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顆積木,能夠變換幾種組合?答案是:9 億 1500 萬種。
你可以用 64 個 Raspberry Pi,這種基於 Linux 系統、只有一張信用卡大小的單板機電腦,以及一千顆樂高積木建構一個超級電腦。或是用 25 萬顆積木重現 2012 年倫敦奧運的細節,甚至用 330 萬顆積木建造實體大小的兩層樓房,還內附一套可使用的衛浴設備。
這些都是有人真正利用樂高積木做過的,從申請專利後的五十多年來,小小的樂高積木已點燃數億孩童和成年人的想像力,成為啟發創意的基本組件。
雖然大多數人都接觸過樂高,但是熟悉它背後組織的人卻不多。基本上,華爾街就已經忽略了這個總部位於丹麥內地的家族集團。鑑於樂高是私有企業,我們多少可以理解華爾街為何漠視它,但令人費解的是,許多商業線記者和企管分析師也很少關注這家在全球數一數二、具有創意的公司。
那麼,為什麼應該更仔細檢視樂高和它的策略?不管以哪一套標準來衡量,樂高在創立的這 80 年間持續地創新。首先,樂高積木在全球好幾億人的手裡、腦裡和心裡;年復一年,樂高集團以理想性和充滿想像力的玩樂方法,讓積木變成引人注目,而且很少讓小孩束之高閣的玩具。同時,該公司的價值觀和創意,也讓它自己在玩具業擁有無人可匹敵的地位。
孩子們喜歡積木,因為積木很有趣;父母喜歡積木,因為積木具有教育性。這種組合讓樂高積累了連續數十年的銷售成長。
但是,20 世紀末生活型態的改變,對積木的地位形成挑戰。玩具業的營運備極艱辛,因為它要應付的是迷戀電玩遊戲、MP3 播放器和其他高科技產品的新世紀兒童,屬於「類比企業」的樂高,其優勢在一日千里、競爭日益激烈的「數位世界」中逐漸消逝。
為了挽回頹勢,樂高以過去十年廣受推崇,最能激發創新的理論為基礎,推出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成長策略。它鎖定那些未被開發的「藍海市場」,進行「破壞式創新」,讓「群眾智慧」參與產品開發流程。
那些 21 世紀的創新處方,對其他公司可能相當管用,但是卻讓樂高幾乎一蹶不振。
2003 年,也就是在《財星》雜誌和英國玩具零售商協會同時將樂高積木封為「世紀玩具」的 3 年後,樂高集團宣布有史以來最大的虧損。這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挫敗,甚至讓許多人懷疑,樂高這個全球最受鍾愛的品牌,是否還能以獨立企業的身分活下來。
轉型圖強
之後,新領導團隊實現了近年來最成功的企業轉型行動之一。樂高重新打造學術界針對創新所提供的建議,將它們整合成世界級的管理系統,並且以強大的連續創新之姿重新崛起。
樂高從瀕死經驗中浴火重生,成為全球最賺錢和成長最快速的玩具公司。
甚至在 2007 年到 2011 年間,全球經濟衰退最嚴重的時候,樂高集團的稅前獲利大幅成長近 4 倍,遠超過在相同期間陷入衰退的孩之寶(Hasbro)和個位數成長的美泰兒(Mattel)。金融海嘯過後的 2008 年到 2010 年,樂高的獲利成長甚至比蘋果還快!儘管它所屬的產業幾乎沒有市場進入門檻、顧客的喜好反覆無常、生產成本不利,而且核心產品——樂高積木,失去了專利權的保護。
但是,樂高還是重回了高成長的業績表現,它靠的不是與商業傳統分道揚鑣,而是在商業傳統中重建並擴展。
書本介紹
絕少有品牌像樂高這樣,廣受全球 10 億男女老少喜愛,粉絲年齡層從 3 歲一路延伸到 83 歲,即使只有積木一種產品,進入眼花撩亂的數位時代樂高也從不曾被束之高閣。在沒落的玩具產業,樂高更是唯一逆勢成長的企業。
然而,樂高卻極度神祕低調。80 年來,從來沒有人得其門而入,探究紅、黃、藍、綠的塑膠小積木如何擄獲人心,讓人從童年玩到老?更沒有人知道樂高幾經變革,甚至曾因創新失控而瀕臨崩解。樂高如何浴火重生,今天成為全球最創新、最賺錢、成長最快的玩具公司?
華頓商學院教授大衛.羅伯森用 5 年時間深入樂高總部,訪談樂高家族與經營團隊,揭開樂高魅力 X 創意的神秘面紗,找出低調樂高獨特的可獲利日常創新。
關於作者
大衛.羅伯森 (DAVID C. ROBERTSON)
2002 年到 2010 年間擔任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創新與科技管理教授,並在 2008 年被提名為樂高教授,因而擁有獨特的機會接觸該公司的管理階層、夥伴和顧客。
在進 IMD 之前,羅伯森是麥肯錫顧問公司顧問以及三家新創公司的高階主管,他在 2011 年成為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現與妻子和兩個孩子居住在賓州栗山(Chestnut Hill)。
比爾.布林 (BILL BREEN)
《快速企業》(Fast Company)雜誌的創始團隊成員,在企業人士間受到熱烈追隨,並曾榮獲無數的獎項。身為資深編輯,他編輯快速公司關於設計和領導力的特殊議題,並且撰寫許多關於競爭、創新和個人成功的文章,他是《責任革命》(The Responsibility Revolution)和《管理大未來》(The Future of Management)的共同作者。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玩具盒裡的創新:樂高以積木、人偶瘋迷 10 億人的秘密》,由天下雜誌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圖片來源:TooMuchDew,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