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原作者 Alyssa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德國與台灣職場上的文化差異,「你不是來幫忙買咖啡的。」〉 。首圖來源:Pexels。)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勞工常被說奴性嚴重,尤其是社會新鮮人,由於經驗較少,很容易被資方或者主管唬得一愣一愣。來看看德國的狀況,不要說是社會新鮮人了,就連實習生,也很備受尊重。(責任編輯:連柏翰)

德國職場比台灣更重視勞工專業。圖片來源:Pexels

文/Alyssa

還記得當初剛到德國賓士總部實習的時候,在某次的飯局上,聽到一位德國實習生跟另一位主管無意間提到,她的上司有一次請她去買咖啡,這位主管一聽到,馬上認真看著她說:「你應該要請 Chris 自己去買,你來這裡實習的目的不是來幫忙買咖啡的,他的咖啡應該自己買,而不是請你在上班的時間幫他買。」當下的我聽到,馬上想到每次台灣的文章或與商業相關的雜誌上總是提到,老闆要求你做什麼你就要「吃苦當吃補」或是「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這類乍聽之下很合理的標語,但被德國人聽到,德國人應該會白眼先翻個一百次,然後大概就成群上街抗議了。

德國這裡的實習生,除了薪資上拿的是實習的薪水之外,其他福利享有的都跟正式員工一樣,休假天數公司也會希望你可以如期把假期用完,你的主管也會很鼓勵你安排休假。這裡大概簡單的提一下德國實習生的薪水。如果你是在大公司實習,基本上稅前的薪資落在一千三百歐元上下,大約台幣四萬五,但稅後的薪水就不一定了,這時候就要看你的這份實習,是你唸書學程必須要做的 Mandatory 實習,還是 Voluntary 實習,通常公司傾向雇用 Mandatory 實習的學生,因為公司相對要繳給德國政府的稅比較少,而你身為 Mandatory 實習的學生,拿到的薪水也會相對 Voluntary 實習的學生高。

以下簡單列出幾點德國和台灣職場文化主要的差異:

曖曖內含光的那一套在德國不適用

也許我們從小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甚深,從小我們被告誡謙虛是美德,別人讚美你的時候要說「不會不會」,在台灣可以用這一招,但千萬不要對德國人說「不會不會」。如果德國人很客氣地讚美你的話,請記得很有禮貌地回人家謝謝,對德國人而言要讚美一個人是需要很多努力的;德國人不像美國人對每件事都「You are amazing!」、「That’s awesome!」、「Fabulous!」,對德國人而言「No Complaint is a Compliment」,德國人是出了有名的愛抱怨,所以他們如果對你沒抱怨,基本上就是一個很大的讚美了,所以如果你收到德國人的讚美,請記住,They truly mean it!所以請大方地回答謝謝他們的讚美。

在德國職場很強調你個人的意見,他們不喜歡你一昧的同意他們的看法,如果你在專案上,或是一些提案能有自己的個人見解,主管會比較重視並認為你對團隊是有貢獻的。對於主管交辦的事項,若你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跟方案,不妨提出來跟主管討論,他們肯定會對你另眼相看。

德國人非常重視準時這件事,最好連一分鐘都不要遲到

在德國面試或是開會的時候,最大的禁忌是遲到,如果德國人很不幸的不小心遲到了,他們通常會馬上傳訊息說,「不好意思我會遲到三分鐘」,沒錯,這裡的三分鐘就是遲到,你沒有在約的時間整點到,就是遲到。遲到在每個歐洲國家定義裡,又有很大的差異,例如我之前住義大利的時候,遲到半小時以內都是禮貌,你太準時到可能還會有點失禮,準時不是這個國家的常態。

但有時候會聽到一些關於德國火車 Deutsch Bahn 誤點的笑話,大家可能會揶揄,火車在德國竟然也會誤點,雖然德國火車會誤點,但跟其他歐洲國家例如法國、義大利或葡萄牙比較,根本是小巫見大巫。上次我在葡萄牙的火車,誤點一誤就是一個小時,德國可能誤個二十分鐘,德國人的抱怨指數就已經上升到破百了。

德國公司對待實習生跟對待正職是一樣的態度

基本上德國公司會直接把通常是正職員工在做的專案或是任務,完全交辦給實習生去做,所以實習生的心態必須要調整到,你不只是學生來學習的,而是來貢獻你所學的專業能力給公司的狀態;所以才會有文章一開始開頭提到的對話內容,你要記住自己的價值,你是來為公司提供專業能力,而不是來打雜的。

而且德國主管交辦事項,通常是全權信任你的能力,所以他們其實沒有很喜歡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不事先自己解決就直接詢問他們的意見,這是跟台灣文化有些許差異的地方。德國期待你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能夠自己處理問題,所以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裡非常重要。

作者介紹:Alyssa,一個從義大利米蘭搬到丹麥哥本哈根、德國斯圖加特,最後落定在德國慕尼黑的台灣女生。歡迎到她的 medium 閱讀更多她的文章,到 IG 追蹤她的歐洲生活。如果你對歐洲、德國求學與職涯發展有興趣, Alyssa 有提供線上預約視訊一對一諮詢服務

推薦閱讀

【跳樓社工剛出院,就被逼離職】晚晴爽拿「百萬回捐」卻喊:是政府補助不足的問題

年賺 200 萬真的值得羨慕嗎?給整天厭世的你參考:高薪職業的 8 個詛咒

【報橘專訪】辭了竹科回家種菜!都市中這些瘋狂農場都由他打造,「屋頂農園」再現回憶中的田園風光

(本文經原作者 Alyssa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德國與台灣職場上的文化差異,「你不是來幫忙買咖啡的。」〉 。首圖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