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輕羅小扇抓書蟲~閱讀就是張著眼睛做夢。一起分享一個句子、一本書、一個作者、一段書蟲評論。我們要抓到很多書蟲坐在一塊啃書,啃食文字裡的經典不朽和新鮮知識~啪(一個抓到書蟲的狀聲詞概念 lol)

今天要介紹的書是:《當代中國的自由民權運動》

選書與推薦人:《BO》總編輯張育寧

推薦語:如果你關心台灣民主社會的未來,那麼就應該關注中國的民主運動。台灣的未來,與中國的民主發展息息相關。這本書無法為我們解答中國民主的未來,但提供眾多從外觀察中國民主運動與公民社會契機的大量線索。

8060201052_75a5027226_z

1. 中國的民主運動和我有什麼關係?

在台灣,我們掙扎超過半個多世紀,爭取民主、小心翼翼維護每一個關於民主社會的基石,一直到今天,我們還在為岌岌可危民主努力奮鬥著。部分民主政治學者認為,台灣的民主,對中國具有相當重要的啟示與影響作用。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林培瑞就認為,在中國崛起的全球政經情勢下,以民主影響大陸,促動中國民主化運動的發展,是台灣唯一的活路。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關注中國社會的民主運動發展如何轉型、民權運動的現狀與挑戰,以及中國公民社會的樣貌,對在台灣、特別是關注台灣民主未來的你來說,就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2. 這本書在寫什麼?

中國的改革開放使得原來被國家完全控制的社會開始鬆動,中國社會正產生著巨大變化。

當代中國的自由民權運動》將告訴你,中國人民是靠著哪些「工具」和國家展開鬥爭,使國家開始調整政策、迫使國家進行政治改革。

3. 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對中國走向自由民主道路的過去、現在、未來,想要深入了解的每個你。

4. 推薦指數:★★★☆☆

25K·í¥N¤¤°êªº¦Û¥Ñ¥ÁÅv¹B°Ê-«Ê­±-1000624.eps

  • 本書書摘:〈社會運動的支持平台:互聯網〉

中國的自由民權運動的發展中,有幾個非常主要的問題必須解決。一是社會的要求是什麼,透過什麼表達?二是一盤散沙式的社會如何組織化並推動社會運動的發展,也就是涉及社會的組織化問題。但是從中國的現實情況來說,中國政府對社會的控制力仍然非常強,他們既嚴格的控制社會言論和控制資訊,又嚴格控制社會組織,不允許任何社會組織化的發展。

中國政府希望社會一無所有、一無所知,而且完全分散,這樣政府就可以輕易控制社會。所以在中國的嚴格控制下,社會運動如何產生和發展?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在社會無法成立組織的情況下,中國自由民權運動的發展得到兩個方面的支持:一是科技的幫助,也就是當前流行的互聯網支持;二是維權律師的支持:這是中國社會運動發展起來的兩個支持平台。

互聯網是一種通訊的平台,本身是加強人們交流和溝通的平台。這是一個工具,誰都可以用。中國政府可以利用互聯網來宣傳政府的觀念和意圖,當然中國社會也可以利用互聯網來推動自由民權運動的發展。政府和社會在互聯網領域展開控制和反控制的競爭,當然如果用互聯網上的流行語言,稱之為「遊戲」也可以。既然是競爭和遊戲,就要有輸有贏,有人認為政府已經輸了。

  • 互聯網正大幅度改變中國社會的言論市場

中國自由民權運動的發展過程,始終得到媒體的關注和支持。中國一些政治類的媒體,包括報紙和雜誌,在中國民權的發展過程中始終給以關注。例如,有幾個政論性且有自由主義色彩的雜誌,如《南風窗》、《中國新聞週刊》、《瞭望東方週刊》等,而報紙如《南方週末》、《南方都市報》等,都對中國的自由民權運動仗義執言,有所幫助,當然還不止這些;但是也有許多刊物因為刊登一些支持維權的文章而被逼關閉和整頓。

改革開放 30 多年以來,中國政府雖然在媒體的改革上做了一些進步改革,但是從總體上來說,對媒體仍是嚴格控制。這些我們在前述的一些章節中曾經討論過。但是相較於傳統的平面媒體而言,最近一些年來,互聯網這個新興媒體所造成的作用應該更大。互聯網上發表的文章、部落格、討論區、微博、大型網站以及移動通訊等對自由民權運動的支持更大。也可以這麼說,中國社會運動的前期發展更多是倚靠傳統紙質媒體的支持,而最近的傳統媒體越來越受到限制,因此社會運動多半倚靠現代電子通訊平台。

網路的出現,超越傳統媒體,以其不可比擬的優勢調動整個社會的資源,使得言論自由在中國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從政治的角度看網路傳播,我們看到,網路傳播不僅僅是資訊、新聞的簡單傳遞,而是由於眾多網民的參與、有效的組織化和行動,而產生一些實際的社會效果,形成既虛擬、又真實的中國網路社會,也稱作網路結社———線上社區(online community)和線上社會運動(online social movement),而這個線上社區和線上社會運動實際上又推進中國社會結社和社會運動的發展,深刻影響和改變我們生活的社會。

  • 認識作者李凡:

北京「世界與中國研究所」所長和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和美國 OHIO 州立大學政治系碩士。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及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工作。

1993 年創建民間智庫「世界與中國研究所」至今,從事當代中國民主發展、政治改革和公民社會的研究,參加其他各種選舉的組織、研究和觀察工作。從 2005 年 7 月開始直到現在,「世界與中國研究所」更幫助浙江溫嶺政府進行了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政府公共預算改革。

– 文字摘自《當代中國的自由民權運動

(資料來源:巨流圖書公司,圖片來源:巨流圖書公司、Montecruz Foto,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