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美駐聯合國大使與我駐紐約代表午餐 願助台灣參與聯合國〉。首圖來源: 擷取自gnanambot @ambulsiva Twitter。)
【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篇文章】
第 75 屆聯合國大會 15 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議,中華民國駐紐約辦事處特別在時代廣場投放「 Taiwan can help」的廣告,以彰顯台灣對防疫的貢獻。
緊接著,駐紐約總領事在 16 日和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共進午餐,因駐紐約辦事處下有專責聯合國事務的聯工小組,此交流將對於台灣進一步參與聯合國事務具有歷史意義。(責任編輯:李姿萱)

圖片來源:擷取自gnanambot @ambulsiva Twitter
文 / 尚國強
《美聯社》(AP)報導,中華民國駐紐約總領事李光章 16 日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在紐約共進午餐,克拉夫特表示,兩人會面屬「歷史性」,稱自己支持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強化台美雙邊關係,並期待與總統蔡英文會面。
《美聯社》分析指出,這次為台灣高級官員首次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會面,且在國務院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訪台前會面,可視為川普政更進一步加深關係的象徵。
雙方在紐約曼哈頓一間露天餐廳中會面,但未有透露確實地點,從拍攝的圖片可見兩人相對而坐,旁邊未有其他人在旁,似是私人聚會。
台灣遭北京邊緣化,美國應助台重返聯合國
克拉夫特接受《美聯社》的訪問時指,李光章一直在台灣外交部擔任主任秘書,至 7月抵達紐約出任經濟及文化辦事處處長,而她則接受李的午宴邀請。克拉夫特指期待(美國)總統做正確的事,「這是試圖加強及深化美台雙邊關係,我想代表政府繼續這樣做」。
克拉夫特表示作為東道主歡迎李光章來到紐約,指與李聊了很多不同範疇的議題,包括了解他的家庭與經歷,以及他對華人的廣泛敬欽與尊重,又討論了台灣的技術革新,形容台灣是可以「主導世界」。
克拉夫特表示台灣遭北京當局邊緣化,認為 2400 萬人民的聲音是需要被聽到,「這真的很可惜,因為他們應如其他人一樣參與聯合國事務,美國會幫助台灣在不同的方式下參與聯合國,包括重返世界衛生組織(WHO),如果我們不和中國站在一起,那台灣呢?或是不只是台灣、還有香港及其他國家?」克拉夫特最後表示,美方會持續支持台灣並感謝他們的無私貢獻,台美有共同促進民主的目標,期待有一天與總統蔡英文會面。
《BO》編按:《美聯社》報導中的克拉夫特原文為:“It really is a shame because they should b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U.N. affairs just like everyone else,” she said. “If the U.S. doesn’t stand up to China then who’s going to when it comes to Taiwan, and not only Taiwan but Hong Kong and others?” Craft said she and Lee “discussed different ways that we can best help Taiwan become more engaged within the U.N.”
克拉夫特在 5 月曾在推特(Twitter)上轉發一條由美國聯合國常任代表團(U.S. Mission to theUN)的挺台推文,指不應禁止台灣人民踏入聯合國領域。
而李光章受訪時則表示,克拉夫特是一名了不起的外交官,又指自己很喜歡認識新朋友,同時讓台美雙方一起分享民主、人權與法治,「我們會成為偉大的合作夥伴」。
李光章處長 5 月由行政院核定上任,接任原本的處長徐麗文。此前他擔任外交部主任秘書,曾擔任駐美代表處副代表、駐荷蘭代表與歐洲司長、副司長等職位。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中國擊垮他爸的店、偷走他公司技術!美國這次派來的國務院次卿柯拉克,原來是「反中大將」!
你以為吃紫菜、味噌就能像日本人長壽?答案不在食物,而在餐桌上一個一個的小碟子!
【不住天龍國,你會選這裡嗎?】新北的「這一區」成移民熱點,一窺它奪冠的 3 大優勢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美駐聯合國大使與我駐紐約代表午餐 願助台灣參與聯合國〉。首圖來源: 擷取自gnanambot @ambulsiva Twitter。)
更多上報好文請看: 【內幕】「罷韓」風潮已成賭盤持續加碼 韓國瑜道歉太晚難挽民心 【獨家】江啟臣率全體藍委弔唁許崑源 本周三南下高雄舉行「行動中常會」 《大家論壇》生存視角:解決人類的全球危機 有助抵禦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