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家的養貂場爆出新冠疫情

許多國家的養貂場爆出新冠疫情。圖片來源:vegofwa.org

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目前超越 1. 11 億,造成 246 萬人死亡。正當疫苗開始在各國施打,眼看感染數字開始下滑之際,又聽聞突變病毒恐造成疫苗效力降低。美國媒體《ABC》報導,現在有科學家聚焦在動物,他們認為,當病毒在家畜與野生動物間傳染,病毒將可能突變,並回傳給人類。

動物感染新冠病毒案例層出不窮

目前各國政府正試圖追蹤新冠病毒在人類身上的突變情形,但科學家建議也要開始檢驗動物。非政府組織「生態健康聯盟」的流行病學家艾普斯汀(Dr. Jonathan Epstein)表示:「新冠病毒原先來自野生動物,最可能的宿主為蝙蝠,接著傳染給人,但我們知道還有很多動物是潛在宿主。」

丹麥、立陶宛、荷蘭、瑞典、西班牙、義大利與美國的貂養殖場,紛紛傳出新冠疫情,超過上千萬隻的貂遭撲殺;今年美國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傳出猩猩感染案例韓國首爾開始進行免費的寵物感染檢驗。種種情形指出動物感染的情況越發嚴重,也引起重視。

家畜若感染了,還可以藉由撲殺或隔離限縮感染範圍。但若擴散到野生動物,情況就不一樣了。事實上,科學家已經在野生貂身上發現新冠病毒。

當病毒從動物傳到人類,再傳回動物——緊張了

《ABC》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獸醫教授強森(Christine Kreuder Johnson)提到我們正面臨新冠病毒的「溢回感染」(spill back infection),指原先可能來自蝙蝠的新冠病毒,先經過「溢出效應」(spill over)在人類傳染開來,接著「溢回」感染其他種動物。強森表示,不只野生動物會被「溢回感染」,家畜也會,譬如貓科動物中,老虎和家貓都是感染範圍;而家貓的人類飼主,也被推測有感染風險。

科學家指出,病毒在不同動物物種間傳染時,就會產生變化。如果產生「溢回效應」,或者病毒再傳回人類身上,它可能會是新型變種病毒。

先別太緊張,因為目前尚未有足夠證據證明病毒會大規模從動物感染給人類,不過我們的確需要更多研究了解病毒在動物間傳染的情形。

如何研究動物感染狀況?

然而,我們目前卡關了。西方大學獸醫學院的麥納馬拉教授表示:「我們可能永遠都不知道新冠病毒如何在野生動物間傳染」,因為「在疫情最初階段,動物檢驗並不被推崇,主要由於醫材不足——人類和野生動物的檢驗,使用的是同種棉花棒。」現在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就尚未推動定期、廣泛的動物檢驗,若有動物要檢驗,一定要「公衛與動物衛生當局同意該動物個案值得檢驗」。

這並不表示我們無法得知新冠病毒在不同物種間傳染的情形,我們還是可以回溯地用血清檢驗。譬如動物園員工可提供動物的血液樣本,科學家能從此了解更多新冠病毒感染野生動物或家畜的時機資訊。

相對於研發疫苗的資源,防止或降低動物感染的成本低一些。針對家畜,可以制定特定的治療方式與防疫措施;至於野生動物,則需要更健全的追蹤與檢驗機制,並且盡可能避免直接接觸野生動物。

「人畜共同傳染病」給我們的一課

「溢回效應」的出現,提醒我們幾乎所有爆發傳染的病毒,都是人畜共同傳染病,也就是指來自家畜或野生動物。流行病學家艾普斯汀表示:「這些大流行不是無來由地發生,而是因為人類活動改變了我們周遭的環境,使得我們密集地接觸野生動物。」

推薦閱讀

【殺掉鹿去餵老虎】疫情沒門票收入買草買肉,動物園要怎麼為動物們找到一條活路?

【時力議員廖郁賢專欄】雲林需要《動保自治條例》!用一份對生命的尊重,阻止虐待動物事件再發生

【袋熊意外成為澳洲野火救命英雄】一隻可挖 14 條地道!袋熊地洞塞滿逃難動物,防火功能成「恆溫避難所」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vegofw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