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orshit

在聚會場合,總有人一再哀嘆時間與金錢都不夠,人生還有太多事要體驗。你仔細觀察他,卻發現這人有的東西還真不少:從新衣服到新手機,從昂貴髮型到餐盤裡的瀕危生物,這人其實什麼都有,什麼都試過,但也什麼都沒掌握到。

這是和口水魔很類似的一種病,差別在於他們並不清楚自己的欲望,只是一直花錢、花時間、花掉生命。

  • 找碴秘技

長官交辦一件新工作,工作內容是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看著窗外的另一棟大樓發呆,什麼都不用想,除了上廁所與飲水外也不能做其他事,就只能稍微動動肢體以免不適。請想像你正這樣發呆,直到你開始感覺厭煩,再想想你的日常生活中,還有什麼事像如此發呆一樣沒啥意義。

  • 作答提示

1. 建議在睡前躺在床上時進行,以免浪費日常工作與休閒時間,但別睡著了。

2. 可以分多天多次進行,直到想出來還有什麼無意義的行動為止。同樣的,請從你的工作內容開始過濾,再思考食衣住行育樂等層面。

3. 可先思考哪些行動的「結果」和發呆差不多,如果想不到, 那就在再想想其「內容」和發呆差不多的事。

4. 如果想到很多件事,可以替這些事情依「浪費生命程度」約略排序。

  • 性格分類:吃土人

不管是浪費水電、浪費瓦斯、浪費錢,都是浪費,我稱浪費成性的人是吃土人,他們往往浪費太多個人資源,最後窮得只能吃土。

有些人覺得上述測驗與浪費水電、瓦斯和錢都無關,但這是想得不夠深所造成的誤解。浪費水電、瓦斯和錢,都是限縮你生命的某種可能性,你都是在浪費生命「可能的美好」。

所以惡性最大的浪費,不是浪費錢,而是浪費生命。雖有廣告詞說:「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但它講的浪費和此處意思不同,那是種文學的人生小浪漫,而這邊是悲慘的人生大浪費:吃土人總是做那些和看著大樓發呆差不多的事,只是自己沒有發現。

看著大樓發呆也許有其美感,但我相信這個測驗對多數人來說是「廢」到極點。這逼你進入一種均質的、空白的心靈狀態 (發呆), 透過這種對於意識的強制「懸置」(意即「放空」),讓你盡量排除偏見與喜好,以客觀的角度評估自身各種行為的價值。

因為少了欲望、動機,可以讓你在比較平常一直「執行」(工作、消費、休閒與發呆)卻沒有深思其意義的行動時,能有所突破。

這種突破主要是在「負面類比」上的成果,就是「比爛」。要你直接想出浪費的行為並不容易,但透過一種能產生負面情緒的浪費行為(對大樓發呆),便能從這種負面情緒中類比出其他有同樣負面情緒(結果相同)的不同行為(手段不同),這樣你比較容易找到同樣無聊或更沒價值的行動。

只要仔細比較,或許會發現一直換超貴手機的行為,甚至比坐在大樓前發呆還沒意義:發呆至少不用錢。

若你發現每天打電動、每週泡夜店、每個月去做全身 SPA,都比看大樓發呆要來得沒意義,那幹嘛做?

如果你始終找不到有什麼和發呆「同樣沒意義」或「更沒意義」的行動,或許代表你目前浪費生命的狀況較不嚴重,但建議你隔段時間後,仍可以再次拿秘技出來重測。

因為現代世界的物質太豐富,隨時會誘使我們投入其他浪費生命的行為。

  • 補強絕招:節制

貪婪和浪費很像,但前者多半是主動追求欲望,後者常是無心管理造成的問題,所以對抗浪費和對抗貪婪一樣,都要靠節制。

第一式:別人會做,但你不做的比爛法

我指的「比爛法」,是要你去找「別人會做,但你不做」的事。這也不只是看人家天天跑去大飯店吃下午茶,就說對方浪費,而是還要從對方不覺得是浪費的行動中,找出其中的浪費。

像上班族會覺得自己比學生浪費,但大學生學費貴松松,翹課一節就損失約一百元,翹半天課就等於噴掉一鍋「吃到飽」,一週可能會噴掉五六鍋。有上班族會一週吃六次「吃到飽」嗎?但這樣翹的學生還不少,而且他們翹課之外,也還是會吃「吃到飽」火鍋。

透過比爛法,你可以建立初步的自信心(在某方面還算省),並由此進一步發想,如果換作是我,是不是能把持得住。這種心態上的角色轉換能造成行為的具體差異,許多上班族回學校讀進修部和在職專班,他們的翹課率就比全時學生低很多。

第二式:找出自己浪費起點的時光機法

你不可能一出生就在浪費水電、瓦斯,小時候也不見得能浪費什麼錢。找到自己在某方面的浪費起點,或是探究自己生命史中曾成功克服哪一種浪費,都會是對你獨有意義的實用知識,你必須站在這種知識基礎之上走出你的克服浪費之道。

若你老是浪費錢買一堆網路合購,就仔細回想為什麼會買到這種糜爛的局面。說不定會發現是因為前幾次「跟團」都沒搶到,後來人家只要一推出,你啥都沒看就馬上回「+1」,那種搶到團的快感超越購物真正的本質, 讓你深陷其中。

當你看清這點,或許就不再那麼激情於類似的購物行為。

第三式:由奢入儉漸漸習慣的節約日法

你可以一個月定一天為節約日,最好選在假日。請預先寫下你要節約的項目與執行方法(水電或時間、金錢),在這一天中照表操課。如果執行順暢,下個月可以改成兩天,接著再放到平日執行或一週一天,你的節約手段就會慢慢「習慣化」。過慣節約日之後,正常日也會變成節約日。

如果全面節約日太難,可以先從「主題節約日」開始,只省電或只省水,從一種項目開始比較容易集中焦點。

第四式:樣樣花錢、樣樣「金金」計較的爛帳法

記帳是個傳統老人招,但它確實是好招。請你善用記帳 APP 或是人家已幫你設計好的電子檔,充分掌握你的支出。因為大多數的浪費都會轉化成各種支出帳目,像是打電動要花錢(點數或裝備),水電瓦斯都要錢,美食要錢,衣服要錢,交通工具也要錢,你可以透過完整的數據統計,看出自己的行為在一天天「加總」之後有多可怕。

我就是因為記帳,而發現汽車(就算是小型便宜車款)是遠比 LV 包包還要可怕數倍的奢侈品。

第五式:參考「口水魔」的補強招數

講到吃土人,多數人想到的還是「過度消費」。現在的年輕人因為相對收入低,信用擴張不易,不像之

前卡債風暴時那樣容易搞到破產,但一直買 3C 產品和衣服的還是大有人在。我看過自己的收支帳後,就對學生為什麼買得起 iPhone 感到十分疑惑。

如果收入多,家裡有錢,過好一點並不算浪費,浪費的關鍵點在於是不是適切的花用。你要有自己的最適標準,請參考「口水魔」對於拿捏「適切度」的解決方案吧。

  • 補強筆記

吃土人因為各方面的浪費,而造成資源管理上的全面崩潰。因此只要觀察自己在其他方面的節約方式,從中體會出一些道理,就能回過頭來堵住一瀉千里的大洞。

對多數人來說,雖然表面上沒有「漏洞」,但全身都有許多小小的出水口不斷往外「散財」,這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舉個實例。常有人問我「買貓狗」在道德上是否正確,因為有許多人主張以認養取代購買,但也有人認為認養難以找到他想要的狗種,只好用買的。實際上買貓狗之所以有錯,並不只在於其繁殖與販賣過程是否人道,而在於這鐵定是種浪費行為。以台灣的棄犬總量,要在收容所找到想要的貓狗品種並沒有那麼難,頂多花點交通、晶片、醫藥費。而買純種貓狗可不是一兩千元可以解決,往往高達上萬元。花一點工本費就可以取得的東西,卻花上萬元,這不是吃土人,誰是吃土人?

– 節錄自《大學生不要當的 28 種人

(資料與圖片來源:如何出版,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