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最引以自豪的就是他們家的工程師,所以軟體工程師能擠進 Google 高薪榜上並不讓人意外,但 Google 並不是一家只倚賴工程師的公司,根據 Glassdoor 調查發現,Google 裡還有許多職位的薪水高的令人稱羨,現在就讓我們瞧瞧哪 20 個職位在 Google 裡面薪水領的最多吧!
- 20. 網路開發、銷售助理
薪水:50,200 美金(約 150 萬台幣)
頂頭有工程師稱霸 Google,所以銷售人員或會計部經理算是 Google 食物鏈的底層,但助理又比他們更低階,所以領的薪水也最低。
- 19. Google Adword 部門人員
薪水:56,400 美金(約台幣 168 萬元)
Adword 是 Google 裡最大的廣告平台,裡頭銷售人員的業務有一半可是做工程師在做的事呢!
- 18. 會計部經理
薪水:71,080 美金(約台幣 210 萬元)
會計部經理必須處理銷售以及行銷部門事宜,且針對公司的大客戶做業務上的來往。
- 17. 軟體工程部實習生(約台幣 210 萬~270 萬)
薪水:7 萬到 9 萬不等美金
事實上待在 Google 軟體部門的實習生與銷售及行銷員工相比,相對擁有一份極可觀的薪水,他們可算是科技產業中賺最多的實習生呢。
- 16. 高級會計部經理
薪水:93,237 美金(約台幣 280 萬元)
有一些高級會計部經理拿的錢可以超越實習生,但還是比不上傳統的軟體工程師,但任誰看了都會覺得這筆薪水還是很高的。
- 15. 資料庫管理員
薪水:100,327 美金(約台幣 300 萬美元)
Google 擁有一個龐大的資料庫,必須要定時維護它,使它能精確的替使用者搜尋,這些管理員不會協助 Google 開發新產品,但他們還是公司的核心員工。
- 14. 金融分析員
薪水:103,244 美金(約台幣 300 萬元)
Google 這個搜尋引擎巨人須仰賴金融分析師的預測,看哪些產品符合現代潮流可以賺取利潤。
- 13. 業務分析員
薪水:104,389 美金(約台幣 300 萬元)
Google 到現在還是會聘用一些業務分析員,幫公司確保金融上的運作是否順利,這個職位需要專業的知識,所以薪水更高了些。
- 12. 用戶介面設計師
薪水:105,474 美金(約台幣 315 萬元)
Google 介面漂不漂亮就靠這些設計師了。
- 11 網路工程師
薪水:107,534 美金(約台幣 320 萬元)
網路工程師確保自家內部網路的運作是否一切順利,畢竟擁有強大的網路才能有效的將公司串聯起來。
- 10. 用戶體驗調查員
薪水:112,536 美金(約台幣 330 萬元)
用戶介面設計師專注於產品的外觀上,用戶體驗調查員則是幫忙確保產品給人的觀感,這就是為何 Google 能一眼看出哪些產品具有市場性。
- 9. 產品行銷經理
薪水:118,217 美金(約台幣 350 萬元)
產品行銷經理決定客戶想要或需要什麼,這仰賴大眾的意見,需要處理龐大的民調資料,成就 Google 的成功。
- 8. 軟體工程師
薪水:118,994 美金(約台幣 357 萬元)
軟體工程師就是 Google 的骨,撐起 Google 大部分的運作,幫忙寫 Google Search 和 Android 的 code。
- 7. 銷售工程師
薪水:119,603 美金(約台幣 357 萬元)
銷售工程師幫忙解決顧客的疑難雜症,主要解決 Google 技術層面的問題。
- 6. 網站維護工程師
薪水:124,194 美金(約台幣 360 萬元)
哪怕只是網站短短幾秒的當機,可能都造成你數萬美金的損失,所以 Google 才會投注大筆心力於自家網站的維護。
- 5. 軟體搜尋工程師
薪水:126,916 美金(約台幣 380 萬元)
Google 也聘用工程師開發新的產品項目,打造可能成為熱門商品的產品,例如 Google Glass 就是很好的例子。
- 4. 產品經理
薪水: 138,951 美金(約台幣 414 萬元)
產品經理是 Google 每項產品的關鍵人員,負責和銷售人員、軟體工程師以及行銷人員溝通,Google 能夠不斷出品好產品,產品經理功不可沒阿!
- 3 研究工程師
薪水:140,039 美金(約台幣 420 萬元)
研究工程師主要偏向公司硬體方面的業務。
- 2 研究科學家
薪水:135,785 美金(約台幣 400 萬元)
Google 同樣的也聘用許多研究領域的科學家,鑽研先進技術的產品,例如 Google 的無人駕駛車。
1. 高級軟體工程師
薪水: 152,985 美金(約台幣 450 萬元)
不負眾望,軟體工程師依舊位於 Google 金字塔的頂端,他們能替 Google 賺的錢比當初成為實習生時還要多出 1 倍。
看到 Google 領的薪水這麼高是否也很羨慕呢 QAQ?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圖片來源:giphy,CC Licensed)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