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美日2+2會談指名譴責中國行動違背現存國際秩序〉。首圖來源:左、右,經編輯合併)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16 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國防部長奧斯汀訪日。奧斯汀表示,美日同盟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基礎,期待美日今後合作實現「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此外,布林肯、奧斯汀與日本首相菅義偉 3 人,共同對中國在東海、南海持續擴大行動,感到嚴重憂慮。在美日交流的背後,藏有台海衝突的隱憂。(責任編輯:連柏翰)
美日外交與防務部長會談(2+2)16 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會談後發表的聯合文件中,指名譴責中國的行動違背現存國際秩序,並對中國《海警法》「深表關切」。
日本有分析指出,美國政府之所以把日本作為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就任後首個出訪國,不僅是對日本的重視,更深背景是從國防層面認為台灣海峽以及日本周邊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區域。
美日 2+2 會談指名譴責中國
會談後發表的聯合文件指出,中國違背現存國際秩序的行動是美日同盟以及國際社會的一個課題。
聯合文件還再次確認,日本沖繩縣尖閣諸島(釣魚島)是《美日安保條約》第 5 條適用對象,堅決反對有損於日本對尖閣諸島施政的任何行動。
文件同時指明美日同盟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重要性,並且寫:「日本為進一步強化同盟決心提高能力」。
文件還對香港局勢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人權狀況表示「深刻的憂慮」,同時確認了致力於朝鮮全面非核化以及立即解決綁架日本人問題的「必要性」。
另外,針對駐日美軍普天間機場搬遷到名護市邊野古問題,文件表示,「將盡可能早期完成建設」。
出席這次會談的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汀,日方出席會談的有外相茂木敏充和防衛相岸信夫。
這次會談是拜登政權 1 月上任後其閣僚首次出訪外國,也是自 2013 年以來再次在東京舉行的 2+2 會談。
會談後,布林肯國務卿與奧斯汀國防部長還拜會了日本首相菅義偉。日本外務省公佈,席間,菅義偉首相提及下月訪美事宜,表示希望日美領袖會談對確認日美同盟關係有實質意義。
別因美日關係沾沾自喜,危機在背後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 15 日在國會強調,拜登政權上台不久,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就首先到日本訪問,這顯示出拜登政權對日美同盟的重視。
「日本經濟新聞」評論員秋田浩之 16 日在該報發表評論指出,不要因為 2+2 會談的召開以及菅義偉首相將成為拜登總統在白宮接待的首位外國首腦而沾沾自喜,其背後的深層原因是,美國認為,一旦台灣海峽發生衝突,日本周邊將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區域。
9 日,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在國會作證時警告說,印太的軍事平衡進一步朝著不利於美國和盟國的方向傾斜。美軍在有效地採取應對措施之前,中國單方面試圖改變現狀的嘗試風險加劇。對台灣的威脅今後 6 年內就會顯現。最後這一點意味著到 2027 年前,中國有可能對台灣採取行動。
秋田的評論進一步指出,這並不是誇張,從全球水準來看,美國軍事力量超過中國,但是,中國的目標是在美軍將戰力向亞洲移動之前就解決紛爭。一旦爆發衝突,日本首當其衝將直接受到影響。拜登政權之所以急於舉行 2+2 會談以及日美首腦會談,就是要了解有可能成為最前線的日本作何打算。
中國牽制美日動向
2+2 會談發表的聯合文件中,對中國上個月開始實施的《海警法》「深表關切」。
《海警法》規定中國的管轄海域屬於允許使用武器的範圍,並規定違法行動的船隻如果不服從停船命令以及接受檢查可以使用武器。
日本國內有專家認為,關於動武的國際法根據不明確,活動範圍所指的「管轄海域」定義也不清晰。
《日本共同社》13 日引述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的消息稱,中國政府曾告知日方,海警局公務船在尖閣諸島周邊活動時,對於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艦以及日本漁船克制使用武器和強制驅逐。但同時強調,不要幻想中國會停止海警局公務船駛入尖閣諸島周邊海域,以及在其海域尾隨日本漁船的做法。
中國對美日 2+2 會談表示警惕,16 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記者會上稱,日美交流與合作應該加深地區和國家的相互理解與信賴,有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不應該把第 3 國作為目標,有損於第 3 國的利益。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中國大使插手管「法國前國防部長」訪台!信件內容太尖酸,引爆不滿
「四方安全對話非軍事聯盟」——美國這樣回應「會與台灣合作嗎?」一窺四國會議的抗中潛台詞
【日本太客氣,中共太無理】從一場地震賑災就能看出,為何台日能友好,兩岸關係卻回不去
(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美日2+2會談指名譴責中國行動違背現存國際秩序〉。首圖來源:左、右,經編輯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