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原作者 葉肇元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Engin_Akyurt)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本文作者葉肇元為雲象科技是醫療影像 AI 公司執行長,專業是為各大醫療機構研發建置數位病理工作流程系統,也協助學研單位建置醫學研究用的資訊系統。
作者文中點出台灣醫療體系資訊系統及政府數位治理上的落後,以及目前疫苗造冊接種流程設計不良。並以其專業,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最多的人,依照施打的身分類別的順序,移動最少的前提下,完成疫苗的施打」為前提,給予建言。(責任編輯:陳怡君)

(圖片來源:Engin_Akyurt)
許多人討論疫苗,卻沒人討論醫療資訊系統
在疫情升溫的這段期間,有很多專家學者,也有很多非專家非學者跳出來講疫苗的事情,但是我卻幾乎沒有見到對於資訊系統的探討。醫療資訊系統之龐雜,我所見識的很少,不敢自稱為專家,但是放眼望去沒有一個專家出來說話,我希望能拋磚引玉,讓這件事情得到多一些重視及討論。
我先簡短自我介紹。我是醫學系畢業的,畢業後出國從事基礎生物研究,期間自學寫程式。後來放棄博士學位回台創辦了雲象科技。雲象科技是醫療影像 AI 公司。雲象研發的數位病理工作流程系統被臺大醫院以及長庚醫院採用。除了病理工作流程系統,我們也協助學研單位建置醫學研究用的資訊系統,因此在這些過程當中對於醫療資訊系統累積了一些第一手的經驗。
台灣醫療體系資訊系統水準還停在 20 年前
危機是對一個系統最好的考驗,所有曾經被宣傳的天花亂墜的未來,都得在危機的當下實現。從疫情升溫到現在已經一個月的時間了,檢視一下台灣醫療體系資訊系統的表現,我的總評是,整體表現不及格。更直接的說,我們的醫療資訊系統的水準大概還停留在十幾二十年前。
我們國家的醫療資訊系統有甚麼問題?大家已經注意到的是 COVID-19 檢驗結果通報的問題。在醫院端,感控中心通報單號和病患檢體單號需要人工對照。在中央端,檢驗結果登錄系統設計不良,每一筆資料登錄需要 20 分鐘之久,而且常失敗,有時候花上一小時的時間還輸入不了一筆病患的資料。
這是最經典的醫療資訊系統的問題,設計系統以及建置系統的人對於整體工作流程,第一線的工作狀況不理解。更嚴重的是,設計系統的人顯然對於系統所需達成的最重要的目標不了解,因此設計出這種系統。很顯然,他們在設計系統的時候,只想達到「把醫院端的資訊傳到疾管局」這樣的目標。他們的確也達到了,但就造成了後續校正回歸的悲劇。
如果我們設計系統的目標,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用最少的人力,把檢驗資訊從醫院傳到疾管局」。這樣的設計目標,是考量到檢驗資訊及時回報才能對於疫情精確掌控,人力需求降到最低,才不會拖累醫院,降低整體防疫量能。當然,講到這裡,我們就有一個疑問了,台灣到底有沒有懂得怎麼好好設計這種系統的人?
疫苗分配有什麼問題?造冊過程漏洞百出,資訊在不同機構對不起來
另外一個近日大家也關注到的問題,而且未來每個人都會感同身受的問題,就是疫苗分配。疫苗分配有甚麼問題?從可收集到的資訊看來,就醫事人員施打的部分而言,目前台北市的作法是,請醫師公會造冊,交給衛生局,衛生局分配好施打的人員、時間、地點之後,由醫師公會透過簡訊通知個人至指定時間地點施打。
這個做法最大的問題是,醫師的診無法這麼臨時的排開,所以大部分的人都無法配合被指定的時間去施打。接下來醫事人員就可憐了,因為他脫離了造冊安排施打的流程之後,要自己預約,會遇到各種奇怪的問題,比如說到了醫院的時候被告知不在造冊名單上。可見造冊的過程有很多漏洞,資訊在不同的機構之間對不起來。
就在今天早上,我還有醫師朋友之前因為時間無法配合沒有施打,這次自己掛號,到醫院排隊一個多小時之後,被告知系統顯示「此民眾已於他院查詢(當日民眾僅可於一家醫事機構進行預約)」,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訊息被打了回票。她現在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她是醫師,也是孕婦。她是高風險的族群,卻因為一個設計不良的流程和系統而打不到疫苗。
比起好心肝事件,更生氣疫苗分配接種流程設計不良
看到好心肝診所發生這種事情,我很生氣有人要插隊在這些高風險的人前面去施打,但讓我一樣生氣的事情是疫苗分配接種的流程設計不良,助長了這樣的亂象叢生,連符合第一類身分的醫事人員都還得靠各種小道消息,想盡辦法要去打疫苗還打不到。
我不知道是誰設計這個流程的,但是設計這個流程的人,很顯然沒有在想這個系統及流程,如何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用最少的人力,造成最少的人員移動及不便,讓該打疫苗的人都打到疫苗」。他八成只有在想,「疫苗要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打完」,因此才會有這麼爛的流程。
臺灣政府數位治理上的落後:造冊、造冊、造冊、里長通知
疫苗分配施打的問題,是個複雜的動員問題。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看到政府的大部分的作為,都是靠著一股台灣人經典的人定勝天的精神在做事。造冊、造冊、造冊、里長通知。這充分顯示了臺灣在政府數位治理上的落後。這種複雜的動員問題,是一個好的流程以及資訊系統可以發揮最大用處的地方。在現在這個節骨眼上,我看到過去一年我們對於智慧醫療大談特談,只覺得荒謬。我們一直在幻想著不屬於我們的未來,卻無法解決眼前屬於我們的問題。如果我們連疫苗分配都做不好的話,我們實在沒有資格談智慧醫療,這是癡人說夢。
批評完了,我要給些建設性的意見。我必須先誠實的說,我對於中央以及地方政府衛生資訊系統的架構不熟悉,只能從觀察到的問題當中去推敲。當中有些假設可能是錯的,思考有不周延的地方,但我希望我的建言可以有拋磚引玉的效果,集思廣益。
我設想的疫苗分配/預約接種的流程是這樣的,中央設置一個疫苗預約系統來統籌疫苗分配。流程如我所附的圖示。
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最多的人,依照施打的身分類別的順序,移動最少的前提下,完成疫苗的施打」提出建言
這個流程及系統的設計目標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最多的人,依照施打的身分類別的順序,移動最少的前提下,完成疫苗的施打」。在設計上也必須要滿足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花費最少的人力物力就建置完成的限制。在這些考量之下,我們可以很快的確立幾件事情:
1.疫苗的分配必須要由資訊系統而非人來處理
資訊系統要分配疫苗必須要有的資訊是:人的個人資訊、身分別、居住地,以及能負責接種的醫事機構。個人資訊政府本來就有,身分資訊可以由職業公會提供。居住地的資訊由個人透過健保快易通 App 提供。有這些資訊之後,系統可以依據疫苗分配原則,將須接種的個人與醫事機構配對,並且規劃出大致的時程。
2. 系統和個人的通訊,必須要透過健保快易通 App
為什麼要用健保快易通?不是很難用嗎? 任何一個資訊系統的部署都需要時間,上線之後也需要測試來找出問題。健保快易通 App 已經有幾百萬人已經安裝,而且有經過身分以及手機號碼驗證的系統。這是政府目前既有的和人民進行雙向訊息傳遞最好的一套系統。短時間內我們不可能再做出一套更好的系統了。簡訊實聯制的做法,只單向的傳遞簡訊給 1922,無法透過其實施像疫苗預約這樣需要有雙向訊息傳遞,而且需要做嚴格身分認證的流程。
3. 系統分配完畢之後,必須保留讓個人預約時間的彈性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地把工作排開。被分配到可以打的個人,可以使用系統送出的驗證碼,到預約系統上面去在被分配的大時段(一至二週)裡面預約可以接種的時間。
4.預約完成之後系統透過健保快易通送出 QR Code 給個人,個人到醫事機構出示 QR Code 以及健保卡,即可進行疫苗接種
為什麼要用 QR Code?因為這可以避免資訊還需要手動輸入,浪費人力而且可能出錯的問題。在醫事機構端,只需要有手機或是電腦加裝簡單的 web cam 就可以讀 QR Code,不需要買特殊的硬體。為什麼要透過健保快易通系統送 QR Code ? 因為這是有經過身分驗證的資訊系統。
流程仍有不足,仍須以人力解決
當然,這個流程的設計還會漏掉許多不會或不便操作智慧型手機、以及不便移動的人,這部分可以由以人為主的流程來解決,現在許多地方政府都已經做得很好了。資訊系統存在的意義,是希望達到高效率、快速部署的目標,這是以人為主的流程所無法企及的。
期待政府於疫情下處理好數位治理,疫苗分配妥善後再討論智慧醫療
我這篇文章的用意,是希望拋磚引玉,讓大家可以對於資訊系統有多一點的思考,也期待見到政府可以這個關鍵時刻,好好處理這個數位治理的議題。把疫苗分配這件事情做好了,我們再來談智慧醫療吧。
推薦閱讀
【國產疫苗能打嗎?學者在意指標大不同】免疫橋接試驗、中和抗體數據各有論述重點
【國產疫苗會難產嗎?】緊急授權第一指標不是中和抗體效價,「臨床保護力關聯 CoP 」才是
【報橘帶你看:各國疫苗施打方針】首爾市推「333 對策」,療養院院民及從業人員第一梯先打
(本文經原作者 葉肇元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整理合併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Engin_Akyu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