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美

[dropcaps]1. [/dropcaps] 俄國被罵偷資助環保團體,要阻撓歐洲開發頁岩

能源問題很重要,它牽動了全國的經濟;到底該怎麼分配、選擇是各國政府的艱難決策。

不過現在,歐洲和俄羅斯正在打架,俄國是鐵了心要用能源來拿喬,歐洲超焦急。而就在昨天北約組織的秘書長出來說話了,他指控

俄羅斯情報機構秘密資助反對水力壓裂開采天然氣的環保組織,通過聯手這些組織維持歐洲市場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他們說這舉將阻礙歐洲已開發頁岩來做為替代能源。

(台灣的核能問題又該怎麼解決?看看東亞的核能政策和現有狀況又是如何?

[dropcaps]2.[/dropcaps] 歐洲央行副行長、IMF 一起站出來說:支持歐洲版的量化寬鬆政策!

這週四,歐洲央行的副行長暗示說,如果通膨的前景惡化,他們就要實施量化寬鬆政策

《彭博社》報導:

歐央行隨時準備部署額外的非傳統工具,這種可能性隨著長期低通脹而增加。進一步寬鬆政策將涉及廣泛的資產購買計畫。

同一天,IMF 也說:

若歐元區通脹持續低迷,歐洲央行應當考慮資產購買,包括大規模購買主權國債。而歐元區近年的經濟復蘇不夠強勁,而長期低通脹還引發憂慮增加,甚至連德國和荷蘭這樣的核心國家都是如此。

[dropcaps]3.[/dropcaps] 歐元區第一家人民幣離岸中心 DONE,就在德國

台灣一直很想要當人民幣離岸中心,現在除了之前李克強訪英同意在英國設立之外,現在歐元區第一家人民幣離岸中心也成立了,就在德國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天公告:授權中國銀行法蘭克福分行擔任德國人民幣業務清算行;此舉將促進兩國貿易、投資自由化及便利化。

  • 亞洲

[dropcaps]1. [/dropcaps] 俄國跟歐洲的天然氣糾紛吵翻國際,現在俄國決定增產對亞供氣計畫

因為烏克蘭危機,俄國跟歐美的關係惡化。現在,俄國國營天然氣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前天宣布, 2020 年前要將「薩哈林 2 號」的天然氣產能提高到現在的 1.5 倍,增到年產 1500 萬噸。

此外,俄羅斯將向天然氣需求猛增的日本等亞洲各國增加出口

[dropcaps]2. [/dropcaps] 中國罷工越來越盛行,要求也是越來越「多樣化」

中國罷工越來越盛行,不過當然這些大部分是外資產業

這些大規模罷工,除了要求提升工薪之外,已經擴大至更換總經理和延長勞動合同等多個層面。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日經》報導,因為智慧手機傳遞訊息超便捷的關係,工人間越來越團結緊密;讓當地政府不得不支持勞動方。

不過這些成本的增加,也可能影響企業選擇是否持續進駐。

[dropcaps]3.[/dropcaps] 印度政府要籌錢,推出國有持股要削減至 75%

未來三年,印度政府所持上市公司的股份必須削減至 75%,這個政策可能可以為印度政府融得超過 90 億美元的資金!

以印度煤礦為例,該公司的國有股份為 90%,按照當前 415 億美元的市值算,賣掉 15% 的股份可以融得 62 億美元。

分析人士稱,此舉表明印度新總理 Modi 希望通過吸收新的資金來填補公共財政,同時提高印度廣大公共部門的經營表現與經營責任

  • 台灣

[dropcaps]1. [/dropcaps] 創業風席捲全世界,各國都在鼓勵青年創業激發新的產業可能,而台灣最近出台了哪些政策?

在這個經濟節點、產業轉型的浪潮中,各國都想辦法鼓勵青年創業,像是法國說來我們這科技創業,就給你工作簽,更不要說還有美國矽谷了。

最近,我們科技部規劃由政院科發基金與國發基金提供「金援」,鼓勵創投業者投資國內新創事業。近期他們也計畫和教育部聯手促成法規鬆綁,希望放寬教授兼職新創事業限制,鼓勵「校內創業」。

不只這一樁法規鬆綁,在文創方面,現在因金融業者反映,可能會放寬法規限制,開放金控設立專責文創基金,免得台灣要玩創意,卻得跑到中國找錢。

此外,繼續鼓勵企業投資國片,財政部要把租稅優惠再延 10 年

[dropcaps]2.[/dropcaps] 之前說過台灣一直想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最近前財政部長劉憶如說:這只是空想!

前財政部長劉憶如昨天說

如果台灣無法吸引他國資金,僅靠台商回存人民幣存款,台灣要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只是空想。

人民幣國際化方向不會改變,但台灣要發展發展離岸中心,卻有很大疑慮。除了吸引不到他國資金,台灣最大問題來自資金去化管道不足。金融要靠流動賺錢,目前台灣約 3,000 億元的人民幣資金池,看不到有效的去化管道,發展遠遠落後。

台灣陷入迷思只在比存款增長量,但離岸中心的意義不能只靠台商等自己人努力,否則離岸中心可能淪為第二個亞太營運中心般的口號,只能嘴巴上喊喊,沒有實質意義。

[dropcaps]3. [/dropcaps] 蕭萬長出現,說了:台灣要加速參與區域整合

蕭萬長在昨天說了

亞洲最近也面臨經濟轉型等經濟問題;這個問題無法藉由短期的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解決,必須長期調整,同時推動區域合作。

他指出,台灣雖然已經有簽了一些 FTA,但是腳步還是太慢!

今天還有哪些需要關注的經濟大事?歡迎大家分享、推薦。

(圖片來源:John Englart (Takver),CC Licensed)

---

科技不能解決的事,就交給《BuzzOrange》吧!
政治、社會、經濟、商業、生活,《BO》給你跟別人不一樣的視野與觀點,加入我們的粉絲團,一起 BUZZ!
Facebook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buzz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