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65668676_082f54ecb4_c

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生活周遭每天都會發生許多新聞。面對大多數的報導,雖然我們的反應都是「喔,有這種事啊」,但接下來,大家是否會思考:這條新聞對自己、工作和客戶來說,有什麼意義?

各位可以試試看,看到新聞時,試著用「然後呢?」的觀點,再加上自己獨特的見解分析每件事情,思考它對未來會產生什麼影響。也可以用自問自答的方式訓練自己,如此一來,即使面對突發狀況,還是能不慌不忙地判斷它對未來的影響,並早一步採取必要的行動。

以思考的順序來說,首先要想:我們能從這件事學到什麼?它有什麼特別意義?接著,運用「天空、下雨、傘」的邏輯,思考下一步的行動。

有一點要注意,思考應對策略時,千萬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比如說,現在有一個狀況—A 產品的銷量降低。如果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思考,就會變成「既然銷量降低,增加促銷活動就好了」。

這樣根本沒有思考問題本身的意義與影響。

更深入思考後,或許就會發現,真正的問題在於「A 產品的功能在市場上漸漸顯得不足」,所以最好把投入 A 產品的經營資源轉換到其他地方,反而能為公司帶來成長。

這種解決方式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屈服於現實,是把眼光放在未來

追根究柢,公司的理想目標從來就不是「A 產品」,而是如何在未來的市場中持續成長。這時候,只要使用麥肯錫式解決問題技巧或分析架構,就能看見「自己看不見的選項」。

這才是解決問題的價值所在。這些技巧或分析架構的存在,目的就是要看見這些「看不見的可能性」,並且進一步讓它現實化。

永不放棄的「宅力」

一針見血的提問,還有充滿邏輯性、宛如行雲流水的簡報。

這是大多數人對麥肯錫的印象之一。但我要說出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那些受到客戶好評的成果,其邏輯往往是「後來才加上去的」。

當我們高度集中注意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時,常常出現一種狀況,就是某個天外飛來一筆的靈感會加快整個處理速度。

一開始雖然只是靈光一閃,但是在分析它的過程中,慢慢發現裡面有一套說得通的道理。這時,你要設定一個議題,開始歸零發想,找出表面上看似無關,實際上能連結各項訊息的主要驅動力,並推論出令人拍案叫絕的答案。這就是麥肯錫式的解決問題。

要做到這點,依靠的不是分析架構或邏輯(當然,這些都是必備工具),而是貫徹始終,永不放棄的思考態度

我們可以說:這種態度類似某種「宅力」(堅持、專注、熱情、沉迷)。這種思考方式絕對不是很多人所想像的,只要一派輕鬆地使用邏輯思考,答案就能自動(而且又帥氣)地跑出來。

磨練你的五感

有人懷疑,麥肯錫的工作環境比較「特殊」,有輕鬆到可以產生創意嗎?我可以告訴大家,完全沒問題。而且,我建議大家平時就要開啟自己的感官,才能幫助靈感產生。

「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疲勞無法消除,腦袋昏沉沉的⋯⋯」如果你每天過著這種生活,建議你重新設定睡眠時間。

就當成被騙,試一個禮拜就好,每天晚上十點就寢—最好不要十點整,再早一點更好。大概持續三天左右,你會覺得思緒變得很清晰。可能有人會在奇怪的時間醒來,不過沒關係,如果很自然就在凌晨三、四點醒來,那麼可以把這段多出來的時間用來做自己的工作、學習或思考。

這種生活方式和平常拖著疲憊的身軀活動到深夜,結果早上累得爬不起來,最後只能勉強自己起床的生活相比,你一定會感受到「哪裡不一樣」。

這種和平常不一樣的清爽感,跟打開五感的感覺很像。所以說,還是早睡早起比較好,不要把疲憊帶到隔天,有敏銳的感覺才能做出好的思考

我不知道麥肯錫的員工是否意識到這件事,但麥肯錫「早鳥型」的人特別多。

早在「提早上班」的風潮流行之前,麥肯錫的早餐會議就已經行之有年了。我記得以前和美籍合夥人共事的時候,常常一邊吃著三明治配紅茶或咖啡,一邊從早上八點專心開一個小時的會,感覺非常有效率,效果很好。

說不定麥肯錫的前輩們是從自身的經驗中,發現早上比較能集中注意力,做事也比較有效率,才發明了早餐會議。

有些人了解早起的好處後,會刻意勉強自己一定要在早上五點起床,即使昨天晚上只睡了四個小時,再怎麼痛苦還是堅持要早起。

但這種做法其實是硬撐。

休息還是很重要的。身心若沒有獲得足夠的休息,疲累會讓感官變得遲鈍,這時候即使吸收再多新知,也不會產生任何共鳴。當你絞盡腦汁思考,腦中卻還是一片混亂的時候,就表示你「需要休息」了。

有一位麥肯錫的前輩 N,他曾經處理一件棘手的併購案,當時忙得焦頭爛額,每次看到他,都是一臉疲憊的樣子。

之後,我有好一陣子沒見到他,有點擔心(麥肯錫沒有部門或課等組織,而是以專案分組,所以有些同事可能好幾個月都見不到面)。終於,我有一天在辦公室看到許久不見的 N,發現他整個人神清氣爽。

我忍不住問:「最近氣色不錯耶,還好嗎?」

他回答:「我最近開始練習冥想。」

明明在處理棘手的工作,卻一臉神清氣爽的模樣已經讓我驚訝不已,現在又聽到他開始練習冥想,我更是驚訝。他跟我說,他的工作還是一樣繁重,但學了冥想之後,五感全都打開了,變得更加敏銳。除了思考變得清晰,吸收新知時也能自動依資訊的品質過濾,知道它「好或不好」,所以反而增加許多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也不像之前那麼忙碌了。

就像他說的,在腦袋遲鈍的時候工作,效率不但不好,還會浪費許多時間「東想西想」,生產力反而下降。

N 在專業老師指導之下學習冥想,也不失為一個打開五感、讓思考更加清晰的好方法。賈伯斯生前也說過,不管他平常工作有多忙,星期六早上一定會打坐冥想。

越忙,越需要空出時間,讓思考恢復敏銳。

(本文:究竟《麥肯錫新人培訓 7 堂課:上完這些課,去哪裡都搶手》授權,圖片來源:citirecruitment, CC Licensed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