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medium;圖片來源:T. Fernandes, CC Licensed)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如果你是女生,應該從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老師不斷提醒,要保護自己,永遠要小心和對身旁的男性保持警覺。但是如果你是男生,你並不會知道女生天生就必須提心吊膽過日子,所以你應該要學會作個紳士。
男、女之間在社會角色上的差異,建構了一個強暴文化的社會。這種例子俯拾即是。例如,幾乎每一個語言理的髒話,都涉及對女性的污辱。或者,不管你在哪一個社會,路人似乎理所當然有權力對打扮穿著搶眼的女性明白表示注目甚至吹哨調戲。又例如,你會在蘋果日報上看到「今日我最美」的專欄被一堆阿宅擁護,卻不會看到「今日我最帥」的專欄被一堆女性讚賞,我們會聽到 show girl 是一種新興職業,卻不會看到媒體閃光燈追著 Show boy 胸前的強健胸肌不放。
強暴文化的打破,不是靠社會教育女性保護自己,而是要男性必須意識在男、女差異的叢林法則下,男性天生就對女性帶有威脅性,而這個威脅也必須由男性來解開。本文作者 Zaron Burnett III 是一位好萊塢編劇,並且是自由撰稿人與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橫跨真實與想像的世界。他在 Medium 發表一篇題為< 強暴文化下的紳士指南> 的文章,他從男性的視角出發,講述在強暴文化下,男性無可避免被女性視為加害者,為了不要讓女性有這樣的擔憂,這篇文章從社會與心理層面分析男性可以為女性什麼事,最後提出七個成為紳士的方法指南。想要成為女性心中真正的紳士,你一定要好好讀這篇文章。
如果你是個男人,你就是強暴文化的一部分。我知道這句話聽起來有些… 刺耳,但雖然你不必是一個強暴犯,在不知不覺中,你仍然可能默默助長了一般被稱之為「強暴文化」的態度和行為舉止。
你或許會想:「現在先等一下,Zaron!你根本就不認識我啊,老兄!我可不會讓你把我說成那種強暴行為的粉絲!」
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感覺,這也是當別人說我是強暴文化的一部份時,我第一個反應。被這樣說聽起來很可怕,對吧?但試想看看,如果是你,你每天都必須擔心可能遭到強暴,那可怕的程度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強暴文化對每個有關的人而言都糟糕透頂,但是千萬不要因為聽到這個專業術語而感到焦慮。不要因為這個用語可能冒犯到你,就忽略了它所指涉的真正意涵。「強暴文化」一詞並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其背後所描述的血淋淋的現實:
- 男性一直都是強暴嫌疑犯,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是男的
強暴行為的加害者不光只有男性,女性也不只是唯一的受害者,男性強暴男性,或女性強暴男性也都可能發生。但讓強暴成為男性,也就是我們,所要特別去面對的問題,在於有被記錄的所有強暴事件中,有 99% 都是由男性所犯下。
而「你」是如何成為強暴文化的一部分呢? 雖然我很不願意這樣說,但其實唯一的原因就只是:你是男的。
舉例而言,當我在晚上穿越停車場時,假如有位女士恰巧走在我前方,我會盡可能的去做些合適的舉動讓她早點注意到我,因此我就 (1) 不會嚇到她 (2) 給她足夠的時間去覺得自在 (3) 在可能的情況下友善的接近,讓她知道我並不危險。我會做這些,只因為我是個男的。
基本上,我承認每一位我在街道、電梯、樓梯間或其他地方遇到的女性,都表示自己覺得相當安全,我希望她們不論我在不在場,都能夠一樣的自在。我並不認識每一位我在公共場合遇見的異性,換句話說,從她們眼中看到的我,就只是一位出現在附近的男性。我必須時時提醒自己要注意到她的個人空間私密性,以及我出現可能會使她感到脆弱。後面這點,正是一個關鍵因素─脆弱感。
雖然我不了解你的人生,但我個人並沒有花很多時光在「覺得脆弱」上。我過去曾經學習到女性花費她們大部分的社交生活時間,在跟持續出現並且無法避免的脆弱感共處。停下來好好思考這件事,想像一下你如同穿著一身玻璃皮膚,永遠身處在危險的陰影中生活著的感覺。
以一個現代男性而言,我們期待去追求危險。我們選擇冒險和極限運動去感受這種刺激,創造並享受這些遊戲帶給我們的脆弱感,這就是男性和女性看待世界的不同之處。(當然,我完全承認有許多活躍的女性極限運動社群也常常冒險犯難,不過女性不用參與這些充滿腎上腺素的運動,就已經常常覺得危險了。)
- 女性一直都需要擔心,唯一的原因就是:她是女的
我一直保持健身的習慣,大致上來說保持著不錯的體格,所以當我晚上一個人外出時,幾乎不會感到害怕或擔心自身的安全。我相信許多男性完全夠理解這一點,然而大部分女性從未能夠感到在這個世界上想去哪就去哪,不論白天或夜晚,想甚麼時候出門就出門也不會有任何麻煩的自由。事實上,許多女性剛好有著相反的經驗。
一個女性必須要考慮的她去的地點、出發的時間、抵達目的地的時間、離開目的地的時間、那天是星期幾、她會不會獨自一人… 等等。這種顧慮持續不斷的出現,超出你我的想像多出許多。老實說,我無法設想如果人生中必須要每天擔心這些問題該如何生活,我喜歡不論晴雨、日夜、城郊或市中心都能夠想去就去的自由。身為一個男人,我們享受這種奢華的活動跟抉擇的自由。但為了能夠設身處地理解強暴文化,先別忘了地球上至少有一半的人口無法享受這種自由。
這正是為何我總在出門時,都會用明確的肢體語言把周遭女性的恐懼,或是相關情緒減到最少。我推薦你也依樣畫葫蘆,這最起碼是在公開場合每一位男性都能夠為了讓女性覺得更自在所可以做到的,試著多用點體貼去對待和我們一起分享這個世界的異性。
你可能抱怨我們必須為了某些男性的糟糕行為,而去應對並調整我們自身的習慣並不公平,的確,這一點也不公平。但這是女性的錯嗎?抑或是那些可惡的男性老鼠屎壞了這一鍋粥?如果你對公平與否感到不滿的話,不如把那些氣出在那些讓男性的行為顏面掃地的人身上吧。
因為當女性要評價一個男性時,不論那個男的真實情況是如何,她都必須假設他能夠做到所有事情。所以不幸的是,這意味全部的男性都會先被假定成世界上最糟的男人。如果你認為這種刻板印象都是鬼扯,試著先回答一個問題,你會如何對待一條你在野外遇見的蛇?
- 對男性的不信任,不是刻板印象,是叢林法則
… 你會對待它就像一條蛇對吧?這不是刻板印象,這是對一隻動物的能力跟可以造成的傷害所做出的認知。朋友,這一切都不過是叢林法則罷了。既然你是一位男士,那女性就必須如此對待你。
這種對於男性合情合理且能夠理解的恐懼是你必須扛起的責任,你雖然沒有製造這種恐懼,但是你也沒有蓋高速公路,對吧?有些從這個社會繼承的事物很酷,但有些事情,則可能是強暴文化。
由於沒有女性可以一眼就準確地看出你的意圖,你會被推測跟其他男性一個樣。根據統計,有 73% 的女性受害者認識她的加害者。既然一般女性連一個認識的人都無法去信任或是準確地去評估,那你怎麼能夠期待她準確地去判斷你這個陌生人呢?強暴的預防不在於教導女性不要被性侵害─而在於如何防止男性去犯罪。
強暴的預防,必須讓男性瞭解到女性說「不」並不代表說「好」,當一個女性太醉或太意識不清而無法回應時,並不代表說「好」,而彼此為男女朋友也並不代表說「好」。與其關注如何讓女性避免被強暴,或是強暴文化如何讓無辜男性變得可疑。我們不如把焦點放在該怎麼阻止強暴的發生,以及改變容忍強暴發生的這種態度。
根據馬歇爾大學女性中心的網頁:
「強暴文化的定義,是針對女性的性暴力被媒體和大眾文化豁免和正當化,並且在環境中具有主導地位。藉由仇女言論、對女性身體的物化以及對性暴力的美化,強暴文化得以延續並創造出一個忽視女性權力跟安全的社會。
當一位女士第一次跟我說,我也是強暴文化的一部分時,我馬上想到好幾個理由去反對。就像你們一樣,我想說的也是「哇,我不會是這種人!」但是,我決定先去傾聽。之後我聯繫了一位我很景仰的作者,我希望她能夠為我跟男性讀者,寫一篇關於強暴文化這方面的文章。不過,她之後都沒有答覆我。
一開始我覺得不太愉快,當看出她完全不打算回我信後,我就開始生氣了。幸運的是,我曾經學會一個人不應該在盛怒時做出回應。閃電或許令人印象深刻,但卻是雨水滋養了眾生。所以我讓這股怒氣退去,再慢慢地思考這整件事情。我去散了個步。在走到離我家不遠的一間洗車場前面時,一個想法突然降臨到我腦海。假如強暴文化對我而言重要到必須要親自找出真相,那其實並沒有任何一位女性欠我一個答案,僅僅只是因為我想知道一件她們一直以來就知道的事。沒有任何一位女性會覺得她應該有責任去解釋強暴文化給我聽,她們一點都不欠我。我開始閱讀相關資料,直到理解我在強暴文化中究竟扮演了甚麼角色。
- 下面是我整理過後,所濃縮出的強暴文化特點
‧責怪受害者 (「她是自作自受!」)
‧把性侵害看的稀鬆平常 (「男生就是男生嘛!」)
‧開黃色笑話
‧容忍性騷擾
‧誇大錯誤的強暴報告數據
‧公開譴責受害者的衣著、精神狀態、動機和成長背景
‧電影或電視節目中毫無理由的性別暴力
‧把「男性特質」定義為具有主導性跟性別上的侵略性
‧把「女性特質」定義為具有服從性跟性別上的被動性
‧給男性必須「達陣」的壓力
‧給女性必須不能表現出「冷感」的壓力
‧認為只有私生活複雜的女性才會被強暴
‧認為男性不會被強暴,或只有「弱雞」才會被強暴
‧拒絕認真看待對強暴行為的指控
‧教育女性如何避免被強暴,而非教男人不去強暴
你會很快地發現,強暴文化在形塑我們社會的趨動力裡面,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同時也存在於人與人互動關係之間的核心之中,是我們的人際、社會與環境抗爭的一部分。
強暴文化不只是性別議題,還是廣義男性霸權心態下的產物。性暴力也是因為這種態度而被製造出來。再提醒一次,不要讓這些特殊名詞弄得坐立不安,不要一直糾結在「男性霸權」一詞上。這個名詞不會造成人際互動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強暴文化傷害了所有相關的人。社會上陳舊的家父長式信條,使得男性強暴受害者難以為自己挺身而出,因為他們必須滿足社會營造出來的強壯並且有侵略性的形象。當女性指出強暴文化時,男性不用感到受威脅或是被攻擊,相反的,她們是在述說我們共同的敵人。我們理應仔細傾聽。
- 現在你知道什麼是強暴文化,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紳士,你要做到這七件事情
‧避免物化或貶低女性的表達方式
‧如果聽到了一個令人不舒服的笑話,或是別人將強暴看的稀鬆平常,站出來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
‧如果有朋友跟你說她曾被強暴,嚴肅地看待這件事,並給她需要的協助
‧用批判性思考去檢視媒體所傳達關於女性、男性、人際關係和暴力行為的訊息
‧就算是在輕鬆的場合,也要尊重別人的私人空間
‧跟性伴侶要不斷的溝通,同時不要假定對方同意發生關係
‧定義你自己的男性或女性特質,不要讓刻板印象影響了你的行為
- 假如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強暴文化,你可以這樣做
1. 你可以挺身對抗施暴者
別誤會我建議使用暴力,事實上,這正是我們要避免的。但是在有些情況下,我們必須去對抗另一個男性或是一群男性。當我在公眾場合看到一個男性跟女性發生口角時,我會駐足一陣子,因為我希望她能夠知道我正在關注整個情況,並等到有清楚的跡象可以看出她需不需要幫忙後再行動。我從來都不需要使用暴力。一般來說,如果那個男的是個陌生人,我的出現就會使他離開,而如果雙方熟識的話,男生則會開始解釋。這樣會讓現場情變得不一樣。 這也就是當看到有女性在爭吵時,我總會停下來一陣子,看他們是否需要協助。因為我有一個妹妹,所以這種反應幾乎像是本能一樣。
但我不會把這種行為侷限在遇見的女性,我也曾經對兩個發生口角的同志伴侶做過一樣的事情。無論何時,你看見到情況似乎要失去控制,特別是有一方哭著尋求幫助或是正在遭受攻擊,你就應該挺身而出。你不需要「打破」什麼,但是要加入並且參與狀況,記下相關訊息,通知警方或官方單位。總而言之,做些什麼。
2. 你可以糾正施暴者
如果你聽到一個傢伙在你面前說了些太超過的誹謗,儘管現場沒有人被冒犯,你還是可以說些甚麼。同樣地,聽到仇女言論也一樣適用,大聲的說出來吧!告訴你的朋友跟工作夥伴,強暴有關的笑話,你絕對不能夠容忍。相信我,這不會使你喪失你的「男子氣概」。如果你已經超過 19 歲,還會擔心你的男子氣概的話,那我想你反正也不會理解令人尊敬的剛毅之氣是什麼。真正的男子氣概不在於別人崇拜式的認同,而是在於成為「你自己」,並且去做正確的事。你會許會相當驚訝你受到許多其他男性的尊敬,只因為你做了他們想做卻沒做的事。
我已經聽過很多類似的故事了。我不是什麼社交正義魔人,但我曾經跟滿房間的人爭論。在那之後,有些傢伙會跑來跟我說他們多麼尊敬我。我不斷的告訴他們,只要願意大聲說出來,之後每次都會越來越容易,而我敢跟你保證這絕對千真萬確。這不是建議你到處挑別人毛病,我也不會逼每個人都跟我有一樣看待事物的標準。沒有人必須聽你宣揚你對於別人言論的看法或是符不符合你的標準,但是當有人說了些狗屁不通的話 (我們都聽過類似的笑話),你可以讓那個人知道他的強暴笑話或是批評別人是婊子之類的比喻一點都不好笑。
3. 你可以叫施暴者閉嘴
打個比方來說,你身處在一群男性中間,當你有一位男性朋友開始朝一位女性大喊時─叫他別吵了。你不會因為替一位女性說話而看起來像一個笨蛋,只要你不是想著「達陣」所以才替她出頭。這也並非英雄救美,你只不過是做一件對的事情。沒有人需要一個性別歧視的丑角朝她大喊,就因為他突然腦充血了。吹口哨挑逗女性,絕對是對男性吸引力最糟糕的宣傳方式之一。這些傻瓜讓我們全都看起來像是個徹頭徹尾的笨蛋,你明白了吧?我們必須阻止這些蠢事。
主要說來,你做這些是因為你尊重你自己。否則,你只不過是另一個讓別人在你面前糟蹋女性的可悲男性罷了。當一個傢伙朝一位女性吹口哨而你一句話也不說時,他就會把她當成一個拿來滿足自己幻想、廉價且低級的性對象,而他也把你變成一個容忍他當著你面前糟蹋女性的渾球… 假如你什麼也沒說的話。
4. 為自己設立標準是我們的使命,也因此,對全部男性皆是如此
你或許會想:「老兄,放輕鬆點啊,對女生吹口哨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是不是有一點小題大作了?有些女性很喜歡啊。」或許你是對的,或許有些女性確實喜歡如此,但那不重要。我喜歡開快車,我表哥喜歡在公共場合吸大麻,但我們兩個都沒有這麼做。也就是說當成為社會的一分子時,你必須遵守其運作的方式。如果你發現有女性喜歡被吹口哨,那就去吧,只要你待在私人空間。當你在公共場合時,尊重別人的心理跟物理上的空間感。
別把自己侷限在男性身分,當一個好人,當一個人。身為一個男性,我們的任務就是不斷的問自己,要如何才能夠做得更好。
(資料來源:medium;圖片來源:T. Fernandes,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