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t1

那個啊,基於某種原因,老早注意到今年國際紀錄片影展的片單,非,常,強,大。簡直是「給下一輪革命盛世的備忘錄」、「社會運動教戰手冊」等級,既然這大半日子你關心大埔張藥房、關心桃園航空城徵收,學運也關心了、香港也關心了,不知道有什麼理由可以不去看這一屆的紀錄片影展。

這屆影展有什麼?有日本紀錄片之神小川紳介的社運戰鬥紀錄大全,其中包括桃園航空城的參照版「三里塚系列」:

「1966 年,日本政府在沒有和當地居民溝通下,逕行宣布在三里塚興建國際機場,引發長達半世紀的抗爭,當時身無分文的小川紳介,毅然決然帶著團隊進駐,耗費 10 年,拍出 7 部三里塚抗爭電影,不但讓三里塚成為社會運動的傳奇案例,更奠定他日本紀錄片大師的地位。」(引自上下游記者林慧貞報導)

有我個人最想看的,大師雲集的「紀錄 X 記憶」單元。其中有神級導演朗茲曼記錄納粹集中營的 9.5 小時「史上不可不看」的《浩劫》與多年後克服種種爭議推出的《浩劫:未竟審判》。

有今村昌平遊走於紀實與虛構之間的《人間蒸發》;有美國紀錄片大師 Errol MORRIS 採訪前國防部長倫斯斐當年為何出兵伊拉克的《非真實告白》,光是導演這句話我就想衝了:「在我看來,訪問的力量常來自沒有說出口的事情。」

紀錄片影展的吳凡這麼說:

「這個單元很有趣,我們都以為看到的是事實,反而真正的東西不見得能被影像呈現出來⋯⋯或是說我們見到的、留下來的東西才是真實發生過的,但奇士勞斯基他後來放棄拍紀錄片改拍劇情片,他就說因為再怎麼樣我們都不可能貼近事實,想要拍一部關於愛情的電影,不可能真的去拍兩個人很親密在做愛的時候,或者想拍一個關於死亡的電影,也不能真的去捕捉那個死亡的瞬間,反而真正的東西不見得能夠被影像完整的呈現出來。」

「朗茲曼說過一句話:那些沒被記錄下來的,或是沒有被述說的東西,可能才是真正發生的事情,才能夠標誌真正的歷史與時間。」

此外還有繁星般散布在亞洲競賽、世界競賽、中國獨立紀錄片等單元的《鐵夢》(南韓工業文明神話)、《星火》(被文革抹去的中國知識分子獨立刊物)、《八堂的綠色之戰》(南韓的反水壩家園保衛戰)、《刪海經》(金門生態與發展之爭)、《地毯上的烏托邦》(伊斯蘭式辯論)、《祭之馬》(福島的動物們—馬之篇)、《上訪》(中國實況版的秋菊打官司)⋯⋯

雖然還未看片,但光是攤開今年片單就忍不住感到:「台灣還真是一點也不孤單呢!」

為人權、環境、政治而戰,或許武器不盡相同,但各地的人們拼起命來,是一樣的。今年的紀錄片影展,應該很值得我們帶本筆記進場認真學習吧。

(資料與圖片來源:TI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