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縮時工作術:從截止期限逆推

有一種有效利用時間的重點,就是自訂截止期限,然後逆推出現在該做什麼,其次該做什麼。

這也是第一章中說過(本篇文章摘錄自《懶人縮時工作術》),具有時間觀念的具體表現。

打算做什麼事情時,為了給自己壓力,設定截止期限。舉例來說,一星期以後,必須提交給客戶建議書。

先想想看整份建議書的大致內容:自家公司的商品特色、與別家公司的商品比較、 價格設定。決定好大致內容以後,接著決定什麼時候完成。

先想想看最後的價格設定需要花多少時間,如果降價幅度不大恐怕難以取得合約,所以必須取得經理同意,可能要花兩天。這麼一來,就可以推算出與其他公司商品比較,就必須在後天完成,而自家公司的商品特色明天一定要完成。

了解這部分以後,再依照這個時程表進行工作。以這種方式給自己壓力的話,就能夠激發自己「我要想辦法照這個時程表完成,讓大家瞧瞧的幹勁。」

然而,多數人都搞錯了利用時間的方法。

也就是說,一般人思考的是經過某段時間後,做了某件事所得到的成果。換句話說就是缺乏時間是寶貴資源的觀念。

這樣的人在意做了什麼事,不在乎什麼時間完成。因為認為做了什麼比較重要,所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一項一項進行,至於花了幾分鐘、幾小時,他並不在意。

相對的,我總是思考工作要在何時完成。比方說去拜訪客戶,搭地鐵回辦公室時,就開始盤算「今天六點半回家吧 」、「今天還有三件工作一定要完成,所以回去後,四點以前向主管報告,五點左右進行第二項工作,打電話給客戶。六點以前完成第三項工作,回覆郵件 。」

offwork

像這樣從截止期限逆推回去時,就能掌握三十分鐘後該做什麼,一個鐘頭後工作必須達到什麼進度。

只要掌握大致進度,目標就能具體明確,接著進行就簡單多了。這就像跑馬拉松。如果完全不知道現在跑到幾公里處,就不知道是不是突破了設定的時間目標。

不過,若是能知道現在是十五公里,接著是二十五公里,就能夠決定是否加快速度,突破設定的目標。

因此,接下工作時,先訂下截止期限,然後訂定中途目標,就能朝著設定的目標疾速前進。

(本文:尖端《懶人縮時工作術》授權,不得轉載;首圖來源:Vanessa 喵~,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