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頭四迷,你們有聽過這個「都市傳說」嗎:

你現在看到的 Paul McCartney(保羅麥卡尼),不是真的 Paul McCartney。

在 1969 年,一位美國大學生曾發布一篇文章,內容指出,真實的 Paul McCartney 早已經死於 1966 年的一場車禍當中。我們現在看到的 Paul McCartney ,是一位名叫 William Shears Campbell 的年輕替身。 不相信?在該篇文章中,作者還提出許多歌曲和專輯的線索,像是無人不知的 The Abbey Road 專輯封面似乎就透露著這樣的蛛絲馬跡:

John Lennon(約翰藍濃)的白西裝代表天堂、 Ringo 的黑西裝代表禮儀師,最後一個 George Harrison 的牛仔套裝則代表掘幕人。而且,在這四個人當中,只有 Paul McCartney 的行徑步伐和別人不一樣。

這則城市傳說到底是不是真的?大家各有定論。我們唯一不能否定的是,Paul McCartney 在搖滾史上,確實創造了許多無法撼動的傳奇。

我精選了 20 首 Paul McCartney 的必聽歌曲,包括披頭四時期的,也包括他單飛後的作品,一邊 Play 一邊看文章吧:

 

  •  保羅麥卡尼從小「耳朵」過人,自學吉他、小號和鋼琴

他的母親 Mary McCartney 是一名護士,父親 James McCartney 則是一位棉花銷售員兼業餘的爵士鋼琴手。基本上,McCartney 與之後結識的 Ringo Starr 和 George Harrison 都是在傳統的工人階級家庭中長大。

不過,不幸的是,McCartney 在 14 歲的時候,母親就因乳房切除手術所引發的併發症而去世。這點,就和 John Lennon 極像,因為 Lennon 也是在小時候失去他的母親。McCartney 曾說,這讓他和 Lennon 有了共同點,使他們在音樂的路上,有了更緊密的結合。

McCartney 在年輕時,因為父親的鼓舞,嘗試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樂器。因為如此,他對於音樂的熱愛,同等於在孩童時期就開始培養。儘管沒有正規的音樂訓練,McCartney 用自己的耳朵,自學西班牙吉他、小號,和鋼琴。

在 1957 年,McCartney 在一場教會活動中結識了 John Lennon。兩人似乎是感受到彼此之間音樂的連結一樣,McCartney 很快地就加入了 Lennon 當時的樂團 The Quarrymen。兩人一拍即合,樂團裡大多數的歌曲都出自二人之手,雖然之後仍經歷幾次樂團改名和人事變動,都絲毫沒有影響樂團如火如荼的發展。

  •  定名 Beatles,以愛為旗幟,替世界譜和平之曲

到了 1960 年,樂團正式取名為 Beatles,當時的主要成員還包括 George Harrison、Stuart Sutcliffe,和 Pete Best。接下來,Beatles 即展開了德國漢堡的巡演,在兩年之內,於許多不同的酒吧和俱樂部表演。不久後,Sutcliffe 離開了樂團,McCartney 只好同時接下樂團貝斯手的角色。

在漢堡表演時,Beatles 也進行了第一次的樂團錄音。該次錄音吸引到 Brian Epstein 的注意,最後,也成為 Beatles 的經紀人。不久,在經歷了數百場演出的磨練後,Beatles 回到故鄉,勤於創作,試圖替流行音樂帶來新的樣貌。在同時,鼓手 Best 也由 Ringo Starr 取代,而此角色更換並沒有影響到 Beatles 日後的發展。

無法否認,Beatles 對 60 年代流行文化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 當他們在美國發行了第一張專輯時,媒體甚至使用「英國入侵」(British Invasion)來形容他們引發的披頭四狂潮,報導中寫說:「他們不知道,他們引領的這個世代,將會在搖滾樂史上寫下多重要的一章。」

身處於政治和社會混亂的時代,Beatles 寫下無數倡導和平、愛,和搖滾精神的經典曲目。McCartney 自己本身寫的歌就比其他團員要來的多,像是 Yesterday、Hey Jude、Let It Be、Yellow Submarine,和 Hello, Goodbye,這幾首歌就足夠成為一個世紀的完美詮釋。從 1962 到 1970,Beatles 共發行了 12 張專輯,在解散前,幾乎沒有停止演出。

  •  結束等於另一個開始,McCartney 另組 Wings 向社會歌唱

Beatles 解散後,無疑傷了全世界歌迷的心,好在 McCartney 並沒有要隱退的意思。他在 1970 年發行了個人的首張專輯,是 Beatles 的第一人,儘管正負評論參半,大眾反應仍然十分熱切。

接著,McCartney 組了 Wings(羽翼樂團),在 70 年代中,用音樂贏得人心,並抱回兩座葛萊美獎。 在 1969 年,McCartney 娶了一位美國攝影師 Linda Eastman,在接下來的 30 年中,她成為 McCartney 創作上的謬思。

只不過,對 McCartney 來說,1980 後的數年都不太好熬:1980 當年因持有大麻於日本被捕,過了不久,好友 John Lennon 遇刺。 這一連串的事件,使 McCartney 停止巡演,一直到 1989 年,才恢復演出。不過,在這期間,McCartney 仍和許多音樂大師共同創作,像是 Stevie Wonder 和 Michael Jackson。

到了 90 年代,McCartney 找回昔日戰友 Harrison 和 Starr,共同製作一系列關於 Beatles 的紀錄片 The Beatles Anthology  。 到了 2012 年,McCartney 發行了 Kisses on the Bottom,其中包含許多童年愛歌的重新詮釋,像是 It’s Only a Paper Moon 和 My Valentine。

隔年,McCartney 和 Bruce Springsteen 在倫敦海德公園的演唱也登上了頭條,兩人甚至合唱了兩首 Beatles 當年的經典歌曲: I Saw Her Standing There 和 Twist and Shout。可惜的是,當天的演唱因為時間過久,最後麥克風的聲音被主辦單位強制關閉。

  • 感情也許像音樂,每段旅程都是「心」的創作

在 1998 年,McCartney 的老婆 Linda McCartney 不敵癌症摧殘而病逝。四年後,McCartney 娶了 Heather Mills,並在 2003 年生了一個女兒 Beatrice;不過,在媒體緊追不放的壓力和許多私人因素下,他們在 2006 年離婚。接著,McCartney 結了第三次婚,於 2011 年娶了一位紐約女商人 Nancy Shevell,於倫敦完婚。 對 McCartney 來說,人的情感似乎沒有停下來的那一刻。

這三段婚姻, McCartney 都在替自己寫曲,無論感情是以什麼方式結束,是對簿公堂抑或悲傷難抑,詞定動人,調必勾心。

大概就像對理想的追求一般,McCartney 的興趣絕對不僅限於音樂上的創作。早期就曾在電影、寫作、繪畫、冥想,和群眾運動上有不少涉獵。現在,McCartney 已進入 70 大關,但他似乎沒有要停下腳步的意思。曾經,有人問過他將來的退休計劃,他則以一概的風格說:

「我為什麼要退休?坐在家看電視有什麼好玩的?算了吧,我寧願繼續在這世界探險!」

  •  秋季新訊,McCartney 將重新發行兩張 Wings 時期之合輯

近期,McCartney 公布了他的下一個探險旅程:今年秋天,他將重新發行兩張先前 Wings 時期的專輯。

發行於 1975 年 Venus and Mars  專輯中的 Listen to What the Man Said 一曲,以及隔年 Wings at the Speed of Sound  專輯中的 Silly Love Songs 和 Let ‘Em In 等曲目都名列其中,同時加上其他特別收錄。

兩張專輯會以雙 CD 制於 9 月 23 號發行,一張為原曲再現,另一張則收錄尚未公開的 demo 和歌目。雙 CD 加 DVD 的精裝版則會附上一本 McCartney 尚未公開的攝影集,DVD 則收錄每個歌曲釋出時的經典片段,同時附上 McCartney 最新的訪問。

黑膠迷也別擔心,因為 McCartney 還會發行精裝黑膠唱片,同時也會於網路釋出,在 Mastered for iTune 上提供高音質版本。

早在 2010 年,McCartney 就開始著手進行他的歌曲收錄,也帶走了不少葛萊美獎座,包括在 2012 年以 Band on the Run 拿下的最佳歷史專輯,以及在今年以 Wings Over America 奪得的最佳特殊限定版專輯包裝之獎。

先看看專輯宣傳影片過過癮吧。

[youtube]//www.youtube.com/watch?v=DfiWic6FC7Y[/youtube]

(資料來源:Bio.BuzzfeedRollingStone;圖片來源:drinksmachine, darioferrini,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