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Jay Porter 在美國聖地牙哥經營一家標榜食材由產地直達餐桌的餐廳長達十年,他在文中以第一人稱探討基本工資調漲有利小企業與大企業競爭的原因。
根據日前蘋果日報的新聞報導:
目前美國基本工資為時薪7.25美元(220元台幣)。據美國昆寧佩克大學(Quinnipiac University)1月進行的民調顯示,高達71%的美國民眾支持調高最低工資。在民調數據支持下,歐巴馬與其民主黨同僚呼籲,將最低薪資從7.25美元提高至10.1美元。
但究竟時薪 9 塊、 10 塊美元? 12 塊?還是一次漲到 15 塊美元?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見與想法。
美國將在基本工資鮮少變動的地區,大幅調漲基本工資。在許多州和城市的公開討論中,這個議題演變為兩方勢力的較勁。其中一方主張小幅調漲,另一方則是主張大幅調漲至時薪 15 塊美元,例如芝加哥「爭取 15 (Fight for 15 )」團體,還有西雅圖新市長Ed Murray提出將15美元時薪作為努力目標。
加薪能鼓舞人心,所以很容易從情感面獲得支持。從數學分析層面來看巨觀經濟案例,人們對高額基本工資則是態度不一:一方認為增加工資,會鼓勵消費和刺激經濟;另一方認為增加工資,會讓企業成本增加,使失業率上升。
- 作為一個餐廳老闆,我鼓勵調漲基本工資
不論如何詮釋巨觀經濟學,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由自身利益出發,去選擇支持或反對調漲基本工資。所以我想要從自己的立場表態:作為小餐廳老闆,我認為基本工資調漲對我的事業和我自己都有利無害。就讓時薪漲到 15 美元、 20 美元,甚至漲到讓洗碗工的工資像辦公職員一樣高。
- 不足以維生的基本工資只會幫有錢人減少成本
調漲基本工資會減少大型企業優於小企業的結構優勢,連帶創造出有利於高品質小企業的發展環境。即使大企業能夠靈活調動資金,但獨立且提供超值服務的小企業,會比有錢的二流大企業更受客戶青睞。像我一樣的小企業主,希望在自己的社區販售高品質貨品和服務。但我們很快就發現最大的障礙來自大型企業的低價競爭。這些大公司不是用比我們低的價錢,去提供相同品質的產品或服務。他們這些大型超級市場、倉儲量販店、連鎖餐廳所販賣的低價商品,影響了顧客對產品價值的認知。
相較於Applebee 或 Olive Garden 的廉價漢堡, 6 盎司的手作牧草養殖牛肉漢堡即使賣 10 塊、 20 塊錢都是物超所值。要在市場販售高品質、在地產銷的漢堡十分困難,其原因根本不是因為這個漢堡不值這麼多錢,反而是太多餐廳把漢堡賣得太廉價,使消費者認為一個漢堡只值 5 塊或 6 塊美元。
這些大企業能將商品賣得如此便宜賺取暴利,是因為它們可以壓低某些成本,這點惹惱了我們這些小企業主。例如,大型農產企業可以在環保和勞雇法規訂定較鬆的地區飼養動物,也就是說許多生產豬肉的成本不是由Smithfield食品(編按:該公司生產和銷售各類冷鮮肉和包裝肉品,產品銷往國內外。旗下共有五個業務板塊,分別是豬肉業務、國際肉品業務、生豬生產業務、其他肉品業務以及企業客戶業務等。)公司承擔,反而是由北卡羅萊納州的居民承擔。以此類推,大型零售商以及國內其他公司之所以能用低價,把商品用卡車運送到各地門市,是因為每個有車駕駛都出錢補助了這些卡車所走的道路。
- 過低的基本工資讓大企業可以壓低成本
大多數地區的基本工資不足以維生,而過低的基本工資是大企業可以壓低成本的方式之一。即使是對待正職員工,大企業也不願意負擔健保、教育、高品質食物、定期健檢,因此有 52 %速食店員工的家庭申請社會援助金,而納稅人平均補助Walmart 5,815 美元在員工成本上。
如果基本工資調得夠高,那麼人力資源的成本將由雇主完全承擔。而大企業在定價上,就會更接近產品的真實價值。
唯有產品價格貼近產品價值,才有利於小企業生存。因為小企業不能輕易將成本轉嫁給納稅人。我們缺乏資源和規模把生產基地遷到千里之外法律管轄較鬆的區域,也無法投資去發展納稅人已經大幅補助的交通網絡。但如果人事成本增加,大企業獨享的補助就不那麼重要,我們這些小企業也才能在稍微平衡的市場和他們一較高下。
雖然不盡理想,但這對我而言已經足夠。我和許多小企業主都清楚知道,如果這些大企業只在某些層面握有優勢,那麼我們可以用品質、服務和熱忱的心去彌補這個差距。
(圖片與資料來源:bussiness 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