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示意圖。圖片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環境污染逐漸讓地球不堪負荷,再生能源成為緩解情況的替代方案之一。蔡英文政府立下要在 2025 年達成「非核家園」,但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108 年台灣發電結構佔比仍以火力發電為主,約有 81.47%,接著為核能 11.79% 、水力發電 1.17%,再生能源僅有 5.56%。在綠能比例仍舊偏低的情況下,要完成再生能源佔比 20%的目標還有不小的距離,而「公民電廠」則成為達成目標的其中一道曙光。

主婦聯盟:蓋「公民電廠」前先思考「社區公益」

除了以國家為主力推動風力及太陽能發電等項目,隨著 2017 年修訂《電業法》開放綠能加入市場、2019 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納入「公民電廠」示範獎勵條文,再生能源售電業者主導的公民電廠平台,成為了民間團體得以參與生產電力的途徑。

不過,一般民眾對於「公民電廠」的概念仍舊模糊,根據台大風險研究中心 2020 年 6 月最新的調查 ,仍有 7 成以上的國人「沒聽過公民電廠」,民間團體推動的過程中,甚至遇到有人詢問「太陽能板是不是有毒」、「鳥飛過太陽能板會不會被燒死」等,令人啼笑皆非的質疑。而對於設置電廠的核心需求及目標,多數人更缺乏明確的想法。

長期推動公民電廠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早在 2017 年就開始中南部建立「油桐三號」及「擔仔一號」公民電廠,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在北部一場工作坊上提到,當初進入社區推動電廠,就曾遇過里長以為會有人捐贈太陽能板,看得出民間仍不清楚公民電廠「合作」和「集資」的理念。

她進一步強調,「公民電廠」除了提供綠能和收益,居民也可以想想如何藉此回饋社區。「如果大家就是按照買的片數去分配,那也是一個方法,但就可能沒辦法走到下一步—— 『社區公益』的產生 。 要有社區公益的產生,大家就要先去思考, 社區有什麼問題需要被解決 ,因為當居民有一個共同的願景,比較容易往那個方向去討論,比如說我想解決社區裡頭老人照護的問題,或是小孩放學後有沒有人照顧等。」

從排斥到獲得好評,淡水「忠寮社區」將電廠結合農村再生

位於捷運淡水站約 15 分鐘車程的大屯山腳下,致力於農村再生的「忠寮社區」,幾年前就開始計畫建立公民電廠,目前已有四處民宅屋頂裝設太陽能板,在七月底正式進行發電。

忠寮社區用了 10 年的時間復原社區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鎮榮認為,過去推動無農藥栽種、魚菜共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若未來公民電廠能穩定運作,對社區永續經營會有很大的幫助,也能撥出電廠一半的收益作為基金發展社區服務和環境教育。

不過,李鎮榮卻沒想到推動公民電廠不如預期中的容易。本身從事電子業退休的他,對公民電廠早有基本的了解,相對地,社區居民普遍沒有相關的概念,只能倚靠多次的工作坊和說明會,慢慢說服大家參與。

我們開了好幾場的說明會,請專家像是新北市府啦,台電的人啦,有做過的人啦,讓他們來分享。我自己也有先做一個小型的自發自用兩年了,想說先做給大家看說,其實可以這樣使用,並沒有什麼傷害。」李鎮榮說,民眾多半會擔憂會不會有污染、有沒有電磁波,因此他直接把人帶去參觀其他案例,讓他們親眼見證安裝太陽能板,確實不會發生大問題,他更在社區中的生態園區中,興建結合風力和太陽能的路燈,親自示範再生能源是可以在多雨的北部地區進行發電

住宅就在這座生態園區旁的林世雄,是忠寮社區第一批安裝屋頂型太陽能板的居民,對於裝設至今的成效給予不錯的評價。「現在感覺效果還不錯,室內(溫度)差了差不多 5 度,從原本大概(夏天) 37 度,降到差不多 32 度。那陰天雖然效能比較差,它還是有在運轉。」

目前忠寮社區和淡水社區大學等單位共同成立「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除了有靠近市區的鄧公國小案場、社區內已運作的四處民宅屋頂,接下來也會持續和鄰里間的居民協調,尋找更多合適的場域進行裝設。李鎮榮指出,因為公民電廠還處於發展階段,民眾就算理解建置的細節,也不敢貿然投資,反而是大型單位會開始思考要不要參與,像是社區中的北新醫院最近也積極了解相關訊息。

「當然,有一些住戶還是會擔心有什麼風險,那現在有人先示範做了之後,看到了效果,可能之後就能消弭大家的疑慮,引導大家去做。」李鎮榮表示,推動公民電廠急不得,而北部作為用電最多的地區,有必要思考未來該怎麼進行,如忠寮這樣的農村型社區,就是最需要公民電廠的地方

「公民電廠所有人都能投資,社區型如果可以零零散散做起來,就可以減少配電風險跟效力。社區如果可以自給自足,對比較遠的社區也會有不少益處。」

推薦閱讀

【報橘專訪】蝴蝶、燕子都歸巢了!「忠寮社區」十年再生有成,重現大屯山腳下的百年風華

【報橘專訪】鳥會不會被太陽能板燒死?主婦聯盟吳心萍:「公民電廠」先談錢容易失敗

【送走核電卻難找回家園】一片 1 萬 8 的太陽能板,能讓北海岸重現溫情嗎?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