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南約克郡的小鎮羅瑟漢(Rotherham),據 8 月底出爐的調查報告顯示,在 1997 年至 2013 年間,約有超過 1,400 名的年輕女孩遭到性侵,年齡最低僅有 11 歲。
這起駭人聽聞的事件,最早是由泰晤士報的記者 Andre Norfolk 所揭露;一開始並沒有受到太大注目。但自 2011 年後,在 Andre Norfolk 鍥而不捨地持續報導下,羅瑟漢鎮議會才在 2013 年,委託前社福督查 Alexi Jay 就此事件做調查。而調查報告在 8 月 26 日問世,內容震驚全英。
- 種族問題使得官方不敢處理性侵案件?
調查報告顯示,由於加害者多是巴基斯坦裔幫派男性,受害者則多為白人女性;這牽扯到敏感的種族問題。令人更加震驚的是,羅瑟漢鎮的官方以及警方,為了避免被指控為種族主義者,因此即使已經知情超過十年,仍不把這些集體犯行當作一回事。
這樣的姑息、漠視,助長了該地的性侵案件。警方的不作為,或以男性為主的官僚體制,對性侵案件的錯誤認知(比如說調查報告中寫到,有些警方高層,將被性侵的少女,視為「過於性早熟」),讓這樣的悲劇一再發生。
像是在電影《被告 The Accused》中,內容闡述女主角在酒吧裡被集體性侵,卻因她事前有喝酒、穿著較暴露,而在司法上被作為攻擊弱點。但就算女孩子喝酒、穿得比較少,也不足以成為性侵她的理由。喝不喝酒、怎麼穿、或是不管什麼情況,只要是女生不願意的狀況下,沒有人有任何理由侵犯她們的身體。而司法、社會體制更不該如此偏頗男權。
在調查報告出爐後,羅瑟漢議會的首長 Roger Stone 已經辭職,他自 2003 年開始便在這個位置上。但曾在羅瑟漢擔任兒童保護相關工作,現為南約克郡警察首長的 Shaun Wright 則拒絕下台,即使面對工黨黨內、輿論強大的壓力,他仍堅持繼續留在崗位上;甚至在工黨開除其黨籍前,他便先自行宣布離開工黨,留在崗位上的意志非常強大。而羅瑟漢可能只是一個開始,經濟學人雜誌就認為,其他地方可能也有類似情況。
- 台灣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只有國賠,失職教師卻不用負責?
而 2010 年底爆出的台灣南部特教學校集體性侵案件,經過人本基金會、《沉默: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一書作者陳昭如的調查,案例有 164 件、時序橫跨至少八年。集體性侵不是一夕而成,無論是英國羅瑟漢的性侵事件,還是台灣特教學校的性侵事件;事情會一發不可收拾,牽涉範圍廣大地令人吃驚,其中相同的因素就是官僚機構的漠視及淡化。
在羅瑟漢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地議會的知情不報,警察機構的不當一回事;回頭看台灣,該特教學校對性侵案件的反應,往往都是「他們只是在玩」;更甚者,當特教學校的新任隨車老師,在車上發現性侵事件,詢問資深老師該如何處置時,得到的回應也僅是「這是小事,不用上報」。而羅瑟漢的官方怕被按上種族主義者的帽子,所以不敢處理;台灣的特教學校、教育部也怕處理了那些知情不報、他人眼中的好老師,導致招聘困難。
在台灣的這個案例中,目前國賠已經支出五百萬元。但理應負責的特教學校、學校內的失職老師,卻完全不需負責;失職的老師甚至可以繼續任教。監察院雖然在調查後彈劾了 16 人 (包含教育部官員以及校方人士),但僅 10 人受到司法院公懲會的輕判。由特教學校組成的「國賠事件處理小組」亦逕自認定「責任不在老師身上」,呈報教育部說不需對這些老師懲處。
而教育部的處理方式,也讓人無法苟同。根據《國賠法》規定,國家對失職公務員的求償期間為兩年,今年 10 月就會失效。雖然教育部回覆立委,會「盡快」要求律師在 9 月中旬回覆,但即便 9 月中回覆,結論是要對失職教師求償,能否在 10 月前完成所有的作業,令人不慎樂觀。
我們希望不要再有任何的集體性侵案件發生,尤其發生的地點,在原本擔負教育責任的學校機構內。但這些失職、漠視的公務員如果遭到輕縱,只會讓官僚體系成為此類事件的溫床。如果不要有下一個羅瑟漢、下一個特教學校出現,至少讓有疏失的公務員,擔起應該的責任。即便擔起這樣的責任,他們所受的傷害,仍不及性侵受害者的百分之一。
(圖片來源:《沉默: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