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求職時因月薪開 42K 被公司狠酸。圖片來源:flickrCC Licensed。

正當許多人趁著夏季瘋狂出門旅遊,六月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們,正如火如荼找工作中,不少人因社會殘酷的現實震驚不已。有一位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在社群網站 Dcard 分享自己這一個多月來的求職經歷,因月薪開 4 萬 2 千元被公司酸開太高,讓她忍不住發文求助「真的有很高嗎?」

有作品集、實習經驗到底值多少錢?網友:新人沒議價空間

一位社會新鮮人在社群網站工作版,提到近來的求職經驗,她表示自己大學時曾經在外商行銷部實習一年,應徵工作時也認真準備作品集、面試官問的問題都順暢應答,沒想到就在人資打電話詢問薪資期望時,被對方狠酸了一番。

這位原 PO 說,因為該公司規模算大,且在人力網站 104 上標示「面議達 4 萬以上」,因此她向人資表達期望能有 42 到 44K 的價碼,對方卻回說:「你雖然有一年的實習經驗,但你終究是一個 22 歲剛畢業的新鮮人欸,不調低一點嗎?」讓她大感不解「既然 104 上寫面議,我開 42-44k 真的有很高嗎?」

底下網友紛紛熱心分享看法。有人分析當今台灣的薪資結構,「面議達 4 萬很常見,但不代表新鮮人能開 4 萬」、「我覺得新鮮人行銷相關工作薪水大概落在 27k 到 35k 」、「普遍來說,2 類工程師或是 3 類醫療相關科系才比較有機會一畢業就 40K up 。」

更有網友出言勸退原 PO,「我都會說依公司規定,新人坦白講沒有什麼議價空間」、「當然你可以想這麼開就怎麼開,但是如果因為這樣沒有拿到 offer 不是很可惜嗎」、「因為有最低工資所以大家都會找那附近的薪資範圍 你離太遠只能對你說聲抱歉了」。

但仍有部分網友鼓勵要堅守底線,「對方如果連這價都開不起,會早早把我刷掉 不用浪費彼此的時間」、「大家一直說新鮮人正常多少多少,但能力、經驗就比一般應屆畢業生高啊!還是只能像那些大學都在混的人一樣拿 28-35k 嗎? 那不是在賤價自己哈哈, 真的覺得臺灣這生態很病態 XD。」

疫情影響企業徵才計畫,今年大學畢業平均薪資只有 27 K

到底薪水該開多少?這一直是職場難解的問題,四、五年前網路上曾出現所謂「學歷行情價目表」,真實揭露公、私立大學,文、理、商不同科系,薪資真的有差異,但時至今日,這套標準似乎朝著更加惡化的方向前進。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人力銀行統計出今年大專院校畢業的 28 萬新鮮人,獲得的薪資比前幾年倒退擼。

人力銀行指出,雖然過去連續多年薪資皆有成長,今年大專應屆畢業生給薪卻比 2018 年減少 0.43%、平均 2 萬 8106 元;尤其,大學應屆畢業生的薪資只有 2 萬 7854元,相比去年下修 0.69% 。

專家分析,這個現象恐怕是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少公司調整了徵才計畫,或是拉低給薪數字;比較有規模的企業,則傾向先錄取碩士畢業生,而對社會新鮮人較不設門檻的職業,卻只有業務銷售、房仲保險跟行政助理等職位。

別被人力網站綁架!真正的好工作要靠肉搜

至於人力銀行上統計出的薪資公秤,真的有精準嗎?雖然這些網站的確有些參考價值,但如今福利比較好、比較跳脫傳統工作內容的公司,通常都不會在大型人力網站發布求職資訊,而是公告在自己的官網、臉書或是 LinkedIn,也願意寫出薪資價碼;而專門針對個別行業的獵人頭公司,則會統一整理相關職缺,讓加入該公司人脈鍊的會員優先獲得資訊;另外,校友會或是職涯諮詢團體,也常常創辦 Line 群組和臉書社團,先一步傳遞徵才訊息給社團內的成員,資深成員也願意幫忙新人寫推薦信。以上這些管道都是不錯的求職資訊來源。

至於即將進入面試階段的朋友們,有個網站「面試趣」提供民眾自行上傳面試經驗,根據產業類別、公司和職位進行分類,分享內容包括公司位置、內部環境、企業風格,及當事人當時開的薪資多寡、被面試官詢問的問題,讓求職者有多元的參考資訊。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在台北工作做心酸的】賺最多錢的人不在首都!連離島東引都排第二

房貸一扛就是 20 年起跳!月薪 5 萬的你也在「望屋興嘆」嗎?

【想在鄉下生活,又怕沒工作?】日本偏遠小鎮告訴你吸引人口回流的秘密!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flickr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