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合作住宅指南:用自決、永續、共居開啟生活新提案》,由 行人文化實驗室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行人文化實驗室。)
【《BO》編輯檯好書推薦:《合作住宅指南:用自決、永續、共居開啟生活新提案》】
> 到博客來找這本書
致想閱讀本書的讀者:市場與政府相繼失靈,「住」的問題該怎麼解?本書告訴你,用自決、永續、共居來開啟生活新提案。
比利時人說,他們出生的時候「胃裡就有塊磚頭」,意思是能夠盡快買房是他們的全民夢想。但隨著房價越來越高,他們也發展出了「共住」的解決之道。(選書編輯:白宜君)

社區可愛的小住民們。(圖片來源:《合作住宅指南:用自決、永續、共居開啟生活新提案》)
文/海爾特.德鮑(Geert de Pauw)、多娜仙.埃爾梅斯(Donatienne Hermesse)——好日子社區中心(Buurthuis Bonnevie–Maison de Quartier Bonnevie)
譯/賴彥如
2000 年以降,布魯塞爾的房價翻了超過 2 倍,但新蓋的社會住宅卻很稀少。如此的住宅危機成為「希望之家」誕生的背景,2 個協會、1 個社會建築公司、14 個居住條件惡劣的家庭,還有 1 個建築師,一起想辦法找到解決之道。這個特殊的組合,可想見不會是應付一般客戶需求的開發公式,反而會使這套住宅方案成為一個創新的實驗之地。
「好日子社區中心」(Buurthuis Bonnevie)是孵育「希望之家」的街區中心,位於比利時最貧窮的地區之一:莫倫貝克—聖約翰(Sint-Jans- Molenbeek),主要業務是要改善住宅及公共空間。1990 年代末遭逢嚴重的住宅危機,街區中心的管理者發現,受到影響最大的是人口眾多的移民家庭。當時布魯塞爾的社會住宅空房很少,也幾乎找不到可以符合大家庭需求的空屋,要在私有住宅市場找到負擔得起又像樣的公寓更是困難重重。購屋貸款政策對於低收入戶來說雖有幫助,但因為屋價漲了太多,時至今日也根本不可能買得起。
2003 年,「好日子」小組開始尋找自行購屋之外的替代選項,思考集體購地、蓋屋的可能性。最後他們認為只要能夠巧妙運用政府工具,就有可能為目標群體打造他們負擔得起的住宅,並吸引中產階級家庭來到布魯塞爾。事情要能成功,他們希望居民可以從頭開始參與,而且得找到有大型建設經驗的夥伴。在社會住宅建設領域相當很活躍的社會抵押貸款公司「布魯塞爾住宅基金」(法文The Brussels Woningfond),就是在當時接上線的。
在莫倫貝克區的幫助下,「好日子」得以用非常優惠的價格向市政府買下尾街街區(Finstraat),這裡可以蓋 14 間公寓。另一個非營利組織 CIRE 也和「好日子」串連,幫忙牽線了一些移民家庭,形成了一個自主互助儲蓄團體。這群人來自四面八方,對彼此陌生,卻因此長出了團結和凝聚力。社區裡大約有 30 個需要新公寓的移民家庭被相中,但當時還不確定計畫成不成得了,因此並非每個家庭都感興趣。
2005 年,幾戶最有意願的家庭集合舉辦工作坊,開始思考不同的住居想法。會議的結果最後成為指導方針,再透過每月聚會評估發展程度。由於這塊土地已被證實受到汙染,建設支出因而增加,所以,有沒有辦法住得起(affordability)成了最大的問題。
2008 年,布魯塞爾很幸運地有了一筆用於永續建設的經費,能拿來蓋生態建築。這筆經費有助減少了其他的建設支出,而且打造出一棟非常節能的房子。
「住宅基金」(Woningfond)舉辦了一次競圖,讓居民和計畫團隊共同做決定,最後選出建築師卡努瓦(Carnoy)。這不僅是最實惠的選擇,也是居民得償所願的最佳結果。而其設計概念,為一棟木結構的綠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
差不多在「希望之家」的規劃啟動了 7 年後,這些家庭終於能夠搬進新屋了。住戶對這棟房子和整個社區有責任。從建物本身的品質,還有住民的個人成長跟整個團體動力,可見參與的成效很好。一開始,有些家庭只想自己擁有一套像樣的住房,但後來也能夠感受到建立社區的價值。
「希望之家」的家庭在公共領域很活躍—他們努力和其他貧困的鄰居建立良好關係,包括一些眼紅「希望之家」屋況品質的人。今年「希望之家」的家戶辦了第一場街道派對,還弄了個社區花園呢。
「希望之家」確實值得學習,不過它的發起人還在尋找更穩健的法律基礎和更完善的資金結構。另外,他們認為能讓移民家庭有一個自己的家,是一種非常解放的思想,但也有一些潛在的負面影響。住宅市場一向受私有資本操控且充滿投機,像「希望之家」這樣的案例,即便公民社會或政府都很難保證資源在未來能穩定不墜,保障這群最需要的人還能擁有住得起的房子。
「希望之家」最初是從一個追尋開始,想找到一種住居方式,能結合購屋的優點以及社會住宅的社區優勢。最後,他們在美國找到了答案:「社區土地信託」(Community Land Trust)。在布魯塞爾政府支持下,許多團體正在努力成立類似的地方組織,受「希望之家」經驗啟發,而開啟了許多其他的發展可能。

> 到博客來找這本書
你是否在買房或租房上,付出不少的開銷?
集氣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 ,告訴政府你的感受與意見!
推薦閱讀
財政部指出,全台有房族大多自住才是主流,囤房問題不明顯,你認為呢?
【台灣無殼蝸牛都要哭了】連電費都不用繳!只要月付 805 新台幣就能購入「日本透天厝」
高房價一步步「壓垮」台灣競爭力!分析:為何有「青年安心成家方案」也救不了生育率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合作住宅指南:用自決、永續、共居開啟生活新提案》,由 行人文化實驗室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行人文化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