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經濟部統計處所提供的數據,美國 2014 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為 2.4%,不如市場預期且成長幅度趨緩,除了 2009 年金融危機後復甦外,至今成長幅度不會超過 1%,但至少是持平的。

但如果不是卡車的話,美國經濟成長可能幾乎不會有什麼成長。

卡車?若要說美國經濟成長,靠的應該是矽谷吧,要不也是汽車工業,怎麼會是卡車?

好吧,我們從數據來看:

去年平均每個家庭消費約 51,400 美元,比起前年要多了 800 美金,多花的這些錢花在哪?你可能會想說也許是醫療照護產業、投資房地產市場又或是民生必需品如食物和衣服,但其實都不是,而是交通工具:而其中大多是新車或是二手車,根據勞工統計局的報告: 占了去年家戶平均消費的 60%。

更進一步來說,比較 2012 年 7 月以前的 12 個月,以及以後的 12 個月中平均較高的家戶消費是來自何處(也就是在 2013 年 7 月以前的 12 個月);答案:大多來自交通和現金支付,後者涵蓋的領域包羅萬象,也包含給大學生的經濟援助。

  • 美國人不買汽車,而改買卡車了?

新車和二手車超熱銷,可是美國國內的汽車銷售卻降了 6%,這是什麼詭異又矛盾的數據?

在 2014 年,國產和進口的卡車銷售量增加了 8%,同時在所有新車購買數中佔了超過 100%,完全背離新汽車下滑的銷售量,而二手車市場的銷售狀況似乎稍微傾向小型耐用的汽車(但數據不夠多難以論證),部分小型車像是 Toyota Camry 和 Hyundai Sonata 去年都十分暢銷;但整體而言,大型車的銷售還是好些。

撇開跨界休旅車(CUV)、運動型多用途汽車(SUV)及多功能休旅車(Minivan),卡車比起一般的轎車銷售要好。

  • 不論來自哪個階層,自有車交通費用占美國人消費很大一部分

不論是後 1/5 的下層階級,還是最高 1/5 的上層階級,或是中產階級,交通工具都佔了家庭預算的 17% 左右,不論收入分配為何,美國人願意花他們收入總額的 1/7 在交通工具上。

加上美國人很少搭大眾交通運輸,這部分花費僅佔了交通花費的 6%,主要是因為絕大多數的美國人仍習慣開自己的汽車或卡車外出,連共同使用車輛的情形都很少。

然而,也許不應該支持美國人捨棄汽車、卡車改搭火車或公車,畢竟去年超過一半的花費是來自於交通工具,要是沒有全新或二手的卡車銷售、到加油站加油的花費,以及辦理保險和修車保養的費用等等,交通運輸產業就沒辦法為美國帶來經濟成長,未來環保意識興起,也許將是個綠色、都會、無車的時代;但是現在美國人仍相當需要這些龐然大物們。

但最後,我認為若要說卡車拯救了美國經濟也許太過武斷了,畢竟如同前面提及過的,休旅車類的車款銷售量仍比卡車要好;當然以數據來看的話,這兩者的銷售都優於一般轎車就是了。

不過為了未來大環境著想,還有各種外部成本的考量(稅、噪音、空氣污染等),還是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多用腳踏車代步吧。

(資料來源:TheAtlantic;圖片來源: ** RCB **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