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日本蔦屋書店中國迅速展店 外界拿誠品比較〉。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網路時代本就不易經營實體書店,雖然不少店家轉型為複合式商店,卻仍不敵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台灣大型連鎖書店誠品旗下的「誠品生活館」,光是今年就預計收掉台灣 8 到 10 家店,在中國的據點也一個接著一個關閉;相比之下,日本蔦屋書店不僅今年五月在高雄開了第 6 家台灣分店,更急速在中國擴點。媒體分析,這或許和兩家企業相異的經營策略有關。(責任編輯:梁雁)

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日本蔦屋書店在中國的首家分店 10 月於浙江杭州開幕後,始終維持高人氣,其中期目標是在中國開設 1100 家分店。外界探究其特色,甚至提問為何「蔦屋快速擴張、誠品卻黯然關店」。
和台灣位於商場內的蔦屋書店不同,杭州蔦屋書店位在一座園區內,範圍更大,也有咖啡區、展覽區和更多非書商品。杭州店自 10 月 18 日開幕後人潮不斷,假日到訪還必須先在 App 上預約,每天名額為 3500 人,以控制人潮。
非假日期間,記者看到,儘管人潮不至於摩肩擦踵,但不停有顧客前來,許多人都忍不住用手機拍下書店內外的景觀。其中,真正駐足閱讀的人並不多,更多如流水一樣不斷移動,欣賞展出或販售的器物與藝術品。
蔦屋書店最終是否只是「網紅店」,或者其設計風格與質感能引領中國的複合型書店發展,仍需要觀察。
綜合陸媒報導,蔦屋書店上海分店預計 12 月開幕,日前也宣布在華中地區的首家分店選址江西省南昌,未來還將在南京、北京、天津、鄭州、廣州等地拓展門市,中期目標是在中國開店 1100 家。
相較於蔦屋書店的迅速擴張,同樣具有跨界經營能力的誠品書店近期卻「用力關店」。誠品生活深圳店在疫情這最後一根稻草的壓力下,年底將結束營業;台灣誠品今年也確定關 8 到 10 家店,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說,2016 年到 2020 年是誠品的體質調適期。
財經自媒體「吳曉波頻道」日前刊文探討上述現象,認為蔦屋書店的成功在於,長期以來靠著會員大數據與其他業者結盟,擴大了自身會員卡 T-Card 的影響力,覆蓋日本食衣住行 60 多萬家店舖,擁有超過半數日本人口的消費數據。蔦屋書店只有 20% 的收入依靠書店等零售收入,80% 來自 T-Card 的特許經營業務。
無論是來自日本的蔦屋書店,還是中國本地以空間設計取勝的網紅書店鍾書閣,它們頂著「全球最美書店」、「中國最美書店」的稱號,似乎在告訴業界:書店不能沒有書,要生存卻也不能只靠書。
推薦閱讀
【煞不住的書店倒閉潮】十年關逾千家書店,台灣實體書店還有未來嗎?
你可以不喜歡誠品,不過無法否定改變出版業的跨時代巨人──吳清友
為什麼他要租下百年老屋,親手打造一間「只換書不賣書」的老街書店?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日本蔦屋書店中國迅速展店 外界拿誠品比較〉。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