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圖片來源:Occupy.com

本文作者:Stanley Chen。本名陳昱璋,就讀台大國企系,現為台大學生電視台社長。

《維京人酒吧》的共同作者Hsu Yong An曾寫過〈TPP 是什麼? 為什麼美國希望大家趕緊加入 TPP?一文,本篇將進一步討論各國對 TPP 的疑慮,並探討 TPP 暗藏的國家危機!

2014 年 4 月 23 日,美國總統歐巴馬造訪日本,會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聚焦商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除美日兩國於農產品開放、汽車關稅等敏感議題上無法達成共識外,已談妥七、八成的實質協議內容。

日本是歐巴馬亞洲行的第一站,日本之後,歐巴馬接著訪問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三國,為美國「重返亞洲」的國際戰略佈局打下基礎。

 歐巴馬亞洲行 - 經濟日報

重返亞洲,是美國面對中國崛起,為圍堵中國勢力,並維持美國世界霸權地位,所畫出的一張「亞洲再平衡」戰略藍圖。

而 TPP 便是美國重返亞洲的大招牌,與中國的東協進化版「區域全面經貿夥伴(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互別苗頭,中美兩大經貿陣營儼然形成。

TPPRCEP-Taiwan Today

TPP 的本質,是一個涵蓋全球 GDP 40%、貿易總合 30% 的「高度自由化 FTA」,除期望成員國全面、一次性的降至零關稅外,更希望消除農業保護、國營事業與政府採購等非關稅障礙,以及在智財權上的嚴格保護,和對國外投資者的完整保障等。

自由主義者相信,透過自由貿易,尤其像 TPP 這種超級自由貿易系統,各國可在自由競爭中找出最適合當地生產的商品或服務,再透過專業分工,提升彼此的生產力;而生產力提高意謂著產量提升,產量提升意謂著產品價格下降,消費者將可享受到更便宜但依然高品質的服務,進而增進社會福祉。

那麼,各國都很給美國老大哥面子,希望趕緊加入 TPP 嗎?

不盡然!事實上,各國上至政府,下至民間,甚至連美國內部,都出現對這個由美國主導的自由貿易陣營不滿意的聲音。

不滿意除了來自對於自由化的疑慮,更多的是對黑箱談判的批評,以及在爭端解決機制、智財權保障、環境保護、國營事業和政府採購透明化等要求,這些要求對開發中國家來說都相當難接受。換句話說,儘管各國競相追逐貿易自由化,但面對 TPP 這個高規格的自由貿易協定,其帶來的可能效益與衝擊讓各國又愛又恨。

  • TPP 非加不可嗎?多國不滿意 TPP!

歐巴馬亞洲行的第一站日本,在日本農民抗議示威的強大壓力下,日本政府堅持牛豬肉、小麥、稻米、砂糖、乳製品五項農產品不讓步,美日雙方也都拒絕調降汽車市場關稅,而最後雙方仍無共識,五農產品、汽車進口皆維持一定關稅,歐巴馬無功而返。

除此之外,日本在與澳洲的 FTA 談判中釋出牛肉關稅優惠,澳洲凍結進口牛肉關稅可在 FTA 生效時立即自原本的 38.5% 降至 19.5%,而生鮮進口牛肉關稅則是在接下來的 15 年內逐步降至 23.5%。此舉帶給美國牛肉業極大壓力,迫使美國屈服於日本的談判條件,讓出更多實質利益。

 日本抗議 - 九個頭條

日本農民上街反對 TPP

圖片來源:九個頭條

另外,日本國內在 2010 年出版《TPP 亡國論》一書,轟動日本。《TPP 亡國論》內容講述加入 TPP 不但無法為日本帶來繁榮與成長,還會使日本落入更慘澹的經濟環境。

此書主要論點有二,一為美國的「出口倍增戰略」除使製造業回流美國生產外,便是利用 TPP 打開日本市場,向日本市場出口其工業產品,使美國出口大幅成長,因此 TPP 無法為日本拓展國外尤其美國的市場;二為日本處於通貨緊縮(此書寫於安倍經濟學之前),自由貿易將使商品價格下跌,進一步惡化通貨緊縮,當前的目標不該是加入 TPP,而應先使日本擺脫緊縮陰霾。

TPP 亡國論 - 博客來

圖片來源:博客來

雖然《TPP 亡國論》未改變日本加入 TPP 的意向,加入 TPP 仍為安倍第三支箭調整產業結構的主要目標,但卻促使日本政府更審慎思考加入的國家利益,而不再一股腦的投向美國懷抱,例如安倍政府上任後積極製造通膨,結束通縮,其中的一個好處便是可因應自由化帶來的價格衝擊。

  • 看完日本,那美國的第二站、第三站 … … 這些國家又是怎麼看 TPP 的呢?

第二站韓國,表面上說積極評估加入 TPP 的可行性,事實上也許根本不打算加入 TPP。

對韓國而言,韓國不只是 RCEP 的會員國,中日韓三國 FTA 也在進行談判,而 TPP 的會員國包括美國、智利、秘魯等國都已和韓國有雙邊 FTA,韓國完全不必冒著失去貿易自主權的風險和面對高規格自由化的衝擊,去加入錦上添花的 TPP。

第三站馬來西亞,歐巴馬尚未抵達,該國外交部長阿尼法便先一步嗆聲,馬來西亞在政府採購透明化、國有企業民營化、爭端解決機制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持有一定的立場,不會輕易和美國妥協。歐巴馬一抵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便聚集大批民眾舉牌抗議,上面寫著「TPP 等於死亡」等字樣,反對簽署 TPP 協定。

126436379_13984690744061n

126436379_13984690743281n

馬來西亞民眾在首都吉隆坡圍堵歐巴馬,抗議簽署 TPP

圖片來源:新華網

最後一站的菲律賓,由於 TPP 高規格自由化的特性,以菲律賓目前國情要加入勢必得修憲,而菲律賓總統 Aquino 已多次重申並無修憲意願。

  • 除了美國想要拉攏進入 TPP 的這些國家外,原本已在 TPP 內的國家也出現不少反抗聲浪

除歐巴馬此次造訪的國家以外,其他 TPP 成員國也出現反對聲音,連一向對開放秉持樂觀態度的紐西蘭都湧現反對簽署 TPP 的浪潮。

 紐西蘭示威 - 新唐人電視台

紐西蘭民眾為反對簽暑 TPP 走上街頭

圖片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2014 年 3 月 29 日,紐西蘭至少有 15 個城市的民眾遊行示威,他們走上街頭手持「紐西蘭不能被賣掉」、「TPP=民主之死」等標語牌,認為自貿協議是「極度危險的倡議」。紐西蘭工黨議員 Iain Lees-Galloway 指出,過去的貿易協定雖然是對紐國有利,但長期而言 TPP 可能會讓紐國處於不利處境。

位於南美的智利總統 Michelle Bachelet 對於 TPP 能否替國家、人民帶來助益也抱持懷疑看法。同時,智利外交部長 Heraldo Munoz 也強調,智利不會在智慧財產權相關法規、國營企業經營、央行法令改制等敏感領域做出任何退讓。

  • 自由化不如想像中美好?美國自家人也不挺!

儘管 TPP 對於美國戰略佈局有利,美國國內也出現了不少反對 TPP 的雜音。

過去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曾給予美國對於未來經濟發展的美好想像,但在北美自由貿易區生效 20 年後,美國不少經濟研究機構將工作機會流失、中產階級消失、薪資水準停滯等負面現象歸咎於自由貿易的進展,甚至認為金融自由化帶來的危機遠超過科技帶來的富足,因此美國開始質疑自由貿易的必要性,尤其 TPP 還是高規格的自由貿易協定,其影響將遠超過 WTO 以及與各國簽署的 FTA

2013 年 11 月美國舉行選舉前,民主黨為保勞工票倉,眾議院約 3/4 的該黨議員聯名致函歐巴馬,指 TPP 會重創美國經濟,應注重勞工權益。

除了一般勞工,反對聲最大的莫過於美國三大汽車廠。自安倍經濟學日圓貶值以來,日汽車競爭力大增,加上日汽車品質又好,美汽車節節敗退。若未來 TPP 降低汽車業關稅,日汽車長驅直入美國市場,對美國三大汽車廠來說打擊甚大,因此美汽車產業不斷向政府與國會施壓,強烈反對日本參與 TPP 協議。

由於美國民眾對 TPP 的疑慮,連帶著高達 62% 的人民反對國會給予總統歐巴馬「促進貿易授權(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TPA)」。TPA 俗稱「快速通關授權」,由於美國的對外談判權在國會,因此行政部門對外談判時,應取得國會授權,談判結果方具正當性。而一旦國會授權 TPA,行政部門帶回的談判結果僅能包裹表決,不能逐條審查。

服貿爭議時,政府宣稱美國國會包裹表決協議,所以台灣也該一樣包裹表決服貿,即是援引美國 TPA。

然當美國國會授與總統 TPA 時,行政部門必須於談判開始前 60 天向國會報告協議簽訂目標,並由「民間諮詢委員會」提交評估報告給談判團隊;談判中國會可派出諮詢小組參與談判,重要文件也必須交付國會;談判完成後、簽署前行政部門需將談判結果交付「國貿委員會(ITC)」評估影響;而簽署後國會若沒在 60 天內包裹表決,協議將自動失效。

所以說,TPA 雖一定程度上降低行政部門對外談判複雜度,談回國後可包裹表決,但國會對談判的事前、事中、事後監督相當完備,並不是政府所說的國會只能包裹表決。

若歐巴馬無法取得 TPA,對外談判的有效性將受質疑,其談判結果帶回國會後必須逐條審查,若議員不滿意甚至可能重啟談判,讓各談判國懷疑歐巴馬是否有能力捍衛談判結果,因此不願意在談判中做出太多的承諾與讓步。

  • TPP 生效後要四年才能公開?比服貿還要黑箱!

到底各國在反對什麼?除了對自由化的疑慮,還有對黑箱談判的批評,以及在爭端解決機制、智財權保障、環境保護、國營事業民營化和政府採購透明化等爭議,都讓 TPP 進程困難重重。

黑箱談判大家都不陌生,台灣與中國簽訂的服貿、與紐西蘭的 FTA、與新加坡的 FTA 都是黑箱談判,其中黑箱服貿更激起太陽花學運,迫使政府建立監督條例規範對外協議。黑箱談判雖為談判政府提供保密性和談判的易達性,卻失去民主政治運作的正當性,且談判者極有可能為了自身利益而出賣國家乃至全體人民的福祉。

兩岸服貿協議事前未與業者溝通,事後公聽會隨便,且要求國會包裹表決,就已經夠黑箱了,而 TPP 還比服貿黑箱好幾倍。

如果你上網搜尋 TPP 的內容,除了維基解密亞桑傑駭取的少部份內容,其他具體 TPP 到底開放什麼,我們一無所知,我們不知道就算了,連多數相關業者,甚至美國國會議員都無法取得 TPP 的內容資訊。

更黑箱的是,等到談判完成,相關談判文件也不能立即公開,還得等到協議生效後四年才能對外公布,你能想像服貿簽完四年後才能看到到相關談判文件嗎?TPP 就是這樣運作的!(請參考:《主筆室》TPP 是大黑箱,秘魯、馬、紐都想翻桌

我們少數能知道的 TPP 內容,得靠維基解密亞桑傑爆料,其曝光的內容如 TPP 納入 ISDS、智財權保護法規嚴格、環境保護規章空泛不實等,都讓人膽顫心驚。

以下為維基解密揭密的部份 TPP 內容:Secret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

  • ISDS 讓企業利益凌駕於國家主權

一般自由貿易協定,為避免簽署後國與國針對條文發生衝突,會事先設立「爭端解決機制(Dispute Settlement)」,當爭議發生時,爭議雙方便可根據爭端解決機制,由公正第三方解決雙方爭議,而不致使衝突擴大。

WTO 便設有「世貿組織法律諮詢中心(ACWL)」,透過專業、公正的第三方機構,提供 WTO 會員國諮詢與訴訟服務,而亞洲國家多喜歡利用 WTO 爭端解決機制解決國家與國家的貿易糾紛。

相較於 WTO,大多數 FTA 的爭端解決機制並無國際訴訟機構,而是將爭議訴諸於「第三方仲裁」,強制性較弱,但解決爭議程序較 ACWL 便捷,因此也會是國與國解決貿易摩擦的方式之一。

那麼 TPP 有沒有爭端解決機制呢?當然有!但卻不是上述的諮詢中心或第三方仲裁,而是變種的「投資人與地主國之間爭端解決機制(Investor to State Dispute Settlement;ISDS)」!

ISDS 與一般爭端解決差在哪裡?不論 WTO 諮詢中心或一般 FTA 的第三方仲裁,解決的都是國家與國家(State-to-State)的爭議,但 ISDS 欲解決的卻是投資人與國家(Investor-to-State)的爭議,讓資本家能夠和國家打訴訟官司,使國家主權受到嚴重侵害。

ISDS-ぼやきくっくり

ISDS 運作方式

圖片來源:ぼやきくっくり

例如假設日本通過《食品安全法》,要求麥當勞公開部份原料,並規定不得添加有害人體的食品化學,麥當勞便可透過國際仲裁法院控告日本政府侵害企業利益,要求賠償並禁止實施《食安法》。這種讓企業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的爭端解決機制,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ISDS- 資訊人權貴ㄓ疑

圖片來源:資訊人權貴ㄓ疑

ISDS 最早出現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澳洲雪梨大學學者 Patricia Ranald 指出,在 NAFTA 底下,有超過 60 個「財團基於 ISDS 控告政府」的案例,其中有 35 個案例旨在否決健康法規與環保法規。

因為政府的法規擋了企業的財路,於是企業向政府求償數十億甚至數百億美金。

  • 不相信?看看北美自由貿易區有過哪些案例吧!

以加拿大政府為例,加拿大政府曾因推動健康或環境相關法規,遭多家企業控告。就算控告最後沒有成立,也會造成法案延宕,甚至出現「寒蟬效應(regulatory chill)」的現象,日後制定法案時,心態上會盡量避免制定檔人財路的法規。

澳洲過去也曾因制定菸草相關法規,包括菸草商品稅課徵、限制菸草行銷費用、加強禁菸等規定,基於港澳投保協定,遭到 Philip Morris 控告其中的「菸品素面包裝法案」侵害其商標權,要求賠償金額包含訴訟費用高達數百萬澳幣,若判決通過,對澳洲政府財政勢必造成重大負擔。

ISDS 明顯讓各協議國暴露於投資者的訴訟風險中,且讓資本家利益高於國家利益,因此除美、日支持外,澳洲、馬來西亞、越南、紐西蘭等國都強烈反對。然而隸屬自由黨的澳洲新總理 T ony Abbott 上任後,反對立場鬆動,極可能以此為談判籌碼要求美、日讓予更多利益。一旦澳洲倒戈,反對 ISDS 力度減弱,ISDS 納入 TPP 投資專章,不無可能。

  • 美日加強專利保護,限制新興國家發展

智慧財產法雖旨在鼓勵創新創意,但過度保護將使落後國家發展受限,阻礙自由競爭。TPP 有嚴格的智財權保護,能保障美、日先進國家的專利與著作,對其他開發中國家而言卻是場災難,因為對先進國家智財權的保障越多,新興國家要追趕所付出的成本就越大,越不容易趕上先進國家的發展水準。

由維基解密公佈的 TPP 智財權章節草案看來,專利法部份,內容除延長專利保護年限外,對藥廠專利的保護特別值得注意。

藥品通常分為原廠藥(或稱開發藥、專利藥),以及仿造原廠藥製成的學名藥(generic drugs)。學名藥是廠商根據原廠藥申請專利時曝光的部份資訊製成,效力可能不及原廠藥,但價格較親民,因此容易瓜分原廠藥的市場。但原廠藥常是先進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研發出來的,自然不願其他開發中國家的學名藥輕易仿冒後侵蝕他們的利潤,因此常向政府施壓,要求對外談判保障他們的權益。

於是,在 TPP 的智財權章節草案中,就特別保障藥廠權益,除延長藥品專利期外,更建立「專利連結(patent linkage)制度」,以防止學名藥廠侵犯專利。

專利連結制度盛行於美、加,一直是原廠藥與學名藥之間的最大拉扯。依大多數國家現行法令,學名藥審查採「形式扣合」的報備制,在取得藥證前,只要聲明沒有侵害他人專利即可,相關機構不會真的費時費力進行驗證。而所謂專利連結制度,指將專利與取得藥證連結在一起,原廠藥在申請藥證時需寫「橘皮書(orange book)」,刊載其專利項目,並在審查學名藥時,以橘皮書為參考,考量其是否涉及侵害他人權利的專利,並作為上市准駁的依據。若學名藥有涉及相關專利,需通知專利權人,專利權人有權停止審理上市案件。

進幾年的台美貿易談判,美方代表一直希望台灣智財法納入專利連結,卻屢遭我方拒絕。事實上,台灣之前有專案研究,實際詢問原廠藥與學名藥業者對於此制度的意見,雙方意見差距頗大,原廠藥商自然支持,學名藥商當然反對。但雙方對於建立橘皮書載明相關專利仍有一定共識,對原廠藥商來說,橘皮書可保障其專利權,而對學名藥商來說,可藉橘皮書迴避侵害專利的可能,並避免訴訟官司的模糊地帶。

專利連結將藥品審查標準與專利狀況連結在一起,讓學名藥上市的難度大幅提高。美國強力推銷此制度,雖可保護本土藥廠專利,但同時也打擊後進國家藥廠進步的空間。

進一步說,學名藥上市困難,意謂市場上失去比原廠藥便宜的藥品選擇,民眾醫療成本將大幅提高,危及一國人民的公共健康。

  • 著作權保護嚴苛,侵害著作權非告訴乃論

另外,TPP 對著作權的保護和專利一樣嚴苛。

據傳,美國為保護好萊塢創造的巨大知識財富,要求簽署國將其國內著作權法修定為「著作權保障期限延長為著作權利人死後七十年」、「著作權侵害改為非告訴乃論罪」、「增訂著作權法定損害賠償額」、「引入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網路提供者義務以及免責條款」、「引入美國 DMCA 反規避條款」、「禁止商品平行輸入」,以及「控方可索求疑似侵權者資料」等規定。

這在日本動漫界掀起騷動,日本動漫界非常依賴同人文化(包含同人誌展售會、COSPLAY、製作同人商品、字幕組)拉抬動漫產業,為動漫產品拉高知名度,並創造額外商機。由於同人文化對動漫產業也正向幫助,即使違反製作權,動漫業者也願意容忍,以求互利共生。

 赤松老師的建言及左右搖擺的日本政府與 TPP

日本動漫界諷刺 TPP 的漫畫封面

然而一旦日本簽署 TPP,違反著作權法變成「非告訴乃論」,任何同人行為將直接變成有罪,檢調機關隨時可起訴;增訂「法定賠償金額」短期內雖可保護著作權人,但卻可能抑制某些合理的創作,長期對產業發展造成傷害。

除此之外,網路也是 TPP 著作權保護的範疇。首先,侵犯著作權是非告訴乃論罪,任何疑似侵犯著作權的行為都有刑責,且只要網路上出現指控,不用法院同意,網站管理人就必須負起責任撤下內容,「不負責任」的網站也可能因為協助侵犯智財權而被告。另外,網路管理人可能還會在疑似侵權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提供個人資料。

去年台灣曾因國安法與電信法修正案在網路上吵得轟轟烈烈,當時很多網友反對政府審查網路著作權,但未來假如台灣加入 TPP,政府就可輕易的跳脫國內法限制,直接援引 TPP 的條約規定,一旦業者發現網路上有盜版疑慮, ISP 網路提供者必須關閉使用者網址。若控訴方要求,ISP 業者還必須透露疑似侵權者的相關資訊。

另外,台灣智財局封鎖國外侵權影音網站,目前我們已無法在 PPS、土豆網等影音網站觀看非法的電視、電影節目。但若想觀看,網路上仍有教學教導我們如何破解封鎖,我們一樣可以觀看其影片。然而假如台灣加入 TPP,根據「反規避條款」,散布或使用這些破解封鎖技術的人,都可能違反著作權法而吃上官司。

TPP 在著作權保護上有反規避條款,破解封鎖的行為可能違法。所謂「反規避」,就是對於保護著作權的科技方法制定法律保護,例如有些 PD F 檔以科技方法設定下載者無法修改檔案,但仍有技術能破解此科技方法,讓下載者能修改檔案。而反規避條款便針對這樣的行為,或者散布破解技術的人予以法律懲罰。

創作是著作權人的心血結晶,但由於網路的普集,若一篇辛苦寫好的文章,或費時費錢費力拍好的連續劇、電影,可以在網路上自由流通而不必給付相對應的報酬,對創作者來說非常不公平,尤其在網路方便到《來自星星的你》還沒在台灣播映卻一堆人已追完的今日,對著作權的保障更是不可忽視的議題。

然而,同樣也是因為網路的盛行,我們許多言論內容都自然的在網路上引用、轉載、傳送,若對著作權保護過度嚴苛,一般網民觸法的機會大大提高,同時也增強政府取締權限,可能使 TPP 會員國的網路言論自由受到箝制,對民主政治造成一定危害。

  • 環境專章有名無實,TPP 將造成更大環境破壞

TPP 設有「環境工作組」,制定「環境專章」(Environment Chapter)。2012 年紐西蘭便建議將氣候變遷議題明文寫入環境專章,其具體建議有兩點,分別是「成員國承諾逐步刪減油料補助」與「TPP 條文中制定碳定價(pricing carbon)機制」

只是,根據維基解密公布的 TPP「環境專章草案」,處理的問題包括過漁、木材貿易、野生動物犯罪、盜伐等問題,但大部分的措施都是自願性而非強制性的,且沒有相應的罰則或制裁措施,大部分都由各個國家自訂遵守措施。

另外,重要的環境保護措施,例如海洋生態保護與樹林保護的具備法律效力的污染取締規則(legally-enforced pollution regulations),在文件中都消失了,關於氣候變遷因應也很少提及。

WWF 執行長 Carter Roberts 批評,TPP 甚至不需要締約國遵守如華盛頓公約(CITES)得國際環境協議。他說,這份環境專章缺乏「牙齒」,背棄過去協商國對終止野生動植物貿易的承諾和責任,「缺乏確實可行的環境保全措施,意味著談判代表坐視機會流失,流失了保護野生動物、推動以合法、永續方式交易再生資源的機會。」

根據 TPP 環境工作組主席團報告,各國之間對協定條款仍存在重大歧見,多數亞洲新興國家認為環保措施將傷害經濟成長,因此美國聲稱無法納入強而有力的環保規章是因新興國家的反對。但同時也有評論認為,美國似乎並不積極製定環境相關法規,反而想以此為談判籌碼,逼迫新興國家在智財權保護上讓步。

然而,若 TPP 環境專章中無明確規範環境保護制度並強制執行,未來即便各國自訂環境法規,都可能因 ISDS 制度而是相關法規遭受資本家的訴訟挑戰,進而使環境法規無法或延後實施,國家極有可能喪失保護國內自然環境的自主權。

  • 台灣非加入 TPP 不可嗎?

談完 TPP 本身的問題,接著回到台灣,我們真的有必要加入這個高規格自由化的貿易組織嗎?

支持加入 TPP 的人說,若不加入 TPP,台灣可能被邊緣化,當他國互降關稅,別人東西硬是比我們便宜的時候,台灣怎麼辦?

TPPRCEP- 聯合報

然而,此種觀點只對了一半,經貿市場也許必須拓展,但需要拓展和需要以 TPP 拓展,是兩回事。不用 TPP,一樣可以融入自由經貿體系,一樣不會被邊緣化。

日前經濟部政務次長卓士昭答詢時,鬆口透露我國正與馬來西亞、智利、秘魯、越南、汶萊以及澳洲六國進行雙邊經貿對談。不難發現,六國皆為 TPP 成員國。另外,我國與紐西蘭簽署經貿協定,紐國同樣為 TPP 成員。

政府的策略很明顯,積極和 TPP 會員國簽定 FTA,藉此取得諸國對台灣加入 TPP 的支持;但反過來說,若台灣能成功與 TPP 12 國中的 7 國簽定經貿協定,甚至未來能再與其他 5 國洽談協定,還有加入 TPP 的必要嗎?

TPP 是高度自由化的經貿體,其全面降低關稅、ISDS 制度、嚴苛的智財權保護等要求對台灣而言的衝擊都可能難以承受。不妨借鏡韓國策略,以對其 12 國簽署 FTA 取代加入 TPP,便可避免高度自由化的衝擊,同時取拓展經貿市場,避免邊緣化。顯然,除非以國際戰略視之,否則台灣沒有加入 TPP 的必要,一樣能融入世界經貿體系

進一步說,TPP 過度保障先進國家與資本家利益,危害新興國家發展與國家自主權,喪失自由貿易互利雙贏的核心價值。因此從經貿角度來看,加入 TPP 風險不低,台灣不必急著跳進美國的利益遊戲中,而應退一步審慎評估,以其他策略代替 TPP。畢竟盲目追求自由化的結果,得利的只有少數優勢者,受害的卻是整個國家以及其下生存的百姓。

(轉載自合作夥伴《維京人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