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走到餐廳門口看著貼在窗上琳琅滿目的文宣,為了節省荷包身為消費者的我們總是會先看到餐廳優惠、OO 學校 / 企業特約商店貼紙或是某某美食網站特約商店,是會員可以積點、有特約商店打折又能吃好料,何樂不為。

但是除了優惠之外,其實還有一些餐飲衛生或服務相關的標章可以認識瞭解,讓我們知道走進的餐廳、店家是不是讓你可以吃的安心。

  • 餐飲衛生分級評核標章,「優」還是「良」?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自 99 年起實施餐飲衛生分級評核制度,由各地方衛生人員、專家學者組成評核小組,對餐廳之作業場所是否衛生、設施是否有符合規定及品保制度之管理進行評核。

餐飲衛生分級評核分為「優」及「良」兩種,通過稽核的業者會被授予「餐飲衛生分級評核標章(優)」及「餐飲衛生分級評核標章(良)」標章,而有效期限只有 2 年。通過評鑑的餐廳名單可以在各縣市衛生局的官方網站或是食品藥物管理署首頁>業務專區 > 食品 > 餐飲衛生>餐飲衛生優良業者名單查詢。

ghp2

  • 各縣市衛生局衛生自主管理標章

各縣市地方的衛生局近年來也積極推動地方餐飲業、販售業等的自主衛生管理,讓在地餐飲業除了美味也要做到安全保證。要取得這些標章並不是申請就會通過,要符合政府單位要求的作業環境衛生、經過輔導訓練以及專家評審等過程,合格後才能取得標章認證。

通過評核的業者名單可以在各縣市衛生局的官網或相關網站上看到,如台北市衛生自主管理網站、新北市政府衛生局 –食在有夠證、台中市政府衛生局 –食在安心專區、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衛生標章認證專區等。

threemarks

selfconn

另外,因為這次劣質豬油事件引起民眾對於食品安全的疑慮,台東縣衛生局前往縣內各餐飲場所進行稽查,並張貼「食品衛生稽查」,貼紙,給予稽查店家稽查標示,以重振消費者信心。

taidon

 (圖片來源:更生日報)

  • 優良服務 GSP 認證:優良服務作業規範

為了讓消費者於消費時能在店家受到信賴、滿意及超值的服務,經濟部商業司推行優良服務作業規範(Good Service Practice, GSP)認證,是針對商家經營管理、服務品質及顧客滿意等推動的認證制度。

所以今天到商店用餐,若是有看到這個標章,表示能在消費時,獲得更完善的服務。截至去年底全台灣通過 GSP 認證的商家約有 8,000 家(包括個行業),相關名單可於GSP 官網首頁> 店家在哪裡查詢。

gspservice

  • 其他標示:美國牛肉、澳洲牛肉、紐西蘭牛肉?

前陣子美國牛事件、台灣米混米事件等吵的沸沸揚揚,為此政府單位也修訂相關法規,像是餐廳販售牛肉就必須張貼使用來源國家讓消費者有挑選的權力。

beeff

(上圖左:TFDA 提供給業者使用之標示;上圖右:使用台灣牛肉標示)

另外,有些店家為了強調使用料理的米為台灣米,因此會在店門口貼上「台灣米標章」,讓消費者可以易於辨識並消費台灣米,這個標章推行也是為了讓民眾重拾對台灣米的信心及認同感。

rice

  • 檢驗報告有看沒有懂,請看「檢驗日期」、「樣品名稱」、「檢驗結果」⋯⋯

這兩三年食安事件不斷,塑化劑、順丁烯二酸、棉子油等等,在加上偶發性的爆出素食摻葷、冰品涼麵微生物超標等事件,許多餐廳、攤販在重大事件爆發時紛紛於店面掛上食材或成品的檢驗報告,標榜本餐廳使用食材通過「XXX 檢驗合格」,似乎放了檢驗報告就代表一切安心食用。

但是掛了這麼多檢驗報告,身為消費者的你真的看的懂嗎?以消費者的角度要了解檢驗報告最先要看的資訊有以下「檢驗日期」、「樣品名稱」、「檢驗結果」,再來在看「檢驗單位」、「檢驗廠商」。

preciselyright

*檢驗數值:檢驗報告不是一定要「未檢出、陰性」才是合格,飲料、餅乾、醬油等都有不同的衛生標準,可以到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 食品法規條文查詢> 食品衛生標準查詢。

*檢驗食品的檢驗單位只要是通過政府單位(TAF 及 TFDA)認證,檢驗的數據才是比較具有公信力,因此看到檢驗報告上的檢驗單位不妨可以查查是否有經過認證。

餐廳的美味是透過消費者或部落客口耳相傳,但是餐廳的安全以及服務品質是可以透過政府單位的認證來替消費者把關。下回到餐廳用餐不妨注意看看是不是有以上提過的標示或是其他可以替飲食安全加分的標章,現在的用餐品質除了美味 CP 值之外安全也是最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唷!

(首圖來源:Thomas Hawk,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