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以財務金融為志業、想賺大錢的人,Wall Street 想必都會是夢幻工作地點的首選,Wall Street 證券業三大巨頭-- 美林 Merrill Lynch、高盛 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 J.P. Morgan,年薪都高得嚇人;但相對地,他們也要付出超人的精神才有辦法負荷,而因為工作量無法承擔的員工也不在少數。

本文作者 William D. Cohan,是《Bloomberg View》的專欄作家,撰有許多著作。他曾經在華爾街工作,擔任資深的併購銀行家長達 15 年,也曾在 GE Capital 工作過兩年。以下由作者第一人稱撰寫。

這也許只是巧合的悲劇。自從去年 12 月,猝死案頻繁發生一群在 JPMorgan工作的年輕人(或是曾經工作過的人),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背後是否有陰謀?還是這一切只是發生的太過巧合了?

這些死訊再一次產生令人不安的問題:本來就以困難著名的金融圈工作,難到在金融危機之後更顯困難嗎?曾經在 Wall Street 工作的我,可以很確切地說「時間」對金融圈來說有多麼地嚴厲。

有不在少數的人高興地進入這個光鮮亮麗的行業,最終卻無法承擔這樣的時間壓力。

  • 僅僅回顧短短不到一年,華爾街就發生了那麼多場遺憾

去年 12 月 7 日 Joseph M. Ambrosio,一個 34 歲地金融分析師,由於急性呼吸道窘迫症候群而猝死;一個星期後,同樣是 34 歲的 Jason Alan Salais,猝死於心臟病,根據 Salais 的 LinkedIn 個人簡介,他在 2008 年 5 月進入 JPMorgan,接下來將近三年的時光都在休士頓的資訊科技部門工作。

還有另一個引起國際關注的例子:39 歲的 Gabriel Magee 死於今年 1 月 27 日的晚上,他當時在 JPMorgan 的歐洲總部 London’s Canary Wharf 地區,身穿西裝的他躺在九樓平坦的屋頂上。

根據 Magee 的 LinkedIn 上的簡歷,他於 2004 年加入銀行,並帶領設計師來完成「為固定收入證券和利率衍生產品所做的計畫、發展與系統操作」專案。

Magee 的女朋友表示,他在傳完給她簡訊說他會在家裡待一小段時間後,那晚他就消失了。他其中一個同事於《Daily Mail》推測,也許 Magee 有「遇到有點嚴重的麻煩」,他在墜樓前在公司待了一整晚,試圖要把事情做好。驗屍官的死因研訊將於倫敦 5 月 20 日的時候進行,來決定死因到底為何。

  • 對於華爾街頻繁的噩耗,除了陰謀論更可以說是這個產業有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兩個星期後,不禁又令人再度想起發生在 Magee 身上詭異的一切;2 月 18 日,33 歲的 Dennis Li Junjie 在銀行的財務部門工作,在香港從 30 層樓高的 Charter House 辦公塔墜樓,這裡最高樓層是 JPMorgan 所擁有,同時是 JPMorgan 的亞洲總部。

根據 Paul Joseph Watson 在《Infowars.com》中所說,Junjie 近來花了 550 萬港幣,買下了在香港的公寓,並告訴他的朋友他想要回到多倫多,而多倫多是他先前曾在加拿大 Royal 銀行擔任分析師時工作的地點。

其中一個朋友寫道:「RIP(願您安息)… … 你到底做了什麼計畫和承諾呢?為什麼你想回到多倫多?我沒辦法知道這讓我感到好難過,我會永遠的想念你的」。是不是在 Junjie 心中有苦說不出或是有其他的難言之隱呢?這最終只剩下一團謎了。

然後,又是一樁死訊。3 月 12 日,Kenneth Bellando 曾經在 JPMorgan 的頭銀擔任分析師,然後再到 Levy Capital Partners LLC 工作,他墜樓身亡。他的哥哥 John,是 JPMorgan 的副總裁,涉及評估銀行的流動風險,他的部分電子郵件公開的被引用在報導中,也就是所謂的「London Whale」交易醜聞。

而總結以上所說的事件,這些猝死、自殺等案件都發生的太過詭異,不是因為太過誇張的巧合就是有其他的原因。

不過在金融界裡,工作壓力太大、面臨高風險的專案難以承擔都是家常便飯的事。或許有人說這一切都和 JPMorgan 有關,很有可能是陰謀論。但這些最終也沒有確切的證據,或許我們只能詢問這一切是不是因為這個產業生病了?」、只能歸類「華爾街正在扼殺它自己的偉大銀行家

(資料來源:BloombergView;圖片來源:jpellgenMichael Aston, Dan Nguyen @ New York City, CC Lisce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