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27QkQsZxGc[/youtube]

 

原來做豆腐的材料現在可以做太陽能電池啦!

豆腐除了吃還能做什麼呢?估計你肯定想不到,它還能啟發科學家找到全新的製造太陽能電池的新材料。據國外媒體《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報導,英國利物浦的科學家們最近找到了一種全新的製造太陽能的新材料,這種材料平時用於製作豆腐和浴鹽,可以大幅降低現在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成本。

目前最常用的方式是通過大而厚的矽板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矽板的成本會很高。還有少量薄膜太陽能電池是用碲化鎘製成的,雖然材料便宜,但是在製造過程中需要添加一種有毒的化學物氯化鎘,所以這種方法不太安全,而且還必須花費大量人力財力處理清洗氯化鎘的水,防止污染應用水。

這次利物浦的專家們找到了一種既廉價又安全的方法,主要原理就是在生產薄膜太陽能電池時,用氯化鎂替代氯化鎘。實驗表明,使用氯化鎂的效果也很不錯。氯化鎂可以從海水中提煉,可謂取之不盡,價格也更低,每克成本大約 0.001 美元(氯化鎘大約是 0.3 美元 / 克)。

如果這一技術可以大規模普及的話,未來太陽能電池的成本將可以大幅降低。

(節錄自合作夥伴《36 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