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梅克爾籲德企分散風險 拓展中國以外亞太區新市場〉。首圖來源:flickr,CC Licensed。)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當全球抨擊中國對武漢肺炎疫情不負責任、侵害人權之時,德國卻常在公開場合保持靜默,被認為是為了經濟不想得罪中國。不過隨著東歐的捷克開始跟中國撕破臉,歐盟零零碎碎的反中聲音漸漸聚集,更有國安和外交單位出面指責或警告中國,讓此時主導歐盟走向的德國似乎也不再這麼有壓力。這個急欲擺脫對中依賴的工業大國,從總理到經濟部長也出面表示,德國必須發展中國以外的亞太市場。除了日韓、新加坡,台灣有機會合作嗎?(責任編輯:梁雁)

德國總理梅克爾鼓勵國內企業,在亞太地區爭取新的市場。圖片來源:flickr,CC Licensed。
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今天(19 日)表示,德國企業應該將風險分散到中國以外其他亞洲市場,以降低對單一供應鏈的依賴。德國總理梅克爾也鼓勵國內企業,在亞太地區爭取新的市場。
路透社報導,全球出口和製造業兩大國德國和中國間的貿易發展,已使得中國近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歐洲以外供應國,以及第二大出口市場。
然而,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今天在一場企業會議上表示,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凸顯供應鏈布局經常單向且易產生依賴性。疫情已顯示單一供應來源容易有中斷危險。
阿特麥爾提到,今年春天中國疫情高峰時,德國的醫療設備供應便遭遇瓶頸,「我們自然會想要分散供應鏈」。
阿特麥爾進一步指出,新加坡和韓國或許能提供大有可為的機會,因為兩國對疫情的處理相當好,各自經濟也很早就恢復原有活力。
梅克爾(Angela Merkel)同樣在這場會議上表示,德國企業應該分散風險,在整個亞太地區拓展新市場,善用這個區域在全球經濟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機會。
梅克爾指出,目前德國對亞洲出口約 3/4 銷往東亞,其中單單中國市場就占半數。她也說,德國政府將持續努力改善產業發展架構條件。
中國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回升至 4.9%,且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中國將是今年全球唯一主要經濟體呈現成長。反觀德國今年經濟預期將萎縮約 5.4%。
推薦閱讀
【批王毅威脅捷克】德國議員:台灣在地圖上不是空白,歐盟應達成立場一致
【全球抵制中國大外宣再一章】德國堅持不幫中國宣傳「抗疫成就」,美參議員提正式修法防紅色滲透
【政府親中,民間愛台】駐德代表邀訪接不完,台灣在德國能見度史上新高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梅克爾籲德企分散風險 拓展中國以外亞太區新市場〉。首圖來源:flickr,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