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展開取消能源補貼的計畫,到底該怎麼做?

數十年來,自埃及到印尼政府,皆已給予基本燃料的價格補貼。這類政策通常出於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為了降低窮人的生活開銷,或者為石油生產國家建立碳財富收益的範本。但是,這同時也造成災難性的後果:預算案被打亂、經濟結構扭曲、環境破壞

整體而言,補貼政策對窮人的傷害似乎遠高於其效益。

不過,新興國家並不是唯一扭曲能源市場的地方,舉例而言,美國也採用限制出口的方式抑制能源價格,只是補貼政策對較窮困的國家來說更為重要。

國際貨幣基金(IMF)表示,在一年補貼政策所花費的五千億美元中(相當於政府所有外援補助的四倍),中東及北非這類的產油國家就佔了一半(平均而言,這筆款項約為該國政府收入的 20%),而那些開著車的城市貴族們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典型的新興經濟體中,40% 的能源補貼是由最富有的前五分之一家庭所享有,而五分之一最貧困的家庭只能享受到 7% 的好處。補貼政策的價格干涉造成了經濟不對等的扭曲,卻要這些貧困的家庭們來承擔後果。舉例來說,埃及政府的能源補貼金額是國民健康方面的七倍;就產業面而言,便宜的燃料價格將會帶動重工業的發展,而非能釋放較多工作機會,使窮人脫貧的製造輕工業

由上述可之,取消補貼能夠帶來的好處眾多,原因在於能源經濟體能夠輕易的補償每位窮人,這可是比廉價燃料政策所帶來的利益來的大,此外還能幫助他們省錢。而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地球環境也有所幫助。根據國際能源組織的評估,一旦消除化石燃料補貼,預計將能在 2020 年時減少全球 6% 的碳排放量。

  • 如何省下五千億的鉅額支出並兼顧環境保育?

有些能源市場導向的政府已經被這些論述所說服,並且開始正視這項改革。

去年,印尼政府提高 40% 的汽油油價,而在即將登場的總統大選中的領先參選人也提到,他會考慮提出更全面的能源補貼修正案。在伊朗,正進入該國大型補貼政策改革的第二階段:提高汽油、瓦斯與電的價格。在埃及,新總統受到漸增的財政赤字影響,也不得不著手處理補貼方案;至於摩洛哥與約旦,在過去幾年早已減少補貼,甚至連科威特也宣告將計畫取消柴油補貼。

不過,改革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因為政治人物通常不太情願和城市精英們對立,而腐敗的運作模式能讓許多知情人士從廉價燃料市場中獲取一定的利益,就連市井小民們也不相信他們真的能夠獲得補償。先前許多減少補貼的方案,都因著熱烈的抗爭運動與攀升的國際油價而前功盡棄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減少補貼的措施都需要輔以公共教育行動,向大眾解釋成本考量以及補貼制度的不公平,也需要清楚表明提升價格的時間規劃,並輔以目標性的措施來抵銷高燃料價格對窮人的衝擊。

儘管有在好的政治環境和最佳的計劃方案,也別太過樂觀地期待,小心欲速則不達。有些根深蒂固的補貼政策是極難撤除的,假如油價上升,新興經濟體便面臨保護國人免於昂貴燃料困境的壓力。

不過,目前似乎就是促進改革的最佳時機,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圖片來源:Calle Eklund/V-wolf,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