語言,並被分享了 15092 次。
當時我騎著機車載朋友正在去立法院的路上,新的翻譯訊息就一直進來,我就把手機拿給我後面的人,他就一直再把新的翻譯編輯上去。
在太陽花運動正在進行的過程中,葉俊廷也不斷思考自己能「再做些什麼」。他寫了數篇文章說明「為何攻佔立法院」、「為何攻佔行政院」、「公投護台灣聯盟在這運動中的腳色」,都在臉書上被大量分享,最後一篇還曾被名嘴在三立電視的談話性節目上討論。
三月底,葉俊廷到北京參加一個醫學交流的參訪團,回台灣後寫了一篇<太陽花盛開時,我在北京>,得到廣泛迴響。除了發現自己「會寫文章」的戰鬥位置,葉俊廷相信人的「理性」,因此他不願意輕易放棄溝通的機會,他相信「其他人只是資訊不夠」,而這也是後來他選擇創辦網路媒體破土的原因。
- 站得夠穩,別人就會被你撼動
葉俊廷的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雖然相對開明,但對於兒子參與政治也始終持消極態度,認為「把自己顧好就好」、「怕你以後在醫院被弄」。葉俊廷曾在記者會上代表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發言,媽媽看到新聞後曾表示不滿,但又在幾天後主動關心,「上次那個記者會的後續怎麼了?」
開始參與社會運動後的葉俊廷,總是對「free rider」非常生氣,他認為,若要享受權利,就應該付出相對應的義務。他舉自己所在的醫學系為例:
在太陽花運動期間,系上有堂必修課本來就沒有很多人去,老師就開玩笑說要點名,結果,大家的反應竟然是「歡呼」。他們明明知道很多人是因為去立法院,所以才沒去上課的。
但是,他也提到,在太陽花運動過後,有許多朋友向他懺悔,「以前覺得你很激進、反政府、是共產黨、是恐怖份子、不知道你在幹嘛,到太陽花運動之後才發現你們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一路走來,他為自己下的註解是:
你只要站得夠穩、站得夠久,在每次的碰撞裡,別人就會被你撼動。
圖片來源:陽明大學有意思社
延伸閱讀:【後太陽花的運動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