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人權律師的首爾市長朴元淳,10 日凌晨遺體被發現,初步判斷為自殺。圖片來源:원순 박CC Licensed。

韓國首爾市長朴元淳 9 日下午與女兒通話後失聯,報案後經警方 7 小時搜索,在首爾北部北岳山附近尋獲遺體,初步判斷為自殺,享壽 64 歲。

曾為人權律師的朴元淳,2011 年以「素人」身份參選首爾市長補選,隨後連任兩屆,是首爾至今任期最長的市長,同時也是 2022 南韓總統大選最熱門的候選人,他的經歷也常被台灣媒體拿來和台北市長柯文哲比較。

不過這樣執政有成的政治人物,究竟為什麼一夜之間結束性命?最巧的是,就在朴元淳失聯前一篇,他的前秘才向警方指控,朴元淳曾利用職務對她進行性騷擾,稱「還有很多受害者」。不過,這會是自殺的原因嗎?

南韓自殺率亞洲第一,「集體」眼光綁架人生

南韓社會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根據「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發表的「2019 年國家自殺率報告」(Suicide Rate By Country 2019),南韓的自殺率全球排名第 4,也是亞洲國家第 1 ,估計每 10 萬人中就有 27 人死於自殺,男性的自殺率約 38.4%,女性則是 15.4%,每年約有 1 萬 3765 人選擇結束自己的性命。

這個現象或許跟南韓社會高度社會與經濟壓力有關。除了為人熟知的高工時工作壓力,以「集體意識」聞名的南韓,任何事情似乎都脫離不了群體的目光,做事情也傾向集體行動,甚至在韓語語言習慣上更能看到這層壓抑。從「我們的國家」(우리나라)到「我們的爸爸」(우리아버지),這種強調「我們」的用詞文化,背後背負著一整個群體的壓力,男性被賦予的角色使他們在職場及家庭一刻也不得鬆懈。

朴元淳作為「我們的首爾市長」,所作所為當然備受社會眼光檢視,雖然他已連任多屆,可以肯定市民對他有一定程度的支持與信任,但近來武漢肺炎疫情嚴峻的考驗,不排除使他壓力暴增。如今來了一個性騷擾指控,一旦警方擴大調查公諸於世,不論有沒有做過此事,他在市民心中的威望肯定如雲霄飛車一般墜落,光想到這個可能性,就足以成為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朴元淳生前留下的遺言也曝光,這份放在他書房桌上的親筆字寫道:「對所有人都很抱歉,對所有和我一起度過人生的人都很感謝。對於家人留下的只有痛苦,非常抱歉。請將我火葬,撒在父母的墓上。大家再見了。」

為什麼「性騷擾指控」可以摧毀一個人?

先不論朴元淳到底有沒有對秘書性騷擾,自 MeToo 運動席捲全球後,這個詞彙似乎已經成為南韓社會用以攻擊別人的手段之一,因為在性別平等意識不如台灣先進的南韓,隨著近幾年極端女性主義起頭、性騷擾及性侵案受害者勝訴愈來愈多,男性只要有涉及到性平相關事件,很快地就會被放大討論。

而原本 MeToo 的核心想法也逐漸被扭曲,雖然這個運動的確促成南韓女性更勇於站出來爭取自己的權益,但同時大大小小的性平案件指控,卻宛如狗血劇一般鋒迴路轉,加上報章媒體的渲染、網路社群匿名抨擊氾濫,使得一位男性遭到指控,就算檢調單位還沒查清楚真相,也早已被社會定罪了,外界甚至無法判斷這些指控到底是真有其事,還是僅為了攻擊而攻擊。

而朴元淳曾作為南韓司法史上首度打贏性騷擾官司的律師,如今卻反遭性騷擾指控,可以想見絕對是南韓的大新聞,還有什麼會比人權律師被告侵害女性,更能激起媒體和酸民嗜血的本能?

走向自殺的官員不只朴元淳

事實上,除了朴元淳以外,南韓也曾經發生過多起官員自殺案件。前總統盧武鉉在任期間倡導「廉政」,2009 年卸任後卻遭貪污指控而遭檢調單位調查,最終他在真相出來前就跳崖自殺了。

前總統李明博親信金丙一則是上吊自殺。他涉嫌在網路上散布國會議員鄭宇澤的性醜聞訊息,而遭警察廳的傳召,不過卻在回國接受調查之前,先一步香港自我了結。

其他像是 2015 年釜山一名 MERS 防疫官員,留下「對不起」的紙條後上吊自殺;而今年武漢肺炎防疫一名 30 歲的法務官員,選擇跳漢江輕生。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打:
衛福部專線 1925
生命線專線 1995
張老師服務專線 1980

推薦閱讀

 【南韓演藝圈亮麗的背後】14 年有 30+人自殺!記者曝南韓娛樂產業問題:成名和衰退只在一瞬間

【太窮太有錢都死路一條】這樣拚經濟你要嗎?韓國高收入卻是全球 NO.1 自殺煉獄

「趁年輕時多努力」只是逼年輕人走向死亡的錯誤神話:台灣一年 4 千青年自殺、日本青年自殺率世界第一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원순 박CC Licensed。