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編輯檯好書推薦:《二○三○ 健保大限》】

到博客來找這本書

最適合閱讀本書的讀者:疫情過後,下一個超前部署的項目會是什麼?面對「全民健保」年年虧損的情形,蔡政府會如何解決?

全民健保是台灣之光,但近年健保的財務問題卻漸漸浮出檯面,財務缺口每年以 200 億元速度持續擴大。

不論健保費是要漲,還是要取消部分負擔,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日前表示,各種方案都在研議,希望找出公平又能避免浪費的作法。究竟,該如何做,才能守住這座台灣人的「護國神山」?(選書編輯:徐子捷)

台灣健保制度要不要改

圖片來源:piqsels,CC Licensed。

文/張鴻仁(前中央健保局總經理)

台灣有天然五嶽,還有兩座人造的「護國神山」

我有一位朋友住埔里,他們家幾乎從未受過颱風的威脅。他跟我說因為有護國神山—中央山脈。二○一三年,號稱二十一世紀造成太平洋最強烈的颱風「海燕」登陸菲律賓,造成上萬人死亡,中部地區毀滅性破壞,幾乎所有的木造建築被摧毀,使許多國人對護國神山愈來愈有感覺!

資本市場喜歡說台積電是護國神山,在二○一九年底其營業額到一兆七百億元左右,員工約五萬人,市值約在七兆;二○一八年全國醫療保健總支出大約一兆二千億,從業人員近百萬人,由於大部分是非營利皆無市值。這次武漢肺炎來襲,使我們了解到「醫療體系」也是護國神山。然而用如此少的經費建立的神山,該不會是紙糊的?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議題。

二○一九年底,國立陽明大學郭旭崧校長參觀了台積電,他請教了劉德音董事長對智慧醫療的看法,劉董事長很客氣的問™U智慧醫療能賺多錢?這個回答直指今天台灣醫療體系的核心,醫療還真的不值幾文錢!事後郭校長在某個場合遇到華碩創辦人之一徐世昌。徐先生神回答了一句:「生病時就知道!」沒想到才不到二個月,世紀瘟疫來襲,台灣股市總市值到三月三十一日跌到剩二十九兆(二○一九年十二月底是四十兆),跌幅超過二十五%。

台灣這次防疫醫療體系的成績世界第一,以中國為例,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接近負成長,與先前預估相差十二個百分點,中國 GDP 的 6%是七千多億美元,12%是一兆四千億。對我們而言是天文數字,而台灣的影響大約一個百分點。

所以說醫療體系是防禦產業,平常產值可能沒那麼高,但到了戰時對生命財產的雙重保護是極端重要的。四月十八日台灣宣布新冠病毒零確診,第二天股市上漲二百多點,四月底連續十幾天無本土病例,下表(表 7)是世界主要股市去年底到今年三月底的比較,台灣市值已經回到三十八兆。

圖片來源:印刻出版提供。

別忘了物極必反的道理!細想:健保真正的價值是什麼?

我們剛剛比較了兩座護國神山的價值,嚴格的說,我們只比較了價格,醫療體系的價值,只有在「生老病死」的時候才會呈現,你應該不會相信一隻哀鳳(iPhone)比替你看診的醫師重要吧?當然您也不相信美容師比醫師重要,對於治療你感冒頭痛、高血壓、胃食道逆流的藥,比巧克力便宜,你一定沒注意到。但是真要你選,當口袋裡的錢不夠,該不會真的買巧克力吧!

不過,看病比洗頭便宜,藥品又比糖果便宜,點滴比可樂便宜,難道不會覺得「幸福得太過頭」了嗎?俗話說:「樂極生悲,物極必反。」一個社會制度「夠幸福就好」,再壓榨下去,有一天會有人造反,理由很清楚不是嗎?我們看病真的太便宜了。

當我們把醫生的診察費(價格)壓的這麼低,醫師的「價值」就被定位了。最近武漢肺炎延燒,電視上出現許多年輕的「防疫醫師」,這批菁英是 SARS 之後培訓的,有媒體說,「他們的月薪高達十萬以上」,我差點沒當場吐血。

一個社會長期不認同某個專業領域的價值,這個領域一定會出現幾個現象,

一、菁英出走
二、產業成長緩慢
三、缺乏投資、系統老化

年輕一代的菁英開始出走,早就已經浮現,最早是 SARS 後發生的五大皆空,近十年來大陸醫療需求大增,就有許多「假日飛刀手」的故事,指的是利用假日飛到大陸去開刀,一趟的收入比台灣一個月還高。

五大皆空:是一個描述台灣醫療情形的詞語。是指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急診科(內、外、婦、兒、急)醫師缺乏,醫學系畢業學生不願意擔任這些科別醫師的情形。

從台灣請醫師到大陸(中國)開刀,除了醫師費,還要機票、食宿,兩天一夜可以抵台灣一個月的收入,那他要收多少錢?簡單的說,同一個數字,對岸用人民幣(內科),或美元(外科),在台灣用新台幣。過去台灣醫生出走,二戰後很多去日本,越戰時去美國,現在多了一個又近、語言又相通的大陸(中國)。

嘜憨了!我們將心比心,故鄉的情感與醫者父母心的召喚,可以抵抗人民幣或美元的力量?

醫界有少數人投入公共衛生,早期如陳拱北教授、許子秋先生,近年來最有名的抗煞英雄葉金川,他們的同學,不論是「一次流感可以買下整排店面」的五○年代,或醫學院還沒畢業,就有媒婆搶著介紹有房子、車子、金子當嫁妝的富家女的七○年代,或是月入百萬而台北豪宅還一坪十幾萬的八○年代。

他們都只領教授或公務員薪水,擔任教授至少還有社會地位,如果不是 SARS、武漢肺炎這種疫情,「政府官員」這幾個字丟在地上都沒人撿。這些極少數的例外,因為具社會奉獻性格,可以不顧收入替國家社會服務。您覺得這樣的醫師,該給多少薪水?一個月十幾萬是高薪,是以一般的人來看,但是醫師要擠破頭,而多讀好幾年書,什麼樣的薪水才合理?這次我們抗疫成功了,但是一個制度,總不能永遠只靠少數人的犧牲與奉獻。

推薦閱讀

【台醫療世界第一是「德式笑話」】醫生工時是一般勞工 2 倍,健保給付醫院費用還打 9 折!民眾每月 1 千保費合理嗎

【健保制度哪裡值得驕傲?】台灣健保的「俗」真相,建立在被剝削的 3 種人身上

【別把健保當發洩仇外的詞】台灣健保不是福利「是保險」,強制外國人納保「實質上從外國人賺錢」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二○三○ 健保大限》,由 印刻文學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qsels,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