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工時損失是金融危機時期4倍〉。首圖來源:番記者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截至台灣 26 日上午 7 時,全球至少 213 萬 6559 染疫死亡, 9964 萬 5496 人確診,疫情仍在持續延燒中。

不只病與死,即使活著,日子依舊艱難。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在去年有 1.14 億人丟了飯碗,甚至是金融海嘯的 4 倍。即使是疫情控制良好的台灣,勞動部也指出,仍有將近 7% 的員工被裁員、減薪、服務單位倒閉。

哪些類別的產業在疫情期間影響最為嚴重?在 2021 年的一開始,聯合國提出了什麼政策復甦建議與觀察呢?(責任編輯:賴怡璇)

日本店家因應新冠肺炎, 通知顧客暫時停止營業。圖片來源:番記者

聯合國星期一(1 月 25 日)表示,新冠疫情影響對全球就業市場造成了巨大影響,致使 2020 年全球工作時間減少了 8.8 %,這一數字是 10 多年前金融危機期間的 4 倍。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發布的新冠疫情對勞動力市場影響的最新報告說, 2020 年減少的工作時間相當於 2.55 億個全職工作崗位,其中包括「前所未有的」 1.14 億人加入失業行列,以及其他勞工因防疫限制措施而縮短工時。

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蓋伊‧萊德(Guy Ryder)說:「這是上世紀 30 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就業市場危機,其影響遠遠大於 2009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報告還指出,工時損失導致全球收入減少約 3.7 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 GDP 的 4.4% 。萊德稱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具體來說,女性和年輕勞工受到的影響更大。住宿和食品服務業則是受影響最嚴重的行業,其次是零售業和製造業。相比之下,在 2020 年第 2 和第 3 季度,信息和通訊、金融和保險業的就業人數有所增加。

報告還說,全球勞動力市場正在出現初步復甦跡象,但 2021 年的復甦前景緩慢、不平衡且不確定。

報告為復甦提供了一系列「以人為本(human-centred)」的政策建議,其中包括:保持寬鬆的宏觀經濟政策、協助中低收入國家接種新冠疫苗、確保受打擊嚴重的群體在尋找體面工作機會方面得到支持,以及採取有效措施平衡不同行業部門的需求等等。

「我們必須記住,沒有任何國家或團體能夠單獨復甦,」萊德說,「我們在一個岔路口。一條道路導致不平衡、不可持續的復甦,不平等和不穩定的日益加劇,並可能出現更多危機。另一條則是關注以人為本的復甦,以便更好地重建,優先考慮就業、收入和社會保護、工人權利和社會對話。如果我們希望實現持久、可持續和包容性的復甦,這是決策者必須走的道路。」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特企:武漢肺炎蔓延全球,各國防疫大比拚

特企:各國難逃「武漢肺炎經濟災難」

【台灣收到來自全球的請託】世界工業大國陷「車用晶片荒」!台積電:列為最優先處理事項

 

(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工時損失是金融危機時期4倍〉。首圖來源:番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