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一天后,倫敦城中心的市政廳也能變成一個醉人的地方。中世紀大廳裡的雕像和木質拱頂,牽著視線游走,引人沉思英國最怪異的特徵 —— 其數百年的連續性。嘉言繞梁、瓊漿盈杯、觥籌交錯,直教人墮入迷離之境,英國央行行長的主題演講則是完成這些催眠作用所必需的。

人們大可以繼續沉湎於此,直到來自加拿大的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Mark Carney)講起自由資本主義。

「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對資本主義自身的長期活力至關重要,但正如革命吞噬自己的孩子,」他說,「不受監管的市場原教旨主義也會吞噬它們。」

他接著說:所有的意識形態,都很容易走極端。對市場力量的信念,在 2008 年危機爆發前進入了「信仰的境界」。市場經濟成了市場社會,其特徵是「寬鬆監管」和「不可能有泡沫的信念」。

卡尼毫不留情地指出:大銀行大到不能倒,在「正面我贏、反面你輸的泡沫」裡運營;為謀取私利,人們扭曲行業基準;全球股市公然偏愛「精通技術」的機構,露骨地厭棄散戶。彼此間的不信任越積越重,且依然存在。

「只在經濟資本上投資,不足以實現繁榮,我們還要在社會資本上投資。」卡尼將社會資本定義為:「在一個鼓勵人們不僅對自己和家庭負責,還要互相信任、協作、支持的社會中,所存在的聯繫、共同價值觀和信念。」

  • 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說:資本主義正在吞噬自己的孩子

大廳裡一陣騷動,目光彙聚在演講人身上 —— 卡尼的言辭吸引了總裁、銀行家和投資者的注意,這些人聚集於此,參加以「包容性資本主義」(Inclusive Capitalism,在當代有兩重含義:一、承認在資本主義以及向資本主義轉型的經濟體內,貧困是重大的系統性問題;二、主張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可通過向低收入群體出售商品與服務,定向緩解貧困問題,包括改善營養攝入、醫療保健、教育、就業和環境等,但不包括提高人們的政治權力。)為主題的會議。

他的直率反映了一個事實,即危機爆發六年後,最核心的問題並沒有煙消雲散:全球化和技術發展通過種種途徑,增加了超級富豪的收入;這個世界以攫取短期利益為指導原則,稅率低下、監管鬆懈;甚至社會變得更加不平等,提供給年輕人的機會以及對社區的關懷越來越少,不公平感則越發強烈。

在發達國家中,人們對這些深感不安與憤怒。

任何人若想探究歐美民粹主義運動(以及皮克提熱)背後的憤怒之源,看到這些已經足夠。反移民、反歐洲運動贏得了歐洲議會選舉,因為人們覺得被欺騙了,擔心自己的孩子。正如比爾·克林頓在卡尼講話之前幾小時所指出的,人覺得「不安全、有壓力」的第一反應是「和自己的同類在一起」。

而世界上最大的挑戰是界定「我們相互依存的條件」。

人們仍傾向于認為,政治家必須負責這個界定工作。但在小人物的世界(Nobody’s World)裡,通過社交媒體和全球化企業的推動,企業領導人比民選官員有更多的力量去改變事物。如果短期行為盛行,消解了社會資本和社區的重要性,人們心頭的怒火就將燃起。用一位與會者的話說,董事會如果總是由「陳腐、蒼白的男性」組成,就無法打理好公司。

卡尼勾畫出了問題的嚴重程度:「40%的美國應屆畢業生正處於失業狀態,而在危機最深重的歐元區國家裡,青年失業率約為 50%。」

  • 這些問題,該怎麼解決?卡尼開出了何種藥方?

他開出的藥方是,通過嚴格的監管和彈性測試終結銀行「太大而不能倒」的醜聞,「銀行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納稅人為他們的失敗買單」這些陳詞濫調也該被粉碎。重建公平、有效、真正透明的市場,盡一切可能 —— 通過明確行為規範,甚至監管責任 —— 向交易者們灌輸一個新的完整理念(即使社會資本不能契約化)。

遏制通過補償向短期行為提供巨額回報的做法;結束對現狀的高估和對未來的折價;確保「當績效或風險管理問題普遍存在時」,調整獎勵機制,使「整個雇工群體」都獲得回報。

最重要的是我們得明白,「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要從認識金融資本主義開始,但認識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促進投資、創新、增長和繁榮的手段開始。銀行業基本上是關於仲介的 —— 在實體經濟中,連接借款人與儲蓄者。在跑步走進危機的過程中,銀行業只關心銀行自身,而非仲介;只關心交易,而非聯繫;只關心對手,而非客戶」。

換句話說,「人」是重要的。

在這個時代,發展中世界已經出現大規模脫離貧困的現象(《觀察者網》注:根據聯合國報告,人類的大部分脫貧主要是由中國完成的,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脫貧工作道阻且長),但同時伴生的是,在許多發達國家新貧困(不僅指生活水準的困窘,還包括對未來美好預期的缺失)的傳播。

內部分化越來越嚴重,同時全球卻趨向同一。相互依存是現實的,但其運作方式是扭曲的。

克林頓指出,螞蟻、蜜蜂、白蟻和人類都活了下來,依靠一個不尋常的共同特點:他們是合作形式的生命。但恰恰是在社區和社會資本的各個層級上,我們經受了太多的損耗,這是世界穩定和未來繁榮的最大威脅。

  •  延伸閱讀

政府用許多方式來救經濟,但他們從沒搞懂人民需要的其實是「信心」
當金融業日益重要時,國家經濟成長卻在下降、資產泡沫卻在增加?

(轉載自合作夥伴《觀察者網》;圖片來源: petercastleton,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