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專欄作者 時代力量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原文連結首圖來源:取自王婉諭臉書。)

【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篇文章】

許多人關注精神病患,都會著重在「病情」本身,卻鮮少注意到在重返社區的過程中,他們所遇見的困難和挑戰。其實病人離開醫院之後,健全的精神照顧網絡,才是真正能幫助精神病患重返正常生活的關鍵。(責任編輯:李姿萱)

圖片來源:取自王婉諭臉書

文  / 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   王婉諭

之前我們曾走訪了許多社區復健中心,發現到近年來對於社區端的資源投注,仍有待加強。健全精神照護網絡,除了醫療端外,社區精神復健的資源也同等重要。

然而,第一線的社工師與職能治療師向我們反映,社區復健中心的健保給付有過低的問題。由於不同於大型集中化的住宿型機構,社區復健中心接近個別化的復健訓練,運作規模相對較小,因此,在健保給付過低的情況下,便難以因應專業人力、房屋租金、消防設備等成本逐年提高的現實。

其實,這樣的發展困境, 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 等許多專家學者與實務人員,早在幾年前就持續向中央健保署反映,並提出具體的成本分析報告,都認為應該合理提升社區復健中心的給付點數。

病人離開醫院後,照顧網絡才是重點

對此,我們進一步向健保署詢問政策近況,希望社區復健中心的服務,能夠獲得政策上合理的支持。

就在上上星期,我們終於收到健保署的正面回應!

健保署回函表示,健保共擬會議已通過這項提案,將適度提升社區復健中心的給付點數,把「精神復健機構(日間型機構)之復健治療(天)」支付點數,從 480 點調升至 600 點。

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也是健全社區精神照護網絡的第一步。而這一步,也是許多專家學者與團體,努力倡議了許多年後得到的成果。

病人離開醫院之後,如何減少再住院的風險、維持病情與情緒的穩定,並協助回復社會功能、提升生活品質,讓他們有尊嚴地與疾病共處、如願地生活?社區復健中心主要的功能,就是讓白天來到中心的病友,獲得他所需要的復健服務,盡可能達成獨立生活與連結就業的目標。

這個會期,我們也會繼續針對精神復健機構的功能定位、收費標準與服務品質,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

我們會持續努力將精神照護資源的佈建更加完善,讓服務更加貼近精障者的需求與生活。期待未來,能逐步健全精神照護網絡。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時力專欄】你吃的米混了爐碴嗎?數十萬噸爐碴流入台南土地,至今未全面清除

【時力專欄】假外資,真中資!「淘寶台灣」二度被認定為中資,半年內須撤出台灣

【時力專欄】當孕妻被告知胎兒有問題,我卻無法陪伴!把「請產檢假」的權利還給準爸爸

(本文經專欄作者 時代力量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原文連結首圖來源:取自王婉諭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