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去年實質經常性薪資4萬1538元創新高 終結倒退魔咒〉。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篇文章】

你的薪水漲幅有跟上物價指數嗎?行政院主計總處昨日(19)公布了 2020 年的實質經常性薪資,指出時隔  16 年終於揮別「薪資倒退」窘境。

不過,據人力銀行的數據顯示,有近 92% 的上班族認定「薪情差」。另外,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一整年的受僱人口出現 11 年來首度負成長、薪資漲幅則創下 4 年來最低。因此也有不少網友自我嘲諷:「我是拉低平均的,對不起大家」。(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不再倒退嚕!2020 年實質經常性薪資達 41,538 元創新高

台灣薪水成長幅度長期跟不上物價漲幅,不過主計總處今天(19日)公布最新數據, 109 年實質經常性薪資為新台幣 4 萬 1538 元,年增 1.7%,超越 92 年水準,終於揮別「薪資倒退」窘境。

實質經常性薪資=(計算期之名目經常性薪資 ÷ 計算期之消費者物價指數)×100

以往常看到「薪資倒退 16 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倒退嚕」等報導,意指台灣薪資成長幅度跟不上物價上漲速度,導致錢包愈來愈薄。

雖然台灣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總薪資多呈正成長,但過去 10 多年,扣除物價後的實質經常性薪資始終無法超越 92 年的 4 萬 922 元,97 年至 103 年之間,實質經常性薪資更下滑至 3.8 萬元左右的水準。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 109 年受僱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為 4 萬 1538 元,年增 1.7%,主計總處指出,此為歷年最高水準,顯示已無薪資倒退現象。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說明,去年雖然爆發疫情,但基本工資調升、企業調薪,加上疫情導致全球需求下降、油價暴跌,連帶影響國際原物料價格,109 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下跌 0.23%,調薪與物價因素是擺脫實質薪資倒退的兩大關鍵。

隨著疫情獲得控制、全球經濟活動回溫,物價也穩步走揚,媒體詢問,後續少了物價下跌的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是否能繼續成長;陳惠欣表示,國際上疫情影響仍在,且物價變動因素很多,很難預期後續發展,但台灣薪資本來就有自然成長的現象。

陳惠欣補充,往年公司加薪多是調整月薪,近幾年來,企業調薪策略改變,不見得調漲月薪,也可能採績效制,針對表現好的員工發放獎金,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薪資結構變化。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台灣很有錢,但台灣人很窮】GDP 拿冠軍又如何?台灣人薪資亞洲 4 小龍最低卻「稅率最高」

【別覺得台灣薪資比中國低】數據顯示:即使你領個 23K,也已輾壓了 95%的中國人

【別妄想他們配合你】「最具破壞力的 Z 世代」7 點特質——要薪資、要福利、要無條件收入!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去年實質經常性薪資4萬1538元創新高 終結倒退魔咒〉。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