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初,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公司 (Gallup) 調查 65 個受訪國家後,發現對世界和平最具威脅性的國家 (不是俄羅斯,也不是「激進的伊斯蘭國家」) 是美國。其次是巴基斯坦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前陣子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上致詞,在台上的他向即將畢業的畢業軍官暢所欲言,致詞中卻故意回避這令人不安的事實。
目前約有一千座 (編按:目前查到的資料都表示美國海外基地不到 600 座。) 美軍基地座落於外國領土,而這座牢固的基地版圖從格陵蘭島起頭,延伸至冰島,並通過英國、德國、土耳其、約旦、以色列,接著直入波斯灣。未來,美軍部隊或許會撤出伊拉克,但在科威特、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土耳其仍持有 300 架作戰飛機、30 艘戰艦和約 3 萬 5 千名戰備人員基地。
- 中東的反美主義不斷高漲
雖然美國在阿富汗扶植的民主政權已宣告失敗收場並決定撤離,但仍有數座永久性基地 (皆操控著訓練有素的軍隊和高科技武器)駐紮在塔吉克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及烏茲別克附近。
儘管反美主義已造成歐洲及以色列支持者的恐慌,2003 年美軍入侵伊拉克後,中東的反美主義不斷飆升。而雖然高知識份子、口說美語的都會菁英們對於美國在中東的軍勢力傾向贊同,2013 年 7 月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 發現五分之四的阿拉伯人對美國在中東的勢力不持正面看法;而相較之下,中國在中東事務中扮演的角色則受到二分之一的受訪者支持。
- 美國在亞洲執行帝國主義
此外,在亞洲方面,歐巴馬雖沒有對亞洲提及所謂「核心概念 (即美國擁有對亞洲地區的控制力)」,但美國已經在亞洲默默地執行美國帝國主義。在日本,反美情緒已迫使美國減少其軍事勢力的「存在感」,不過為了平衡這點,美國已經悄然升級佈署在日本的武器裝備。
同時,今年初美國談判代表精明地選擇在菲律賓部署培訓團隊,而非作戰部隊及惡名昭彰的軍事基地。而美國近期也將針對東南亞進行類似的軍事發展。
美國已經將沈寂熟久的準帝國主義視為未來發展趨勢。像是美軍海外基地的網絡以 50:1 基地數比例差距,遠超越俄羅斯分散、貧乏的國外前哨站。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只於 2011 年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個海外基地,而歐盟目前則是一個也沒有。
- 歐巴馬不願承認美國是失敗的世界警察
在全球反對美國單邊主義 (編按:為了落實外交政策而忽視多數人民意願不顧他國利益,憑藉自己的力量我行我素的行為。) 的聲浪下,我很失望歐巴馬在西點軍校的致詞上,並未承認多數發展中國家及歐洲各國已明顯地認為美國是失敗的世界警察。
歐巴馬指出,許多國家求救時會選擇尋求美國援助。例如,奈及利亞的恐怖組織博科聖地 (Boko Haram) 綁架兩百多位女學生的案件中,美國決定出兵相助時,無疑地激勵了許多被害者家屬。同樣地,受海燕颱風 (Typhoon Haiyan) 摧殘的菲律賓人民也對美國的救援心存感激。
而縱觀全球,世界各地也還存在「俄國總統普京 (Vladimir Putin) 出兵烏克蘭」、「蓋達組織 (al-Qaeda)」、「中國侵略行為」、「北韓核武」等「合法」威脅國際安全的事件。
但歐巴馬並未選擇退一步找更多有能力的「警察們」,而是擁抱典型的華盛頓式傲慢「我全心全意地相信美國。」彷彿世界唯一的曙光掌握在美國手上。
- 美國是世界上不曾受苦的國家
歐巴馬精心挑選美國成功援助的事蹟,卻忽略過去致命地粗制濫造。當然,美國確實是一個例外。縱觀 20 至 21 世紀的所有紛爭,美國人比起全世界的人,幾乎不曾受苦。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艾森豪協會的 JT Dykman 所說,美國沒有一座都市遭圍攻,沒有任何人民受奴役、饑餓、謀殺,且沒有一個村莊、市鎮被徹底摧毀。
雖然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人確實「受苦」,但又怎能和伊拉克的死亡人數相提並論 ?(經統計:伊拉克戰爭中伊拉克死亡人數之最低數據為美聯社估計的十一萬人;最高數據則為《刺絡針》估計的六十萬人)。然而伊拉克的犧牲又換來什麼?答案是:蓋達組織、日益增加的貪腐狀況以及陷入停擺的經濟。
- 美國不支持民主,不夠格當世界警察
歐巴馬大放厥詞講述美國是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我本人倒是樂見一個僱用「新警察」的新世界。為何呢?
首先,一位「給力」的警察應該要始終如一地支持人權。其次,這位警察要夠能幹。再者,這位警察必須受負責的管理團隊控制,最好是由某種民主機制統籌。最後,這位警察必須對他所管轄的人民懷有同理心。
華盛頓沒能成為一位好警察。因為除了掛在嘴邊的虛華言詞外,美國根本不樂見其他國家實踐民主。例如,美國國務院雖高姿態聲援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突尼西亞前總統班阿里長達數十年時間。
去跟中南美洲的人聊聊,看看誰記得智利前總統皮諾契特、多明尼加共和國前總統特魯希略 (經營「強姦敢死隊 (rape squads)」,並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後援。) 或是尼加拉瓜前總統索摩查,問問他們認不認為華盛頓支持民主?然後再去跟遭受恐怖屠殺的埃及穆斯林兄弟會談談,看看他們心中的華盛頓是什麼?至於第二個「好警察」要素:能力。我只提三點:「友軍誤殺人數」、「平民傷亡人數」和「美國前總統小布希」。
第三個要素:能在民主機制下被有效地管理。觀看美國政權結構,美國外交政策大多由一人決定;若這「一人」剛好是個自戀狂 (例如:小布希)、或是個弱者 (例如:歐巴馬)、又或是位自大狂 (例如:尼克森、雷根),那麼世界其他地區將自行承擔隨之而來的破壞、傷亡。
最後,可別忘記美國不願意與異國文化交涉。這代表著美國缺乏「扮演好警察」的第四要素:同理心,且不了解自己管轄的世界全貌。
- 主流媒體是嚴重失職,是共犯
美國三億公民中,僅 30%擁有護照;超過 50%從來沒離開國土。2003 年康帝納仕集團出品的《Conde Nast Traveller》旅行生活雜誌調查指出:64%的美國人對於「戰爭期間」出國旅遊的最大擔憂為「恐懼 (外國人) 不友好」。我想,美國媒體根本沒做好傳播訊息的工作,尤其在事關其他民族生命、生計的存亡關鍵時刻、以及向選民揭露國家領導人真正的意圖。
舉例來說,《新聞周刊》駐華盛頓分社社長、CNN 節目主持人庫爾茨就批評 2003 年媒體報導的討論導致美國入侵伊拉克,重言「這是近年來最嚴重的媒體失責。主流媒體組織根本協助、教唆布希政府行軍打仗。」
而戰爭爆發前七個月,庫爾茨發現超過 140 則的《華盛頓郵報》頭條報導聚焦在美國政府反對伊拉克的言詞:「美國前副總統錢尼表示襲擊伊拉克是正當之舉」「戰時內閣主張攻擊伊拉克」等。
- 打壓記者,美國新聞自由排名直直落
而為了挽回名聲,美國媒體不計代價投入了大把銀子 ,但關於「國家戰爭經費到底花在哪?」的報導根本不多。被股東所控制的私有化出版社,只關注政治八卦及膚淺審查政策,不願意高成本、高風險的調查報導。
而國家安全局大規模監視案件的曝光以及長達一年打壓告密者 (如 Edward Snowden)、數位記者 (如 Barrett Brown)的行動,更導致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所統計的 2013 年全球新聞自由排名中,美國暴跌 13 名次而位居第 46 名。
- 美國意不在推動世界和平,它意在推動世界帝國
最後提醒一下歐巴馬:一個世代過去了,美國薪資成長仍持續蕭條;中等收入勞工所得和 70 年代末根本沒差多少。美國雖位居富裕國家,但貧富差距的狀況敬陪末座,拉鋸速度遠超過其他富裕國家,且約四千六百二十萬的美國人生活貧困。同時,美國「世界警察」身份也持續迫害世界其他國家。
我相信,若歐巴馬能終結美國卓異主義 (編按:是指美國做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獨一無二的國家,有其獨特的優越感,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並讓出世界警察的寶座,將使他名垂青史。(難道這不是每位總統最渴望的?) 在全球共同體的世界裡,我們必須老實說:美國是失敗的世界警察。倘若華盛頓中央或任何美國人們否認、非難這項事實,世界將會認知到美國人欲不顧世界的和平、穩定,而渴望成就一個帝國。
(資料來源:ALJAZEERA;圖片來源:Kancelaria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